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志波教授论治斑秃经验举隅

2021-06-08朱珠杨志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朱珠 杨志波

【摘 要】 斑秃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杨志波教授临证多年 发现多数斑秃患者在血热、血虚、血瘀、肝郁、肝肾不足的基础上 兼夹有风邪入侵 总结出以“风”为切入点 治疗斑秃的经验 大致可分为血热風盛、血虚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四证型 内外合治 同时注意斑秃患者的精神调护 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斑秃;中医药疗法;杨志波;名家经验;从风论治

Abstract:Alopecia areata is a common disease in dermatology.Professor YANG Zhibo has been treating alopecia areata for many years. He found that on the basis of blood heat, blood deficiency, blood stasis, liver depression,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he also had the invasion of wind evil. He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treating alopecia areata with “wind” as the starting point. 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our syndrome types: blood heat and wind excess,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liver depression and blood stasis, and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It is treat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nursing of alopecia areata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words:Alopecia Areat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Yang Zhibo; Doctor Experience;From the Wind Stasis Treatment

斑秃表现为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型脱发区 局部皮肤无炎症 是一种良性、局限性、非瘢痕性的脱发 是常见的难治性复发性皮肤病[1]。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本病与遗传、内分泌、情绪、应激等因素有关 是T细胞介导为主 针对毛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上多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 但伴随着不良反应和高复发率[2]。我国六省斑秃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斑秃总患病率为0.27%[1]。同时 斑秃严重影响患者形象 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负担 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杨志波教授系湖南省名中医 从医近40年 在中医治疗皮肤性病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现将其治疗斑秃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斑秃在中医属“油风”、“鬼剃头”、“鬼舐头”等范畴 《外科正宗》云:“内之症或不及其外 外之症则必根于其内”。斑秃虽然为外部疾病 但仍需挖掘内在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斑秃有所论述:《内经》之言“发为血之余 肾其华在发”。肝藏血 肾藏精 精血同源 互相化生 精血旺盛 毛发则粗壮而润泽。《外科正宗》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 故毛发根空 脱落成片 皮肤光亮 痒如虫行 此皆血热乘虚攻注而然。”又《外科大成》记载:“油风则毛发成片脱落 ……由风热乘虚攻注 血不能荣养所致。”《医林改错》曰:“头发脱落 各医书皆言伤血 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 新血不能养发 故发脱落”。由此可见 历代医家认为 毛发的生长与脱落、荣润与凋枯 责之气血 可涉及肝肾等多个脏腑。

杨志波教授认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斑秃的病因病机也有所偏重。现代生活紧张 工作、学习压力较大 情志不遂 日久则肝郁化火 或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厚味 皆可耗阴伤血 血热生风 风热上窜头顶相互博结 致毛发失于阴血濡养 发为斑秃。另外 久病及产后 精亏血少 失润化燥 血虚生风 发失所养则发脱落。再者 情志内伤 肝气郁滞 血瘀阻络 导致毛发失荣 发而为病。同时 肝肾不足 禀赋不耐 腠理不固 毛孔开张 风邪乘虚而入 且精不化血 血不养发 毛根空虚而发落成片。《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杨志波教授认为 斑秃病变部位在上部 风为阳邪 清扬开泄 易袭阳位 上为阳位 故斑秃患者在血热、血虚、血瘀、肝郁、肝肾不足的基础上 多兼夹有风邪入侵。综上所述 斑秃的发病不仅与肝肾、气血有关 风邪侵袭也是重要因素 同时 情志、饮食也不可忽视。

2 病证结合 分型论治

《医宗金鉴》中称斑秃为“毛孔风袭致伤血” 将风邪外袭作为斑秃的发病诱因 因此 从风论治是治疗斑秃的重要途径。杨志波教授认为 患者或有血虚、血瘀、肝郁、肝肾不足等证 实则外风引病 虚则内风丛生 内外风邪相搏结 最终导致气血不和 致使斑秃发病。故治疗应以祛风通瘀 养血生发为治疗大法。临床中常分为血热风盛、血虚风燥、肝郁血瘀、肝肾不足四个证型 根据每个证型的特点 对证用药 疗效确切。

2.1 血热风盛证 症见突然脱发成片 偶有头皮瘙痒 或伴头部烘热;心烦易怒 急躁不安;舌红 苔薄 脉弦。杨志波教授治以凉血祛风、养血生发 方选凉血消风散加减。若情志不畅 郁而化热 则加用薄荷、合欢皮、柴胡、龙胆草疏肝解郁除热 加用小剂量玫瑰花和血解郁。若因饮食劳伤脾胃者 加用白术、苦参以燥湿健脾 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甘淡渗湿 以此固化后天之本 脾胃固则百病不近。若瘙痒明显 则加白鲜皮、黄芩祛风燥湿止痒。若头面油腻者 杨志波教授认为多由风湿热相搏结 上蒸头面所致 加桑白皮、枇杷叶、栀子、茵陈、蛇舌草、金银花等轻清上达之药 祛风湿热。诸药合用便血热得清 风得散 毛发乃生。

2.2 血虚风燥证 病后或产后脱发 偶可有头皮瘙痒 同时伴皮肤粗糙 脱发呈渐进性加重 范围一般由小到大 较严重时会出现眉毛等的脱落 发为普秃甚至全秃 这类患者还常伴有面黄少华、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心悸气短等 舌质淡 苔薄湿白 脉细弱。杨志波教授治以养血熄风、固发生发 方用神应养真汤加减。原方中天麻价贵 以荆芥、防风、白蒺藜代替祛风之功。杨志波教授认为 斑秃治疗病程较长 原方中何首乌长期服用会产生累积效应 导致肝毒性 以黄芪、党参等药以取代生发常用药物何首乌 以免肝损害。同时 加味薏苡仁、白术、山药等品补益脾胃 气血得以化生。血虚致皮肤干燥明显者 加黄精、白芍。

2.3 肝郁血瘀证 症见平素急躁易怒、情志不舒 病程较长 发脱前有胸胁疼痛或头痛等症状 舌暗红 有瘀斑、瘀点 脉弦细涩。杨志波教授治以疏肝解郁、活血生发 方选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兼有热象者加丹皮、丹参;兼有月经后期不止、痛经者加香附、益母草;兼有心悸失眠者 加酸枣仁、柏子仁;兼有脾虚者 加薏苡仁、白术、茯苓。

2.4 肝肾不足证 症见平素发质无光泽或有白发 脱发面积较大且病程较长 伴见腰酸腿困 头晕目眩 耳鸣健忘 梦遗滑精等症状 舌淡且暗 苔薄白 脉沉细弱。杨志波教授治以补益肝肾、养血生发 方选七宝美髯丹加减。本方仅用于先天禀赋不足 肾气素来亏虚之人。杨志波教授基于“发为血之余”的思想 临床化裁适当加当归、阿胶、熟地等补血之品 血气足而发长 肾气足而发亮。偏阴虚者加知母、玉竹、石斛;偏阳虚者加桂枝、杜仲;兼有脾虚者加芡实、山药、白术。同时 此证型斑秃患者病程较长 原方中赤、白何首乌有肝毒性 不宜长期使用[4]。

3 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 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除内服汤药外 杨志波教授在斑秃临证中 还重视配合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内治其本 外治其标 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红灵酊(院内制剂)   该药由红花、当归、樟脑、细辛、大黄等中药组成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 配制成酊剂 渗透力强 可加强药物活血通络的作用 临床疗效明显[5]。

3.2 梅花针 《素问·皮部论》中“凡十二经络脉者 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 必先于皮毛”。梅花针叩刺体表皮肤 通过适当的疼痛刺激神经末梢 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之效 从而运行局部气血 改善微循环 刺激毛囊生长。

3.3 姜黄、松针煎水 患处湿敷 姜黄最早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 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黄素 杨志波教授团队研究表明 姜黄素外用能够抑制小鼠毛囊进入退行期 恢复毛囊正常周期[6]。另外 古医籍中记载松针具有“生毛发、乌须发”的功效。如《神农本草经》称松为“仙人之食”;《本草纲目》记载松针“主治风湿疮 生毛发 安五脏 守中 不饥延年”;另外 松针的形状似毛发 从杨教授提出的“药象思维”[7]来说 松针应有生发作用。而现代研究亦表明 松针中含有大量的原花青素[8] 能促进毛发生长;且松针提取液[9]具有增加局部供血量 改善微循环 强化毛囊营养 有效促进毛发生长 加强毛囊细胞生长 减少脱发的功能。两药合用 共同改善毛囊生长。

4 病案举例

戴某 女 41岁 初诊日期:2019年1月7日。患者3月前因操心劳累后头发、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和全身毳毛3天内全部脱落。曾于各大医院就诊 诊断为“普秃” 予泼尼松、米诺地尔、中药补益剂 无明显改善 新生毳毛仍有脱落。刻症见:头发、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全部脱落 其间散在少许毳毛 残存毛发极易脱落 头皮发痒、光亮 皮色发红 伴见头面易油腻 心烦 情绪不畅 噩梦多等症 舌暗红 苔黄 脉弦滑。西医诊断:普秃。中医诊断:油风(肝郁化火 血热风盛证)。治以疏肝解郁 祛风活血。方选凉血消风散加减:荆芥10g 防风10g 黄芩10g 龙胆草5g 柴胡10g 玫瑰花3g 赤芍10g 川芎10g 栀仁10g 金银花10g 薏苡仁20g 白花蛇舌草10g 茯苓皮10g 合欢皮10g 白鲜皮10g 冬瓜皮10g 灯心草3g 甘草5g。水煎服 每日1剂 连服15剂。配合梅花针叩刺5次:患者采取坐位 脱发处消毒后 再用无菌的梅花针敲击至点状出血 然后消毒并搽净血迹 每3天1次。外用红灵酊:红灵酊局部按摩每次5~10min 每天2次。

二诊(2019年1月23日):脱发已控制 脱发处已有细发再生 其心烦、头皮发痒、头面油腻等症好转 夜寐欠佳 噩梦仍多 舌暗红 苔薄黄 脉滑。继用上方加酸枣仁10g 远志6g 予25剂煎服 并配合姜黄、松针煎水 患处湿敷 具体用法:100g姜黄、100g松针 患者自行煎汁500mL 放凉后取适量用纱布浸于其中 轻挤压以不滴水为度后 敷于患处10min 每天2次 剩余冷藏保存 可继续使用。同时 续予红灵酊和梅花针治疗。

三诊(2019年2月20日):脱发处多有黄白色毛发长出 心烦较前好转 噩梦较前减少 舌暗红 苔薄黄 脉滑。继用二诊方 加红花3g 莲子心3g 予21剂煎服。仍予大劑量姜黄、松针煎水湿敷 红灵酊外涂。

四诊(2019年3月15日):部分毛发由黄变黑 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和全身毳毛均有新生 仍偶有心烦 舌淡红 边有齿痕 苔薄黄 脉弦。继用三诊方 加黑芝麻10g 淡豆豉3g 予30剂煎服。余治同三诊。

五诊(2019年4月15日):大部分头发、眉毛、睫毛、腋毛、阴毛和全身毳毛由黄变黑 又粗变细 夜寐欠佳 易惊醒 舌淡红 苔薄白 脉弦。继用四诊方 加磁石20g 珍珠母20g 予30剂煎服。余治同三诊。

1月后随访 患者病情稳定 毛发不易脱落 均匀生长 逐渐变黑 接近于正常发质颜色 夜寐明显改善 嘱患者继服四诊方1月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该患者由斑秃发为普秃 伴见头皮发痒、心烦、情绪不畅等症 因肝郁化火 耗阴伤血 毛发失于阴血濡养 加之血热生风 风热上窜头顶 风胜则痒 故见头皮发痒 全身毛发忽落。治以疏肝解郁 祛风活血。本案中荆芥、防风疏风清热 达邪外出;川芎、赤芍合用凉血活血 利毛发生长 川芎也可上行头目 助祛风之功 赤芍入肝经 亦可清泄肝火;龙胆草、柴胡、玫瑰花疏肝解郁除烦 条达肝气;肝郁多乘脾 予薏苡仁燥湿健脾 以固化后天之本;风湿热上蒸致头面油腻 头皮发痒 故予黄芩清热燥湿止痒 金银花、栀仁、白花蛇舌草轻清上达 祛风湿热。“诸痛痒疮 皆属于心” 杨志波教授认为 普秃等其他损容性疾病 患者久病不愈 易产生恐惧、不安、自卑等心理 且其病因与情志内伤有关 故予灯心草清心除烦。同时 杨志波教授基于药象思维 以皮治皮 加用清风湿热之白鲜皮 解郁安神之合欢皮 健脾利湿之冬瓜皮、茯苓皮 诸药合用使血热得清 风得散 毛发乃生 疗效甚佳。二诊处方加酸枣仁、远志以强养心安神之功。三诊处方中加小剂量红花 量小则和 和血生发;加莲子心入心经 导火下行。四诊患者新生黄白色毛发明显增多 加黑芝麻 以色治色 使新生毛发黑亮、浓密;淡豆豉加强解郁除烦之功。五诊患者夜寐仍差 加用珍珠母、磁石平肝潜阳 诸药合用 避免复发。期间配合红灵酊局部外用化瘀通络、活血生发 梅花针扣刺改善局部微循环 姜黄、松针煎水湿敷改善毛囊生长周期等中医特色治疗 共奏疏肝解郁、祛风活血生发之功。

5 小结

杨志波教授治疗斑秃的过程中 注重顾护脾胃及精神调护 嘱患者放宽心态 适当锻炼 清淡饮食 坚持治疗 医患合作 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好的疗效。另外 杨志波教授以“风”为切入点 对该病辨证论治 并配合红灵酊、梅花针、姜黄松针水湿敷等中医特色疗法 充分发挥中医药内外并治斑秃的优势 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张学军 郑捷.皮肤性病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中国斑秃诊疗指南(2019)[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0,49(2):69-72.

[3]王婷琳,周俊娥,王仁利,等.中国大陆6省斑秃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19-119.

[4]肖小河.何首乌安全用药指南[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5):961-966.

[5]周晓霞.红灵酊治疗Ⅰ期褥疮的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2013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第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第八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327-328.

[6]马东雪.中药色素成分促毛囊生长的机制研究初探[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

[7]杨慈航,杨志波,张丽.杨志波教授基于药象思维治疗皮肤病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20(2):93-95.

[8]朱培成,禤國维,陈达灿,等.原花青素对斑秃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FN-γ、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0):900-902.

[9]王海棠.松针提取液促脱发模型大鼠毛发生长及其对血清睾酮/雌二醇平衡调节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7):1421-1422.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
三仁汤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自拟祛风解痉平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风痰哮证26例疗效观察
三芪丹颗粒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重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