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2021-06-09柯梦华陈盈吴小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胎儿情况血糖

柯梦华 陈盈 吴小燕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产科 214023;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医院产科 214000;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1400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孕妇在妊娠期糖代谢正常或存在潜在性糖代谢异常风险,在妊娠期出现糖尿病,产后血糖恢复正常的现象〔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GDM疾病发病率高达5%〔2〕,孕妇长期血糖处于较高水平,孕妇流产率高达15%~30%,孕妇产后产褥感染风险和预期糖尿病风险明显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针对胎儿而言,巨大儿的产出率达25%~42%,胎儿畸形率为正常孕产妇的7~10倍〔3〕。“包床到护”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指在对患者的治疗中,护士根据病区情况,将患者的情况整体由护士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活情况、病情分析、治疗状态、恢复情况及健康教育等情况〔4〕。本文拟探讨“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G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标准〔5〕,②患者年龄<40岁,③患者首次发现血糖异常在孕周20周以上,④研究对象经B超确定怀孕,⑤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正常。排除标准:①感染性疾病患者,②肿瘤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孕前糖尿病患者,⑤经临床评估有心、脑、肾、胎盘等器官受损者。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孕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包床到护”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2 w。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治疗前后注意事项,减少患者的疾病恐惧症;每日监测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基础生命指征,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密切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提高患者低糖、低脂饮食意识。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包床到护”护理:根据护士的职称、年龄、业务素质,将病区护士按照护士自评及互评结果进行分配,每3个护士组成一个包干小组,其中每个护理小组最少包括1名业务骨干,每个包干小组之间护士的职称、年龄、业务素质等综合指标不存在差异,整体上能够胜任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每个包干小组平均负责6张床位护理工作,进入工作后,由病区护士分别于患者进行整体对接,向患者充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医务人员职责,建立护患信任,降低护理差错和医疗纠纷,治疗过程中,由团队小组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降低患者治疗的不良情绪。同时,由病区5名护理骨干人员组成核心质量监督和技术支援小组,对以上团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技术支持,同时对该护理模式运行下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1.3 观察指标

1.3.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比 对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空腹采集血样4 ml,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餐后2 h采集静脉血4 ml,监测患者餐后2 h血糖情况。

1.3.2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对比 妊娠结局:统计产妇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及新生儿结局(早产、死亡、窒息、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6〕:新生儿娩出1、3、5 min时进行Apgar评分,以3次的平均值对新生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满分10分,分数越高表示新生儿的身体情况越好。

1.3.3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使用该院自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展开调查,对两组患者的饮食注意、产前检查目的性、血糖自我监测及价值、运动疗法及预产期个人卫生等知晓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每项评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知晓度越好。该量表经过预试验,其效度和信度均在85%以上。

1.3.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分别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总分为100分,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为60~80分为满意,评分<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治疗2 w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2.2 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随访,随访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失访现象,随访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早产、死亡及宫内窘迫综合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注意、产前检查目的性、血糖自我监测及价值、运动疗法及预产期个人卫生等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护理2 w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具有整体、全面、连续性服务等优势,对GDM患者的治疗、康复及后续健康教育均有良好的指导意义〔7〕。有研究报道,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女,其负面情绪风险较正常人明显,该种护理模式下,患者在入院后,患者由“包床护士”对其进行全程无缝隙的治疗及后续治疗效果评价和并发症风险管理,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熟悉度明显提升,对疾病本身及治疗过程的恐惧感明显降低,同时,针对护理人员而言,相比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更加熟悉,有利于患者的恢复〔8-9〕。针对胎儿而言,由于孕产妇的待产期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以及依存性明显提升〔10〕,日常生活中随着孕产妇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善,胎儿流产、早产及宫内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提升,产后Apgar评分明显提升。

本研究显示,护理治疗2 w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在对患者的降糖治疗中,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饮食控制治疗比例高达60%以上〔11〕。常规护理下,虽然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饮食有一定的干预价值,但是,“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团队相对固定,对于患者的病情及饮食习惯熟悉程度较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注意、产前检查目的性、血糖自我监测及价值、运动疗法及预产期个人卫生等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营养配餐及运动疗法更加符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患者依从性较高,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从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分析,患者的顺产率明显提升,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随着患者血糖水平的明显降低,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水平造成的妊娠高血压及产后出血情况明显改善,随着护患对运动疗法的进一步配合,患者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局部炎症反应明显改善,局部产褥期感染情况明显下降〔12〕。从胎儿的宫内窘迫情况分析,胎儿早产、死亡及宫内窘迫综合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随着孕产妇血糖和运动疗法的进一步控制,胎儿由于高血糖状态而造成的宫内缺氧情况明显改善〔13〕,胎儿的早产和宫内窘迫综合征情况明显改善〔14〕。王芳和罗小红〔15〕对“包床到护”护理模式在妇产科的应用中提到,护理效果及护理缺陷明显改善,胎儿预后良好,与本研究一致。另外,护理2 w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明显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对于促进血糖的下降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风险,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胎儿情况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