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ASS 及Ramsay 评分在危重患者镇静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1-06-07梁进丽徐二喜李冬芬梁凯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4期
关键词:危重症例数通气

梁进丽,徐二喜,李冬芬,梁凯玲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ICU,广东 佛山 528211)

0 引言

危重症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病情的需要,危重症患者需要佩戴呼吸机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由于呼吸机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佩戴呼吸机可能会发生躁动等情况,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1]。因此,实施镇静镇痛操作是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使患者保持睡眠或者平静状态,促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从而实现病情转归[2]。但是,临床关于镇静药物剂量存在一定的争议,如何确保适量的药物剂量是目前此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3]。鉴于此,本文将80 例危重症患者进行分析,总结Ramsay 评分与RASS 评分指导镇静治疗的方法,试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报告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例数有80 例,研究时间在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1 月,研究对象是危重症镇静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女的比例为27:13;患者年龄集中在25 岁-88 岁,平均(56.28±10.29)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有14 例,心脑血管疾病有10 例,多发伤有8 例,外科疾病有3 例,多脏器衰竭有2 例,代谢系统疾病有3 例。研究组中男女的构成比为25:15;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4 岁至89岁,平均(56.47±10.34)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有15 例,心脑血管疾病有9 例,多发伤有7 例,外科疾病有4 例,多脏器衰竭有1 例,代谢系统疾病有4 例。对比分析两组各项信息,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80 例患者不能自主呼吸,同意接受机械通气治疗;(2)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3)本次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标准,并经过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1) 患者的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障碍;(2)患者的精神异常,不能与医护人员进行简单交流,无法配合完成治疗;(3)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1.2 方法

2 组患者进入ICU 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①同时给予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具体方案为:采用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国药准字H:42 022076;规格:1mL:0.05mg;使用方法:按照0.001-0.002mg/kg.min 进行静脉泵注治疗,同时采用CPOT 疼痛评分来调整药物剂量,当CPOT 评分≤2 分时,评定为镇痛效果理想。②给予患者镇静治疗,具体方案为:选择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进行镇静治疗,国药准字H:20 183219;规格:(2mL:0.2mg)/支;使用方法:按照0.4ug/kg.h 进行静脉泵注治疗,同时采用eCASH 理念来调整药物剂量,其中Ramsay 评分处于2 分到4 分之间,评定为镇静效果理想;而RASS 评分在0 分-2 分之间,则表示镇静效果理想;根据Ramsay 评分、RASS 评分来调整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药物剂量。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仔细记录患者的带管时间、入住ICU 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低血压例数与人机对抗例数。

(2)统计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仔细记录自行拔管、心动过缓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 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 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差异

从表1 的结果能够看出,在带管时间、入住ICU 时间上,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在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在低血压与人机对抗发生率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差异[(),n(%)]

表1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差异[(),n(%)]

2.2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

从表2 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相较于对照组(7.50%),研究组(20.00%)明显更低(P<0.05)。

表2 评价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危重症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增加了人口死亡的概率[4]。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是危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其中镇静镇痛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减少自行拔管、输液外渗以及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4]。枸橼酸芬太尼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其镇痛作用与吗啡极为相似,但是作用强度是吗啡的60 倍~80 倍,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进行镇痛,并且药效的消失也快,不会在体内聚集,在停药3-5min 之后可以进行自主呼吸[5]。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激动剂,具有抗焦虑、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功效,同时具有镇静、镇痛、利尿作用,可有效保护机体的器官功能[6]。适量的枸橼酸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能够起到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若是药物过量,容易出现不良事件,何如判断药物剂量合适是目前此领域研究的重点。

临床采用镇静评分工具来衡量患者的镇静程度,从而为患者合适的镇静药物剂量[7]。Ramsay 评分法是比较常用的镇静评分工具,具有分级明确、容易理解等特点,目前已在大部分医院广泛应用[8]。RASS 评分法是由众多研究小组提出的,主要针对危重症患者认知及行为的测定,其重要目标是在足够镇静水平上,确保更精确的药物剂量,可有效提高镇静效果[9]。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经RASS 评分指导镇静治疗后,其带管时间、入住ICU 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明显优于采用Ramsay 评分指导镇静治疗的对照组(P<0.05),说明相较于Ramsay 评分,在镇静治疗中采用RASS 评分确定镇静镇痛药物剂量的优势显著,能够缩短带管时间与入住ICU 时间,减少镇静药物使用剂量,减少人机对抗[10]。本次研究发现,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了RASS 评分指导镇静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能够减少自行拔管、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RASS 评分指导镇静治疗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危重症例数通气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