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喘息临床症状及治疗分析

2021-06-07李年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关键词:支原体肺部小儿

李年华

(泰州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 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根据研究证实[1],约有20%左右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江月明等[2]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喘息患儿占全部住院喘息儿童的 21%。肺炎支原体是引发儿童喘息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由MP 引发的小儿喘息病例逐渐增多,以喘息、频咳等为主要症状,有研究显示[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大小气道均出现通气障碍,气道黏膜受到损害,而且在治疗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这部分患儿是哮喘高危人群,因此及早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动态随访,更好改善患儿预后。本次研究,针对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小儿喘息症状的临床症状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目的是提高小儿喘息的诊治疗效,尽可能缓解病情进展。现对80 例有喘息症状患儿进行对比分析,作出深入的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性80 例喘息患儿,均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就诊。其中40 例为肺炎支原体感者,纳入观察组,另外40 例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1-10 岁,平均(5.2±0.8)岁。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1-9 岁,平均(5.0±1.2)岁。纳入标准:患儿符合《诊断学》关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见喘息发作频率高于3 次/年;观察组患儿经过胸部X 线或胸部CT 及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检测阳性做出明确诊断。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感染者;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病变者;肝肾异常或者心脏异常者;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或过敏者;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小儿喘息性疾病。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有可比价值(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经过详细的疾病症状、体征等采集,完善必要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肺炎支原体抗体IgM、胸部X 线等检查,对患儿喘息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对比两种不同喘息症状患儿的差别。并根据患儿不同疾病症状及感染指征,为其合理用药,分析用药结果及对患儿疾病转归的影响。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生产厂家:Astra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475,规格型号:2mL:1mg*5 支)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生产厂家:Boehrin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批准文号:批准文号:H20150158,规格型号:2mL:250ug*10 支)治疗,两者各一支与生理盐水2mL 混合后使用,雾化治疗时间10-15min,早晚各1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阿奇霉素(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00197,规格型号阿奇霉素计0.125g 或12.5 万单位),10mg/ kg·d,与5%葡萄糖溶液配伍,静脉注射,连续用药5d 后停4d,改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连服3d,停4d,总疗程3-4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疾病症状

包括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哮鸣音、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4]。

1.3.2 评估两组治疗效果

以显著控制、基本控制及未控制为评估标准。

1.3.3 对比两组肺部炎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以n(%)描述定数数据,以χ2检验。P<0.05,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疾病症状分析

组间对比,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哮鸣音、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疾病症状分析[n(%)]

2.2 两组治疗效果评估

组间对比,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5.0%与对照组的97.5%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评估[n(%)]

2.3 两组肺部炎症情况对比

肺部X 线或肺部CT 检查显示,观察组部分患儿肺部大面积阴影,极少部分见少量胸腔积液。对照组见肺部模糊,纹理多。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内病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无细胞壁原核微生物,是导致目前儿童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重要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早期主要以剧烈的阵发性干咳,有类似百日咳,部分患儿出现喘息,后期可出现黏稠痰液,不易咯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呼吸困难,胸腔大量积液,严重肺外表现等。对本次研究中的患儿疾病症状进行分析后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起病急、疾病进展快、咳嗽进行性加重、部分患儿喘息症状明显。其发病机制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究中,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对呼吸道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损害,促进其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大量释放,从而诱导免疫球蛋白E 产生,影响患儿机体内神经调节机制,有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过多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如 IL-4、IL-5、ICAM-1等,促使嗜酸性粒细胞增殖、活化功能增强,促进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产生的变态反应[5],有研究发现表面蛋白 SP-A2。有研究表明等位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宿主与肺炎支原体的结合以及宿主免疫反应[6]。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喘息患儿疾病症状进行分析,发现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哮鸣音、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症状发生率均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喘息患儿(P<0.05)。说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引发喘息,还会对患儿肺实质造成损伤,引发肺部炎症的发生,有引发各种肺炎的风险。研究还证实,由于MP 感染可引发长期或者复发性咳嗽,因此,作为感染的主要症状,可能与过敏性咳嗽合二为一,加重咳嗽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因此,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喘息可反复发作,少部分有恶化的可能。对这一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干预与观察,动态跟踪随访,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引发严重后果。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喘息症状,是引发小儿哮喘的高危因素,发展为哮喘后的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且疾病反复发作,因此,在小儿喘息发生后,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避免小儿哮喘发作引发的生活质量下降情况的发生。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阿奇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在治疗中可充分发挥抗感染的作用,并且可有效清除支原体定植。而对于患儿出现的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可采用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雾化治疗,有扩张气道及加速炎症吸收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常规给予喘息患儿布地奈德和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治疗,改善患儿喘息症状。而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常规雾化吸入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通过静脉滴注联合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对比,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5.0%与对照组的97.5%未见显著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小儿喘息临床症状治疗中,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灭杀肺炎支原体,达到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喘息患儿的疾病特征进行准确的把握,可获得较好的诊疗效果。从上述研究结果上看,对于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小儿喘息症状,可通过其临床症状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等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相鉴别,并给予对应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喘息患儿,其疾病症状与其他小儿哮喘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肺部炎症侵袭及产生免疫反应。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小儿喘息的临床症状,进行药物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喘息症状,且可消除肺炎支原体的影响,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支原体肺部小儿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夜盗小儿(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夜盗小儿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