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体书店: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成为精神家园

2021-06-07策划新作文执行寒云

新作文·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先锋书店文化

策划/新作文 执行/寒云

20世纪互联网诞生以来,文字逐渐有了虚拟的载体,不必非刻在竹简或纸张这样的实体上,而可以以字节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或者硬盘这样的载体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器出现,如手机、iPad、kindle。携带便捷,不需要如实体书般占用太多面积,同时还便宜。电子阅读正在形成对纸质书最大的冲击。同时,网购盛行,线上的冲击以及线下运营的高昂成本正在让实体书店逐渐消失。那么,在这个电子阅读的时代,这个全民网购的时代,纸质书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实体书店又有存在的意义吗?

●目前国内的著名书店

1.先锋书店

▲先锋书店南京五台山总店

南京先锋书店于1996年在南京创立,是国内知名的民营学术书店,自创立以来探索出一条以“学术、文化沙龙、咖啡、艺术画廊、电影、音乐、创意、生活、时尚”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品牌书店经营模式。先锋书店是南京的著名文化名片,是南京市的地标以及爱书人的精神家园,每个去南京的爱书人都会去逛先锋书店,甚至年轻人即便不看书也会专门去打卡,成为一个网红书店。这样的书店无疑是为一座城市增色的。从此人们去南京的理由多了一条——那里有先锋书店。

先锋书店最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17平方米小店,曾无人光顾、屡次搬迁。在不断探索下,先锋书店逐渐树立起“好书总在先锋”和“人比利润重要”的理念。先锋推崇人文,将书籍定位在人文、社科、艺术三大领域;先锋以读者为先,为读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先锋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卖书,更在于为读者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创始人钱小华希望读者把这里当作公共的图书馆,共同分享精神的盛宴。

“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南京先锋书店的标识,取自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寓意人的精神永远在寻觅一个无所在的故乡,好的书店应该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在读者心中,“先锋”就是这样一个精神家园。

钱小华是个爱书之人,书是他全部的信仰。“先锋”的每一本书,都由他亲自挑选,讲究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为给读者营造出自由舒适的阅读氛围,“先锋”设有读者免费阅读休闲区,可以容纳几百人在此阅读。

有作家曾说:“好读书的人,都是些‘在路上’的人,他们的灵魂四处漂泊着。在漂泊的过程中,先锋书店为他们提供了一处暂时的、舒适的栖居地。”

“先锋”在那个被忽略的废弃地下空间,塑造起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空间。

25年来,“先锋”坚守自己的风格:只卖人文、社科、艺术类的书籍。别的书店都是什么赚钱卖什么,而“先锋”,始终坚持人文。“我就是想向读者推广文化。我希望这份坚守,能给读者带来文化幸福感,同时也能让这座城市更有思想。”钱小华说。

“书店是一个公共空间,我希望‘先锋’能成为一个集聚读者感情,共享生命丰盛的空间。”如今,钱小华创办“先锋”的初衷终成现实。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在这里感受文化熏陶,聆听人生故事,碰撞思想火花。

2.方所书店

▲方所青岛店

2011年11月25日,广州方所书店成立,占地1800平方米,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为一体。在方所的玻璃门上,是诗人也斯的赠语:“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年代:‘随风合唱中隐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听。’”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书店的经营范围——主营人文、艺术、设计、建筑类书籍,其中有4万种港台书刊和近万种外文书,也有部分内地出版物。

目前有广州、成都、西安、青岛、三亚五家店。

如今已关闭的重庆的方所,当时店里书架上有一句诗:“在西南山如江河蜿蜒,城如星斗不灭,我们怀抱知识,如火,铸就文化的城池,美迎风于天际。”在这首诗中,方所成为整个西南的精神坐标,燃烧着熊熊的文化之火,恰好也是对一所书店使命的最好诠释。

3.诚品书店

诚品书店1989年于台北仁爱路圆环创办第一家开始,本着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初衷,发展为今日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创立至今,成为台北的文化地标。目前除台湾外,还有香港店、苏州店、上海店。

4.单向街书店

单向街致力于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2006年初,供职于媒体的许知远、吴晓波、于威、覃里雯、张帆等13人共同创办了“单向街书店”,书店的名字“单向街”取自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单向街》,而书店本身也恰如其名,长长的一个走廊,笔直明亮。书店的宗旨——We Read The World,就印在书店出版物的扉页上。

5.钟书阁

▲钟书阁重庆店

钟书阁2013年4月始营业,成为申城引人注目的文化地标,不仅获誉“上海最美书店”,还被视作中国实体书店转型的一个标杆。陀螺书架、镜面吊顶以及英式古典风的台灯既展现了钟书阁闵行店的鲜明个性,又与泰晤士小镇店的风格相呼应。据悉,钟书阁闵行店内运用大量玻璃元素装修,使得图书看起来更多,打造出“万花筒”式的繁花世界,尖顶配合上面的灯,则使得整个空间有种时光隧道的感觉。利用镜面来展示层层叠叠的空间,成为钟书阁在每个城市的鲜明风格,同时也是吸引流量的利器。

5.茑屋书店

▲杭州天目里店

茑屋书店是一家日本书店,品牌创始人增田宗昭认为:“卖书不是卖书籍本身,而是卖书籍里面的内容,书籍里面所表述的这种生活方式。”在国内,目前有上海店、杭州店、西安店。

茑屋书店的一个法宝就是千店千面。

茑屋书店的扩张不是同一运营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结合地域差异进行改造升级的动态变化过程,1400 多家书店围绕生活方式展开,形成各自独特的优势。

譬如,被誉为“世界最美书店”的代官山店的定位是面向50-60岁的中高产阶层,这类人群经历了日本经济复苏时期,相对比较富裕。为了吸引这类人群,代官山店从早上7点开始营业,提供早餐、大量旧版杂志、电影、录像带转录等为老年顾客量身定做的服务。代官山书店还深挖“健康”主题,打造了当时日本最全的医食同源书籍卖场。考虑到老年人比起活法更在意“死亡”的问题,还专门设置了宗教、哲学和讲述不同人活法传记等类型书籍的专区。为了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书店里还引入了带宠物医院的宠物店。“打造一个令老年顾客满意的具有层次感的品类呈现。”其结果是,这些看重生活品质的老年人,把代官山当作自己的店铺来使用。

茑屋书店的银座门店则又是一番景象。银座店的定位是“Art of Living”,这家店主打艺术题材,有艺术类书籍6万多册。既有方便“小白”的艺术入门书籍,也有满足艺术家和资深爱好者的深度图书,可以说考虑到各个层次的读者。

每家书店的开业主题根据每个地区的特性和周边人群生活习惯定制,对每个地区的文化都非常尊重。在杭州,开辟了与园区建筑设计师相关的建筑类图书陈列区,包括延展到建筑设计师的作品展;在西安,定制了专区展示,用“金、丝、教、彩、时、茶、璃、书”这八个字,来寓意语言文字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初到西安的人全面展示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

茑屋书店和传统书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贩卖的商品不同。传统书店卖的是图书,而茑屋书店贩卖的则是“书+X”的生活方式,融入咖啡、饮食、亲子、文体和慢生活,定位“生活方式提案者”,以丰富的线下体验和优质服务取胜。

基于这个理念,在茑屋书店的消费者,看到的不单单是作为消费品的书籍,还有诸如咖啡、音乐、展览、影视、生活技能等等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服务内容。

6.西西弗书店

西西弗书店的定位是大众精品图书,其中的“精品”不代表是多高品位的书,而是在每个板块中找到最适合这个客群读的书。

如果你是经常往书店跑的文艺青年、知识青年,那么西西弗可能并不能令你满意——选书不够有品位、基础图书所占太多、鸡汤励志言情古风应有尽有。然而如果你是个平日并不看书,不上豆瓣,不关注新书动态的普通人,在商场闲逛时被“洋气”的门面或咖啡馆吸引进来,也许在离店时你会带走毕业后买的第一本书。

●书店对城市的放大作用以及人的精神归宿

作为一个现代城市,钢筋水泥并不是城市的全部,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各种便利的服务,让人生活在其中感觉舒适、惬意。而除却身体的舒适外,人天然的对精神的追求也要求城市出现歌剧院、图书馆、电影院、游戏厅、live house……书店,也不例外。

对一座城市来说,图书馆是有限的,而且囿于其公益性质,往往流于千篇一律,而且图书馆各类书籍都有,很难有自己的风格,缺乏创意,相对滞后。

书店则不同,书店对自己的打造可以有很多的自由空间,往往风格鲜明,而又各有不同。一家好的书店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品位,可以将这座城市里爱读书爱文化的一群人聚集起来。而在今天,一家好的书店,一定有着非常好的装修品位,以及选书品位,就像先锋书店,他们只选人文社科类书籍,成功学的书、教辅书以及数理化的工具书,其实并不需要一家多么好的书店来盛放。拿诚品、方所和茑屋的装修来说,非常现代化,非常亮眼,空间也很大,人文性非常强,那些你熟知的大师们的书在书店内都非常显眼。这也是今天对好的书店的一个要求,“有颜值,有品位,有氛围,有温度”。今天,颜值已然成为消费者对所有产品的重要衡量标准。甚至可以说,颜值正在成为所有品牌产品的新的生产力。因此,很多网红书店将美学与创意结合,将艺术融入空间,打起有格调有个性的颜值牌,是它们求生的必要手段。各种线下活动——读书会,讲座,新书发布会,艺术、电影沙龙,邀请各种学术明星及作家出席,也可以带来流量与知名度的提升。

书店也是一个非常惬意的场所,你可以随意寻一本书找个地方坐下来读,也可以一排排地浏览。每次去书店,总能有新的发现,或者看到你曾经看到过的推荐的书。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

很多人去南京,都要去先锋书店打卡,先锋书店成为南京的文化地标,在全国大概只有去台北必去诚品书店可以与之比肩。目前本土书店能做到这样的越来越少,大多是连锁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而一个城市如果有一家独具魅力的书店,那它一定会成为每个爱书人想去的地方。

书店不再是单一的个体,其意义也不再是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精神灯塔”,书店内涵在不断丰富,与城市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夜间投射的“灯光”不断加亮。深夜之中,书店有光,便守住了城市的一方诗意。

而当一座城市有一个文化地标的时候,整个城市,都仿佛蒙上了诗意的光辉,让每一个爱书人心向往之。许多城市是工业之城、商业之城、互联网之城、历史古都、小商品之城、摇滚之城……而如果它们能有一个文化地标,那么,对于城市的气质,也无疑是有所提升的。当然文化地标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博物馆,可以是图书馆,可以是一位大作家、大学者,也可以是一家声名在外的书店。

●实体书店未来的趋势以及书店是否会消亡

虽然电子书是目前最方便的阅读方式,尤其是对于阅读网络小说的群体来说,但对于真正爱书的人,纸质书可能依然是无法割舍的心头好。可以预见的是,起码在21世纪,实体书尚不会消亡,而对于大量的知识分子群体、文青群体,真正爱书的群体来说,实体书店仍然是精神家园。有一张著名的照片,是二战时伦敦的图书馆的废墟上,三位绅士伫立在那儿,静静地阅读。即便周身全是废墟,人依然有阅读的需求。即使在最绝望的日子里,暴力和杀戮都不能把对知识的渴求完全抹去。马伯庸曾写过一篇小说,叫《末日焚书》,说的是大雪将世界封盖,在一座图书馆的人们面对无法出去的困境,不得不通过烧书取暖时,烧哪些书,成为人们争执的焦点。即便到末日,我们依然想着要留下某些书籍。

从对当下书店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天的书店,是一个潮流、先锋的综合体,不再单纯卖书,而成为一个充满人文感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读书,喝咖啡,办公,学习,或者购买文创、各种周边。这里会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学术类的讲座,将喜欢文艺的人聚集在一起,它也会贴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展现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努力成为人们来到这座城市的一个理由。

书店除了可以开在城市,也有人开始尝试将书店开在乡村。

2018年6月,继安徽碧山书局、浙江戴家山云夕图书馆之后,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将他的第三家乡村书局开在了海拔近900米、位于悬崖之上的浙江松阳陈家铺。从书卷里抬头,窗外便是广袤的苍穹,精神与身体、自然的对话,在此地不是幻想,而成为日常。

钱小华对陈家铺有着自己的谋划:诗人博物馆、美术馆、音乐人钟立风的爱情咖啡馆都在计划中,等待与当地商定。作家中心基本装修完毕,初具规模。他兴致勃勃地描绘:将来,作家写累了可以到书店去坐一坐,喝一杯咖啡,或者到山顶的陈家铺读书亭去坐坐,去寨头的泳池去游一把泳。还可以走到农户的家庭,去跟老农们交谈。

文教观察者李梓新去戴家山探过店。他从店员那儿听说,村里的年轻人因为先锋书店带动了民宿和旅游开始回乡工作了,不再只是去县城打工。“如果没有先锋书店,谁知道这些寂寂无名的小山村呢,至少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免租金或者给予补贴招徕先锋书店入驻,是一个双赢的生意。”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书店的另一个方向。在国家振兴乡村的大趋势下,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开始去乡村寻找自然的环境下,如陈家铺一样的乡村书店,或许可以作为周边城市人们回归乡村的一个出口,在激发本地旅游产业的同时,提升当地文化品位,吸引读书人。将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也许是书店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结语

书店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和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当今世界,虽然有互联网的冲击,实体书店依然是无可取代的。在过去,我们有查令十字街84号那样连接人与人,成为全世界爱书人圣地的书店,今天,我们也有像台北的诚品、南京的先锋这样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成为暗夜里人们互相依偎的光的精神家园一样的书店,也有像方所、茑屋这样每落地一座城市,就为一座城市增辉的连锁书店。未来,我们也许会在更多的乡村成立书店,成为城市和乡村的连接体,回归过去书院一样的自然与文化融合的充满淡泊宁静气质的乡村书店。文明的载体有很多种,书籍是文明传承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我们希望,在每个城市,都能有一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一样的书店,文明的精神,文化的力量,可以借此,浸润到每一个市民、每一个公民的血液里,所有人都沐浴在理性、文明的光辉里。这样的书店,永不消亡。

猜你喜欢

先锋书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谁远谁近?
阅读先锋榜
最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