APP下载

知信行护理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6-09岳建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括约肌反流食管

岳建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三病区 45005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食管或口腔、肺部所致症状或并发症〔1〕。该病可导致出现胃灼热感、胸骨后疼痛、上腹部饱胀感、反酸等症状,且病程长,反复发作。该病诱因较多,包括精神心理因素、进食过量、饮食高脂高盐、熬夜、缺乏运动等〔2〕。多数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治疗等知识的正确认识,病情反复,躯体不适,可引发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依从性及康复效果,故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申雪琴等〔3〕提出需加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健康管理,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既往常规护理模式具有一定不足之处,如护理计划随意性较大、护理方式单一、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等,均可能影响护理效果。而护理干预模式是在完善基础护理同时,着重分析护理工作中重点、难点,提出更为全面、细致护理措施,更好满足患者需求,改善护理质量〔4〕。本研究在4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应用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效果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2013国际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5〕中诊断标准,②表现出胃灼热感、胸骨后疼痛、上腹饱胀感等症状,经胃镜、病理等检查确诊,③意识清楚,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可引发消化道不适的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②合并慢性消化性溃疡,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对照组:男15例,女30例;年龄32~75岁,平均(56.32±3.63)岁;病程1~8年,平均(5.24±1.16)岁。研究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33~73岁,平均(56.18±3.55)岁;病程1~8年,平均(5.18±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规范用药、口头知识宣教、给予情绪波动较大者心理安抚、基础护理等。

1.2.2研究组 予以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改良认知干预方式: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等改良认知干预方式,如多媒体宣教:将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症状、治疗等知识制作成文字、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授课;思维导图:以病情康复为中心点,分支包括用药、饮食、心理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小组讨论:以8~10名同病种患者为一个团队进行集体宣教,鼓励小组成员分享经验。②情绪干预:告知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介绍合理情绪宣泄方法,包括音乐疗法、情绪放松法、全身肌肉松弛训练等;指导家属多安慰、鼓励、帮助患者,创建良好家庭氛围;请我院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③饮食护理:坚持饮食清淡,注意饮食多样性,尽量少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或避免食用薄荷、巧克力、咖啡、大蒜等可能导致下段括约肌力下降的食物;减慢进食速度,入睡前3 h避免进食,控制反流频率,减少酸性物质给食管黏膜造成的刺激;合理控制体重,防止因肥胖导致腹内压力、胃食管括约肌压力梯度增加。④体位护理:餐后3 h不易平卧,饭后静坐或散步30 min;夜间睡眠时尽量保持高坡卧位,维持身体处于恰当斜坡位;根据季节特点指导日常起居,春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晚起。⑤用药护理:详细介绍药物名称、药理性质、使用方法、剂量、常见不良反应等,尤其重视告知遵医嘱规范用药重要性,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指导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⑥日常生活指导:叮嘱患者严格禁烟酒,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作息制度。

1.3 观察指标

①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度,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发病机制、治疗、饮食等。分值范围为0~100分,健康知识掌握度随得分增加而提高。②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依从性,包括合理饮食、遵医嘱服药、规律运动等,最高100分。标准:不依从为0~60分;部分依从为61~90分;完全依从为91~100分。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③依据文献〔6〕拟定并调整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标准,包括胃灼热感、胸骨后疼痛、上腹饱胀感、反酸4项。标准:正常为0分,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2分、4分、6分。④通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问卷量表(GERD-HRQL)〔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包括10个问题,总分范围为0~5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为(96.85±2.15)分,对照组为(90.03±1.58)分。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7.147,P<0.05)。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GERD-HRQ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GERD-HRQ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考虑与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8-10〕。该病会给患者胃肠道功能产生干扰,严重者甚至引发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不良事件〔11-12〕。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3〕,但部分患者单纯经药物治疗效果有效,加上对疾病认知水平低,自我管理能力低〔14〕,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不佳。因此,需加强此类患者护理干预。但既往常规护理模式具有经验性、随意性较大弊端,且忽视患者个体差异,应用受限。护理干预模式是在全面分析、评估护理工作中相关问题、风险基础上,提出更全面、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实现护理目标,促进康复。

本研究在研究组患者中应用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其中改良认知干预方式能克服常规护理模式中单纯经口头知识宣教形式单一的弊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媒体宣教、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方式,可更好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目前认为,合并焦虑、抑郁情绪与胃食管反流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15〕。此外,不良情绪还可能影响患者依从性及康复进程。但既往常规护理大多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进行口头安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效果仍不理想。而护理干预模式强调加强护患沟通,指导患者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方法,并提供家庭、社会支持及心理咨询帮助等,可更好深入患者内心,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信心,改善依从性。护理干预模式还强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坚持日常饮食清淡、易消化,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因肥胖可导致个体腹腔压力、胃食管括约肌压力梯度增加,提升食管裂孔疝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体位护理中强调夜间睡眠保持高坡卧位,床头抬高15~20 cm,可经由重力作用,提升睡眠期间食管对酸性物质的清除速度,防止过多酸性物质刺激食管。讲解药物药理性质、使用方法、常见不良反应等,叮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规范用药,改善其服药依从性。此外,护理干预模式还强调严格禁烟酒,因吸烟可导致括约肌张力下降,增加食管反流发生风险,且能影响幽门括约肌功能,导致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给食管病灶愈合造成不利影响。而饮酒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降低,食管清除时间延长,不利于康复。本研究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依从性均更高,分析是与护理干预模式强调改变认知干预方式、强化心理干预,并加强饮食、用药等方面指导有关,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治疗,提升依从性。此外,研究组临床症状(胃灼热感、胸骨后疼痛、上腹饱胀感、反酸)积分、GERD-HRQL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这表明护理干预模式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尽快缓解,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可提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改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括约肌反流食管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