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的 分析与调控

2021-06-04贾絮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厌学情绪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贾絮博

〔摘要〕情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受着情绪的影响。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尚小的他们还无法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调控好情绪,让他们积极有效地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情绪的性质及厌学的定义、小学生情绪变化特点、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如何调控学生厌学情绪四方面的研究来探究小学阶段情绪与教学的关系,分析如何调控小学生厌学情绪。

〔关键词〕厌学情绪;小学生;教学方式;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3-0071-03

厌学情绪是学生存在的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学习进步,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厌学情绪以及它的产生原因,制定有效的调控措施,有效解决学生厌学问题。

一、情绪的性质及厌学的定义

情绪是人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心理活动,《情绪心理学》一书指出“情绪是往往伴随着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的主观体验”。它是一种较为独特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指出,情绪可以通过我们面部肌肉的运动、我们的姿态表情以及语言声调等的变化来实现。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无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都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是面对外部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与调整。例如:当我们考试成绩优秀时,就会产生高兴的情绪,造成一个正面的影响,促进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再接再厉。而当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就会悲伤、难过,通过情绪的表达作为一个宣泄渠道,调整心态。

但这种反应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全部有利的,当我们在不恰当的时刻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时,就会造成一个负面影响,例如:当我们在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不耐烦的心理,情绪上会表现出焦躁、厌烦。但如果这件事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像是工作或者学习,焦躁厌烦的情绪不仅不会对我们有所帮助,还会受到其影响,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或者是受到一个长期的情绪影响。即便是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也会引起一些负面效果,比如我们常说的得意忘形等。而此时,就需要我们学会对情绪进行调控,调动积极情绪,管理好负面情绪,并把握好尺度,使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助力者。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伴随着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或破坏行为,是目前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项普遍问题。

二、小学生情绪变化特点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心理变化的一种表现。小学阶段学生思想尚未成熟,情绪外露,如果我们想要调控好学生的情绪就需要对他们的情绪变化特点和规律去进行一定的了解,通过掌握调动其情绪变化来调控情绪,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小学生情绪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易受外界影响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思维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心理变化,受到表扬鼓励会兴奋激动,受到批评会失落难过,因此,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对学生情绪心理调控尤为重要。

(二)情绪“反复无常”

虽然小学生易受外界影响,但他们的调节能力也很强,无论是兴奋还是难过都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两个小朋友今天吵架明天“和好”后天又会吵架,在学习中也时常会出现这次犯的错误下次还会继续犯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情绪变化迅速,一种情绪反应很容易、很快会被另一种情绪反应替代。

(三)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小学生的情绪会越来越多样化,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成熟,对情绪的体验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批评和夸奖的前提下,小学生的感受要较其他年龄段更为深刻。学前儿童会感受到失落或者高兴的情绪,更为成熟的初高中生的反应则会淡定很多,更多会进行一个自身的反思,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思考能力,他们的直观感受会比学前儿童更强烈、深刻,却又没有初高中生的调节能力,因此他们会更加敏感。受到批评时的情绪不仅仅是失落难过,还会害怕同学的嘲笑歧视、家长教师的失望等。

三、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一)教师教学理念存在问题

教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去培养人的活动,小学阶段的教学无疑应当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他们的需求作为教学重心,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但如今,由于我国的高考机制,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应试教育上,只关注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导致了小学生的校内生活只以成绩为主,成绩决定一切,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二)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国家对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以教师讲授陈述为主的课堂与小学生活泛跳脱的思维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教学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提高,这一问题已经有所改善,部分教师能够做到让课堂不成为自己的“一言堂”,而是更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活跃气氛。但大部分教师仍是使用固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持续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一种长期的厌烦、焦躁的心理。

(三)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

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曾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有时课堂上周围的人向你借书、笔等,被老师误以为你没有认真听课和同学课堂上說话,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要承担被批评的结果,伤害了自尊心,导致整节课都提不起精神、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还会抱怨这位教师,赌气甚至在未来都会对这一学科产生厌恶心理,意志消沉。

此时,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问一下学生课堂上说话的原因,或者课堂上稍微提醒,在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事情都会很容易得到解决,不会影响学生后面的学习。可见,很多时候,学生厌学情绪就是由于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沟通,彼此之间产生误解而导致的。

(四)批评式教育对学生造成打击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也成了很多教师的座右铭。很多教师以高要求、高标准严格管理学生,希望学生成才,学生有做错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会严厉批评,让他“长记性”,下次不再犯。但一味地批评教育并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长期的批评惩罚还会让学生对教师、对学习恐惧。

在受到批评之后學生会产生失落难过的情绪,为了下次不再难过,他们会努力将这件事做好,这是我们批评的意义。但如果长期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缺少鼓励,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人长期处在受批评的环境下很难产生自我认同感,他们会很自卑甚至自闭,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担心做不好受到责备,会产生一种“反正我也做不好会被批评,那就不做了”的消极情绪。

四、如何调控小学生厌学情绪

(一)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不厌烦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对学习感兴趣、喜欢上学习,真正地把学习当成一种令人快乐、值得期待的事。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改变。

首先,在授课内容的引入上要做出一定的新意,做到投学生所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理。例如在讲授数学规律题课程前,可以先出一道较为简单的找规律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参与感以及答对题后的自豪感、满足感。这样学生就会对之后的课程内容产生兴趣,认真投入学习中去。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一直通过陈述的方式授课,长期单一的讲授方式会让学生难以持续集中注意力。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互动,课堂多进行提问,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最后,在课堂中可以穿插一些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放松学生心情,还可以让学生对游戏课堂有所期待,为了在游戏中取得胜利而认真学习课堂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及时沟通交流,取得学生信任

我们时常形容年龄差较大的人之间存在“代沟”,由于生活阅历经验不同,思维想法也不一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无疑也存在着这种代沟。但由于教师的职业性质,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变化,且只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时发现并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

前文的例子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也只是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导致的不良后果之一。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接受程度、思想能力出发,当教师一直不愿意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保持距离,端着师长的架子,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会脱离实际、脱离学生,教学内容也不容易被学生完全理解。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更多是“畏”而不是“敬”。因此,只有教师及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不对学习“望而生畏”。

(三)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直观原因就是学习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开心,体会到所谓的“快乐学习”。前文已经提到过批评的作用以及长期批评的危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是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呵护好小学生敏感的内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自我认同感。受到表扬的学生会兴奋快乐,有强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继续努力希望再次受到表扬的心理,这也就达到了我们调控学生厌学情绪的目的。

(四)做好心理辅导

教师定期召开思想班会,给学生上心理辅导课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学习压力虽然没有初高中大,但小学阶段是思想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对于学生内心状况应当多加关注、积极引导。

如果发现学生已经产生厌学情绪,教师不应当先与家长交流或者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造成相反的效果。而是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总结

小学生厌学是目前小学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小学生内心情绪变化特点,剖析小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调控好小学生不良情绪,提高教学效率。想要彻底解决厌学问题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蓉.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分析及解决对策[J].教育革新,2011(11):14.

[2]郝明君.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6):24-27.

[3]赵建华.走出学校教育的误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利.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4(8):37-38.

[5]王博文.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121-122.

[6]陈利.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克服办法[J].教育科学,1995(2):36-37.

[7]喻兴波.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延吉,133002)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猜你喜欢

厌学情绪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关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高职学生厌学情绪抑制途径的几点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