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我国货币政策及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联系

2021-06-05熊孟茹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准备金率法定

熊孟茹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引言

众所周知,货币政策已被广泛接受,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各个地区和国家普遍认可为有效且常见的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中数量型货币调控措施是基本的形式。它完善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的政策双支柱框架,灵活地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相互组织和结合,并在工具上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运作节奏,从而使信贷及其他社会融资业务在新的货币政策下能够适度地成长。自深化市场主义货币政策改革以来,央行多年来一直结合着中国国情不断在实践中探索,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灵活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动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冲击。就此看来,灵活的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

货币政策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机构对货币政策制定的所有与其货币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定和政策以及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货币的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其他各种政策措施的数据总和。而狭义的宏观货币政策则主要是泛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既定目标而通过运用各类金融工具来调节货币的供需以达到货币均衡,进而制定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类方针政策措施。在当前全球实行宽松的宏观货币政策背景下,国内外金融社会和国际经济界都极其关注中国央行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究竟会有什么变化,会继续走向什么样的方向。

鉴于疫情的严峻形势,全球经济增长将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2020年全球经济仅增长2.4%。而突如其来在全球迅速蔓延的疫情导致了全球经济的陷落和衰退。尽管以美联储为首的世界和全球主要央行迅速政策回应避免一些系统性风险,但人们所期盼的经济复苏振兴直接决定了在短期内必须采用宽松型货币政策。现如今制定各种宏观政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实施情况。分析学家普遍认为,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地区政府很有可能会继续加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的财政刺激。短期而言,前期对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继续实施极度宽松的宏观货币政策,对疫情稳定后全球经济快速复苏和后疫情时代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态势具有积极的引导协调作用。同时全球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效减少了近期中国境外资本流入市场的剧烈汇率波动,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国际风险投资偏好,利于近期国内人民币汇率兑相关美元汇率的稳定和推动中国中小企业海外市场融资。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多年来一直始终坚持执行常规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因此积累了一些方便实际操作的便利空间,在当前全球经济货币宽松的大环境背景下,这一操作空间也被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努力打开。

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损失很大,全国对社会的生活消费品的出口和企业的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稳健性的货币政策对于有效控制疫情的持续影响会更加灵活适度。因此,应当把资金支持我国实体市场经济健康复苏发展放到了突出的战略位置,综合合理使用多种政策手段有效准确地应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央行基于对外投资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货币支持信贷政策扶持货币政策,帮助企业扩大内需、助企业复产、保拉动就业。总结上就是说,在疫情的冲击之下,财政上的巨额赤字和公共货币支出超额激增的增长趋势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货币贬值被全球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数量型调控三大手段及特点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世纪30年代大经济危机之后,各个国家普遍推行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便成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依据其存款的种类或规模而确定不同的扣留比率,并且可以根据货币政策的特点和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而言,存款期限愈短,其货币性也愈强,因此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远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外界普遍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政策是中国货币政策改革发展最猛烈的手段之一。因为法定外汇存款的货币准备金率通常也都是用来指中央银行为了做出决定或者临时改变当期货币准备乘数而直接影响当期货币准备供给的,即使经过调整后的法定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幅度很小,也很有可能会直接引起法定货币存款当期货币准备供应量的巨大幅度波动。

由于全球货币外汇准备金周期比率波动调整的主导作用及其效果较为强烈,其比率调节对整个全球国民经济和国际社会消费心理的变化预期均将产生显著性的影响。因此不宜将其用来作为各国中央银行专门调节现有货币资金供应的日常性金融工具,这样会致使它们已经有了一种趋向固定化的发展趋势。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商业储蓄银行的日常财务和风险管理工作干扰较大,增加了我国商业储蓄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管理风险和建立资产负债表等管理的难度(见图1)。

图1 法定准备金率

(二)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一种泛指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控制和调节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准备金和其他基础性货币的政策行为。所以当中央银行放宽银根,就会从金融市场购入一些有价证券,将其他基础性货币全部投放到外国,而当中央银行需要收缩银根时会卖出部分有价证券,回收部分基础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交易和买卖证券,其操纵方向和权力的程度代表了其货币政策取向,给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以明确信号,这样可以直接影响他们对于经济的预期和行动。其操作的方向和力度代表了货币政策的取向,给商业银行和公众以明确的信号可以影响他们的预期和经济行为。

公开市场的经营业务虽然同时可以有效率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但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下三种基本条件。第一,中央银行必须明确要求中国具有运用足够的大量资金进行干预和有效控制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经济能力。第二,要求我国具有发达和完善的证券金融市场,中央银行机构能够直接买卖的金融证券投资品种必须在一定的市场规模,经济活动主体企业理性化信用水平必须较高,有健全完善的金融政策信息传导联动机制。第三,必须及时得到其他相关政策和信息工具的大力配合。我国正式在上海银行间外汇市场通过买卖外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始于1994年,1995年通过中央银行融资券的买卖在本币市场开始尝试公开市场业务,1996年以国债为对象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和条件日益成熟,随着金融市场化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金融市场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开市场金融业务的发展基础和运行条件也日益成熟,1999年以后开展公开市场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货币政策日常经济运行及其操作中最重要的金融手段。通过日常短期外汇市场买卖、中央银行的短期票据外汇发行、回购外汇业务和短期货币流动性的调节业务等各种政策性的操纵,有效地调控短期货币资金供给量和提高商业金融银行的短期流动性供给水平,引导宏观国际金融货币利率市场宏观利率短期走势等各个方面上都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三)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相关政策法规一般是指中国商业银行向地方中央银行部门申请再贴现的一项政策性自律法规。为了保证短期流动资金市场供求均衡,中央银行需要随时调节再贴现率。而中央银行机构可以根据货币市场流动资金的短期供求平衡情况随时进行利率调节确定再贴现率。一方面是这会直接影响我国商业投资银行前期借出金融资金的管理费用和服务成本,进而直接影响我国广大社会公众向商业投资银行的借贷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中央银行近期货币政策上调意向,在当前国际金融交易市场上也因此产生了一种利率告示牌的效应,对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波动具有重要的政策引导警示作用。在金融市场上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对市场利率有十分重要的指向作用。

中央银行对于再贴现从业资格申请条件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调整,能够通过直接改变或者间接引导企业资金主动流向,起到有效抑制或者是加强扶持的重要作用。再贴现政策还是中央银行扮演“最终贷款人”的角色的途径,在保持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再贴现的政策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第一,主动权不仅仅是只在商业银行,因为我们能够决定自己是否可以申请再贴现,这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第二,再贴现率的调控作用也是必须具备一定的限制,当经济周期发生波动时再贴现率的调控未必能够对市场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三、不同货币政策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

(一)宽松型货币政策

宽松型货币政策具体包括:①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以减少上交的存款准备金。② 降低再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将票据贴现给中央银行时获得更多资金。③ 在公开市场上直接购买有价证券或发行货币等。这样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减少,利润增加,人们的货币收入也会增加,促进消费。若政府采用宽松型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企业可获得银行贷款额增加而且银行提供的信贷服务质量会更好;就企业而言,将会有更多的可调配的资金,融资规模相应扩大,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投资别的领域,各项财务活动都会变得十分活跃,企业焕发出生机;就公众而言,将会刺激和引导消费者做出消费行为,整个市场都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状态。

(二)紧缩型货币政策

紧缩型货币政策具体包括:① 减少货币发行,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②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等。若政府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可支配信贷额度被控制的条件下,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会更愿意将资金贷给高信誉度的企业。那么一般的企业融资将会变得困难,即使融到资,规模也一定缩小。紧缩的货币政策还会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资金的周转速度减缓,流动性下降。而且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那么企业融资成本将上升,财务风险随之上升,企业不愿意进行频繁的投资活动,在整个行业中,不再具有优势,而且市场也会低沉下来。

那么在当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时应当采用不同程度的货币政策。当市场较低沉时,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各个行业都比较低迷,企业的投融资活动遇冷,此时应当采用宽松型货币政策,由于进出口活动都大幅减弱,增加货币发行和降低利率可以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也为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后盾。而当市场过分活跃,供不应求,甚至发生通货膨胀时应当减少市场上货币的发行,提高利率,小幅度地对企业的投融资活动进行收紧,给过热的市场“降降温”。

结语

我国货币政策经过了漫长而又不断地发展,基本的数量型调控的三大手段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也是各有优势劣势。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在不同时期适用的政策不同,而不同的货币政策也是有着不同的效用,二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因此就需要企业管理层随时关注国家政策,当政策发生变化时,对不同程度的货币政策要及时商议采用相对应的方法与手段应对,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保企业的良好运营。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准备金率法定
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
智取红领巾
柏林喜迎三八妇女节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第27周全国民间借贷市场利率13.03%/年降0.17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