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科研单位职工体检心电图结果观察与分析讨论

2021-06-07邓玉竹刘莹莹张文静崔灿夏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关键词:导联科研单位年龄段

邓玉竹,刘莹莹,张文静,崔灿,夏莉

(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功能检查科,安徽 合肥 23003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伴随而来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人们对高蛋白、高脂肪等高营养物质的摄取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竞争的增加也导致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持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大大增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发布,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有研究发现,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避免2/3 的重大冠状动脉事件和2/5 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下图1 所示为2017 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例图。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检查,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因此心电图作为一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具有快捷、经济和无创等特点,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图1)。

图1 2017 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本文对2020 年本单位参与健康体检的全体人员心电图异常情况按年龄段、性别进行了观测分析,揭示各种心电图异常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提供宣教,也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单位所率属研究机构于2020 年9 月14 日到2020年11 月6 日期间集中参加体检的在职人员进行心电图检测的人员共2127 人,年龄范围23~60 岁,其中女性829 人,男性1298 人。

1.2 方法

参加人员取平卧位,心电图采集及分析所使用的软件为北京麦迪克斯MECG-200 十二导同步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检查,设定描记速度为25 mm/s,设置电压为1 mV=10mm。十二导心电图采集系统采用的导联包括 6 个肢体导联(标准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及6 个胸前导联,(V1、V2、V3、V4、V5、V6)。分析方法以《301 临床心电图学》和《临床心电图图谱》为标准,由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操作及分析诊断,并对以下指标心率、P波时限、PR(P-Q) 间期、QRS 时限、QT/QTC 间期、平均P、R、T 电轴等进行测量分析[2-3]。电极的安置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放置12 导联心电图电极。描记心电图的过程中尽可能使被检查者保持平稳呼吸,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直至描记出满意的心电图。描记合格心电图的标准:(1) 描记时间不短于10 秒,必要时延长记录时间;(2) 无交流电干扰、基线漂移或各种位差;(3)心电图各波、段清晰,分析数据准确[2-3]。

2 结果

2.1 心电图异常检出率

本次心电图检测异常情况共578 人,占比27.17%,其中男性32.05%,女性19.5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具体见表1。

表1 某科研单位人员不同性别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2.2 异常心电图种类

在异常心电图中,心率失常占比例最大,为64.36%,其中慢性心率失常占比达到81.18%。其次为ST-T 改变,占27.51%,房室高电压占比为7.27%,其他类(包括束支阻滞,电轴左偏等)占10.21%。具体见表2。

表2 某科研单位人员异常心电图异常种类构成

2.3 不同年龄段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

本次参与心电图体检的人群年龄段为23-63 岁,我们结合科研人员的工作性质以及职称分布等特点,将人员分为三组,分布为青年组:23-35 岁,中青年组:36-50 岁和中年组:51-63 岁。不同年龄段的异常检出率以中年组占比最高,为35.04%,青年组与中青年组占比基本相同,但异常率要明显高于文献中报道的社会人群异常心电图占比。具体见表3。

表3 某科研单位人员不同年龄段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

3 讨论

健康体检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身体进行检查,从而了解和掌握检查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实现对一些早期病症和健康隐患的早发现。心电图项目作为临床最常用的、基础的检测项目,是健康体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综合分析心电图异常基础上可以进行疾病和职工健康状态的初步诊断,因此,通过对每年一次的职工健康体检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将有助于全面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8-9]。

本次研究选择了2127 例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职人员,样本范围较大且统一,符合统计学对样本的要求。对异常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心电图异常率为27.17%,明显高于有关其它异常文献报道[4-7]。这主要与单位的性质有关,科研人群相比与其他社会人群,其生活规律不规范比较明显,因科研项目,实验测试等各方面要求,经常熬夜加班,精神高度集中,长久处于高压状态,同时,无科学营养的膳食结构,缺乏锻炼也是主要诱因之一。从性别角度分析,男性的异常率高与女性异常率,这可能与男性的社会交往,饮酒和吸烟等不良行为有关。因此,改善人群的膳食结构和工作行为习惯,加强锻炼,避免过度精神集中和脑力劳动透支是降低心血管基本发生的关键。

本次调查从年龄组心电图异常来看,青年组与有关文献报道的比例相比高出3 倍,中青年组和中年组高出2 倍。目前科研单位青年科研人员整体学历都较高,由于刚完成学业,从学生成为职工,身份的转变的不适应性,特别是科研任务从跟随向自我探索方式的转变,都使得青年人员在科研上面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此年龄段的科研人员面临着工作起始阶段的迷茫期,科研项目申请的压力期,以及组件家庭的经济困难期等等。各方面的综合压力使得青年人员面临着生活、工作以及心理上的多重压力,这些应该是造成青年科研人员心电图异常率偏高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中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青年科研人员来说,虽然科研压力同样巨大,但相对来说,因为已经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项目申请经验,心理承受能力更强,但根本影响并没有改变,如竞争压力、饮食休息不规律等,所以异常心电图率同样偏高。

通过本次的体检资料整理和分析再次印证了科研人员在身体健康方面的不利因素。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大,且长期精神高度集中,外加缺乏体育锻炼,饮食不规律等,这些都是导致疾病或者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重要原因。通过本研究分析可知,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应该提高健康意识,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晨光,但是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点与缺陷。例如现在的研究样本量相对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在分析时未将科研单位的特点进行详细讨论,如人员职称,人员其他检测结果等。因此在未来的分析统计中将不仅仅针对本年度在职人员的心电图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还将进一步扩大统计范围,将在读研究生和离退休人员纳入统计中,同时还将对不同年度情况进行横向对比,进一步总结科研人员的心电图情况,还将根据情况考虑从根本上晚上心电图异常相关指标的定量分析,进而为科研人员的健康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导联科研单位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