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2021-06-07孙佳佳窦睿彧郝耀辉高立伟闫师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孙佳佳 窦睿彧 郝耀辉 高立伟 闫师

摘  要 为了切实提高课程授课质量,针对当前“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机融入整门课程的混合策略设计和每次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期增强师生间课堂和课后的有效互动,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关键词 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4-0111-0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course actually, a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 Rain Classroom is constructed and practic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this course. In this mode, the student centered education philosophy is used to direct the whole courses blending strategy design and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each class, in the hope of strengthen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during and after class and inspiring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effectively.

Key words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rain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mode; flipped classroom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带来巨大便利,从而促使混合式教学逐步兴起。作为适应当前“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以及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变为课堂的主动者,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对技术或手段的简单混合,而是要圍绕课程培养目标,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的充分结合[1-2],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对课程的合理再设计,包括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等的再设计,为学生创设积极、协作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充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创新的能力。

雨课堂作为一款应用广泛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3],通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课程PPT和微信,从而为线上虚拟课堂和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以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全教学流程的全方位数据采集,提供一种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解决方案。雨课堂不仅赋予教学过程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而且促进师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并促使教学过程评价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换。本文以“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为例,充分利用雨课堂这一有力工具,并适度借鉴翻转课堂的有益经验,努力探索一种契合课程特点且方便高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切实提高授课质量,并为其他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1  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是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为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培养新型军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背景必修课。该课程引领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其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在较宏观的层面掌握有关信息安全与对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科学思维,获得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引领后续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现代系统理论、博弈论、复杂网络等诸多方面,且涉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高度抽象凝练,覆盖面大且综合性较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而且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影响,该课程有一半的内容教学是在网上采取钉钉直播授课的方式进行。虽然有课前签到、连麦等方式来督促学生参与课堂,但受限于直播授课方式的固有缺陷,教师并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课堂态势,授课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在学生返校后进行学情调查,虽然有些学生反映线上教学很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看重难点回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纯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并没有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好,需要教师带领复习线上授课讲过的内容。特别是人数较多的班级,线上教学课堂互动非常困难且低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教师往往只能自顾自地讲;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几乎所有非涉密的课程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学生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紧盯屏幕,这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对自控能力弱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中途下线或开小差的学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传统课堂的地位和作用不容替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来改造升级传统课堂,使其更具吸引力,更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形态的要求。

2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

雨课堂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使教学过程能够做到可视可控,从而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提供重要依据,其对课堂教学强大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灵活便捷的课前推送、创新高效的课堂互动以及实时动态的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借助这一智慧教学工具,教师能够从不同维度及时掌握教学态势,从而更精准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个性化教学。

2.1  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研究表明:主动学习是促使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最佳方式。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重复和记忆等浅层学习活动,对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创造性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目前,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虽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原有教学结构的颠倒,从而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由于很多学生习惯了教师的主控地位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且缺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因而造成目前很多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不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混合式教学改革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相关教学准备和复习总结,从而导致学生对混合式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心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混合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还要求学生以饱满的探索精神积极投入教学实践活动。为此,在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结合课程实际,以能力培养为牵引,以传统课堂为基础,以雨课堂为重要支撑工具,适当借鉴翻转课堂的有益经验,有机融合课前、课上和课后教学全过程以及线上和线下各个环节,探索设计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2  课前预习与精准备课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大纲要求,合理选取适宜内容精心制作预习课件,并随同相关视频、音频以及其他学习资料一起推送给学生。预习课件中应包含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是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教学信息,使学生对本次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在预习中有所侧重;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还可以增加资料查询以及学习方法的建议等。

二是具体明确的预习任务。以具体的预习任务为牵引,可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从而增强预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是预习测试题。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测试题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督促指导学生按时完成预习任务,随后可以根据预习反馈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以便在后续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解答和指导。

总之,该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单自主完成浅层的知识学习,从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但教师要对整个预习过程进行跟踪指导以确保预习成效。

2.3  课上重难点精讲研讨与知识建构阶段

该阶段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阶段,其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课堂伊始,教师可先对预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重难点采取集中讲解或分组研讨等方式进行答疑解惑,线上不方便实施的个性化指导也可在此时完成;在此基础上,通过雨课堂发布精心设计的主客观习题供学生探索研究,此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以及讨论辩论式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组织,从而切实将“以为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4]。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干预引导,以确保学生在課堂上主动探索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任务时间结束后,教师可用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功能抽取某位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由同伴、小组长或教师评价,也可小组之间互评,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师生互动交流质量。总之,“以为学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在“以为学为中心”的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才能真正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潜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课后拓展提升与评估优化阶段

根据雨课堂对前两个阶段的数据记录和分析总结,针对性地推送课后习题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上所学。考虑到课程重思维能力培养的特点,教师可以同时推送综合应用及拓展延伸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升华提高的空间,学生可采用分组协作或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这些拓展题。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评价修改完善课堂展示成果并提交至雨课堂平台继续交流分享。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评价、导向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雨课堂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使得形成性考核变得简便易行,因而可通过加大形成性考核比重来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成败”的问题,并切实调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的动力。此外,还可以利用雨课堂的投票功能由学生对授课情况进行匿名评价以修正优化教学设计。

2.5  效果分析

从实践结果来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切实改善沉闷的传统课堂氛围,为军校学员带来一种新奇、有趣的学习体验。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持欢迎态度,能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积习的改变很难一蹴而就,习惯教师主控地位的一部分学生从主观上并不愿意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面对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所给予的展示机会时往往倾向于紧张和回避,从而导致实施效果不佳。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3  结束语

创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的出现,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一种大数据时代的智慧解决方案,其对课前、课中和课下教学全过程的科学覆盖,使得“以为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得到真正贯彻。基于此,探索设计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雨课堂只是一个辅助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来精心备好每一次课。此外,混合式教学在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凝练出一种简便易行的、适合长期实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丽,董悦丽,孙斌,等.高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7):58-61.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3]刘玉秀,崔良中.疫情下线上教学精细化管理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0(7):14-18.

[4]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5]张燕红,李瑛,温明明,等.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0(3):76-79.

猜你喜欢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