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在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07李有华付国芬梁玲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关键词:分率膜炎痛点

李有华,付国芬,梁玲娟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广东 佛山 528325)

0 引言

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1]。其主要病因为患者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有急、慢性损伤或劳损。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相关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诱发肌肉筋膜炎的急性发作。当前临床对于肌筋膜炎主要以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保守治疗为主,若保守治疗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则多采用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治疗[2]。而超声引导下行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其痛点神经点位准确率较高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还可侧面降低医患纠纷[3]。基于此,本文就超声引导下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在肌筋膜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内收治的60 例肌筋膜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男16例,女14 例,平均51.32±12.01 岁) 和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52.08±11.5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且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过敏症,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生产企业:吉林市吴太感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03774;规格:0.3g/粒;用药剂量:1 次/粒、早晚各口服1 次)和甲钻胺片(生产企业: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30812;规格:0.5mg/片;用药剂量:1 次/片、早中晚各口服1 次)联合治疗。连续服药10d。

1.2.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以超声引导下进行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即采用日本TOSHITBA 超声仪,高频线阵探头,患者取俯扶坐位(或俯卧位),上肢呈自然外展。详细检查脊椎棘突或棘旁、背部所有压痛点,1 次选取2-3 个最敏感压痛点,即激痛点。超声引导直视下注射混合镇痛药,每个激痛点注入药物2-3mL。2d 治疗1 次,5 次为1 疗程,1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混合镇痛药物配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4m1+0.5%盐酸地塞米松注射液1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 混合配制。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1 天、末次治疗后准确记录VAS(一般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最终疗效;临床治愈:经治疗,患者VAS 评分降分率≥75%;显效:经治疗,患者VAS 评分降分率50~74%;有效:经治疗,患者VAS评分降分率26~49%;无效:经治疗,患者VAS 评分降分率≤25%;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 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 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 天、末次治疗后VAS 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VAS 评分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一天和末次治疗后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 天、末次治疗后VA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 天、末次治疗后VAS 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有效率分析

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最终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于肌肉受凉、劳累以及缺乏锻炼或者寒冷所导致的肌肉收缩缺血、缺氧的疾病。肌腱膜炎可以发生在全身的各个部位,比较常见的位置是颈肩部、腰部、四肢等活动比较频繁的部位,对于不同的严重程度,所需要的具体治疗方案也有一定的区别[4-5]。

临床保守治疗多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甲钻胺片联合治疗。布洛芬作为解热镇痛非处方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是有效的环氧合酶抑制剂,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作为一种缓释的剂型,可以使药物在体内逐渐的释放,每服用一次可以持续十二个小时起到止痛作用。而甲钻胺片是内源性维生素B12,主要是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早期肌筋膜炎患者或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若患者病情延缓持续发展后,保守治疗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了[6]。

随着各项神经阻滞疗法和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局部痛点阻滞疗法,通过定点患者病损部位、生理特点及治疗需求,使用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等神经阻滞麻醉药物进行肌注,可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痉挛、血流动力学、水肿等多种病症表现,以此起到治疗效果。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法多依靠医师经验进行盲探穿刺,虽有操作便捷等优势,但难以一次穿刺成功,大大增加了患者肌肉损伤或其他医源性损伤[7]。若通过X 线或CT 引导进行神经阻滞,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穿刺准确度和避免了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但操作复杂,且放射性难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产生损害,再加上价格较高,患者接受度较低,因此无法取得理想治疗效果[8]。

而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超声其无创、便捷等多种独特优势已在当前临床得到广泛应用[9]。用于辅助行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肌筋膜炎,超声可通过高清的影像学表现,可有效清晰辨别血管神经,操作损伤小以及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穿刺准确度,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超声引导具有相对便捷和可移动、无放射性损伤同时具备监制麻药扩散的显著优势,因此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其VAS 评分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一天和末次治疗后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超声引导下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疼痛,且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肩背部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疼痛,且疗效显著,是一项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率膜炎痛点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利用Aspen Plus模拟分离乙醇-水体系的研究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儿童用药“痛点”多
解分数问题例谈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利用分率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