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

2021-06-07李丹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关键词:急诊室溶栓缺血性

李丹琴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0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急诊室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昏厥、四肢乏力、头晕头痛以及偏瘫等。时间窗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是救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有效的方法[1]。但由于部分医疗机构急诊流程尚不完善,造成各大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使得患者送到医院诊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溶栓的时机,针对这种情况就需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对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2]。本次将我院收治的80 例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旨在探讨探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我院急诊室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前后将其分为两组,实施前36 例(对照组)与实施后44例(观察组。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6 例,年龄55-83 岁,平均年龄(64.23±5.77)岁。对照组:男性26 例,女性18 例,年龄55-84 岁,平均年龄(64.52±5.57)岁。两组男女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③精神正常,能够有效配合治疗;④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

排除标准:①存在静脉溶栓介入治疗禁忌症;②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控制不良者;③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急诊室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前(对照组):由120 将患者送入我院,抑或是患者自行入院,首先由急诊护士分诊,急诊医生对其病情状况实施初步评估,并嘱咐护士快速对其建立静脉通过,做抽血处理;家属在缴纳费用后,及时预约各项相关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血液标本检验等;在等待检查结果过程中应对患者病情状况加以评估,并明确评估,并作出相应的救治决策,通过神经内科接受患者,并协助将其转入该科室;而后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交接给神经内科医生,并告知家属需要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经同意后予以静脉溶栓治疗。

急诊室多学科协作模式实施后(观察组):①由我院120急救团队将患者接回我院,在途中及时对具体状况进行识别,以电话或是网络的形式及时通知院内急诊室相关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②到达医院后由院内急诊室意识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评估,详细询问其疾病史,全面实施体格检查,并在10min 内开好CT 检查单;急诊室相关医护人员协助其在30min 内完成CT 检查。③患者应保持绝对卧休息状态,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予以吸氧治疗,同时建立相应的静脉通路,检测其血糖水平;急诊室护士还应该确保其呼吸道保持通畅状态,昏迷患者应取侧卧位,必要时应予以气管插管治疗,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如若患者存在颅内压升高、恶心呕吐、疼痛等情况,应予以控制血压处理,及时予以降压药物治疗,并进一步完善生化和血液检查、头颅CT 检查,必要时需要实施头颅MRI 检查。请影像科、急诊室、神经内外科等进行会诊,并根据检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诊疗决策。④CT 检查结果提示为缺血性脑卒中,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作出相应的方式治疗,发病时间超过4.5h,且年龄>80 岁,或是<18 岁,无溶栓指征者将其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发病时间低于4.5h,且年龄在18-80 岁范围内,无溶栓禁忌症者,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实施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主要是予以其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90)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中,对其实施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控制在60min 内。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完善各项检查时间以及60min 溶栓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神经损伤情况及随访观察一年内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P<0.05 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时效性及60min 内溶栓率比较

观察组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完善各项检查时间均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60min 内溶栓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救治时效性及60min 内溶栓率比较()/[n(%)]

表1 两组救治时效性及60min 内溶栓率比较()/[n(%)]

2.2 两组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NIHSS 评分及一年内ADL 评分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比较(,分)

表2 两组不良心血管时间发生率比较(,分)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之为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卒中的原因是脑部血管因血液阻塞或是血管破裂,而无法正常流入大脑,脑组织因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3]。该病是现代社会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一旦发病症状常表现为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以及流口水等,更甚者会有意识不清的情况发生,这些症状表现部分是可逆的,但对于脑组织损伤则是不可逆的,由于病情进展较快,致死率、致残率极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医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脑卒中的救治率也在不断提高,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就现目前急诊室现状看来,其急救流程各项环节中部分科室仍存在缺乏有效沟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患者的救治时间。鉴于此,寻找一项有效的急救模式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显得至关重要[4]。

临床认为早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诊断,并有效缩短干预时间,在时间窗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时改善其与预后的关键所在,以往传统的急诊流程通常在实施急诊出诊、神经内科会诊、实施相关检查、患者家属决策等多个环节存在严重耽误时间等问题,因此严重延误了治疗时间窗,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抢救,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以急诊科为主导,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检验科等多个科室辅助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以对脑卒中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快速识别,进而在对其危险程度进行封层,并在短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决策进行处理,利于改善患者预后[5]。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完善各项检查时间均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60min 内溶栓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可以有效缩短各项检查所需时间,促使患者能早期得到静脉溶栓治疗,进而缩短了入院至溶栓时间、并提升了60min内溶栓率。观察组NIHSS 评分及一年内ADL 评分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P<0.05),则提示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避免其脑组织受损,确保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利于并请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明显,不仅能提升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效性,还能避免其脑神经损伤,提升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急诊室溶栓缺血性
病人来啦,快抢救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对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打的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