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源

2021-06-03林源

世界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筑系古建筑测绘

自1989年进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读书,至今32载,诸多记忆都可循着东楼——建筑系馆这个维度来回望。校园北区居中为主楼,东、西楼左右对称。建筑系在东,东楼因而就成为当年的建筑系、现在的建筑学院的代称,办公室和全部专业教室都在楼内。1993年留校任教,从8901班到建筑历史教研室,似乎仅是空间的转换。

30年间,东楼从未停止过变化,外立面、内装修,总层数、总平面,门廊、楼梯、窗……专业发展,学生增多,东楼早已装载不下,教室渐渐扩展至主楼和西楼。如今,每当设计周、毕业季,东、中、西三楼灯光灼灼,映照校园。而从未改变的,是东楼的师生们,自由的思想、丰沛的热情和无穷的创造力,永远生机勃勃。

1 《古建筑测绘学》

2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

3 《苏州艺圃》

4 《中国古建筑测绘大系·祠庙建筑——陕西祠庙》

5 《高迪》(译著)

6 《建筑师解读——巴巴》(译著)

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我一直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这些年中,工作上的乐趣几乎都来自建筑史学。建筑史领域好玩有趣值得探究的东西太多,如入宝山,目不暇给,由着自己学术兴趣和直觉去做,所涉颇广。不过感受研究的快乐的同时也带来难以专注的弊病。早年的研究工作中,始于学术好奇心和喜好且坚持到现在的主要是测绘、建筑遗址复原研究、建筑文献和翻译工作。近年来又爱上园林史研究,在尝试寻觅别样的研究门径。

学术研究可以说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探索并享受乐趣,教学工作则是一种回馈,同样带来快乐与满足。在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测绘。从1998 年开设古建筑测绘课到现在,20余年的测绘经历对我个人而言也是学术成长的过程。测绘是研究与教学的交汇点与生发处,测绘课程的开设对建筑历史的教学体系是一种系统化的调整。为保证测绘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测绘教学的质量,继而开设了“营造法”课程,由此也完成了中国建筑史教学体系的构建。2008年学院新增了景观建筑学(现风景园林)专业,在教学上扩展了一个重要的新领域。借鉴建筑史的教学体系,构建了以中、外园林史-古典园林测绘-传统造园理论与设计系列课程为主干的园林历史与理论教学体系。有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经验基础,古典园林测绘达成教学目标之外也有更为清晰的研究目标,即一园一书——测绘一园、研究一园。可是说来惭愧,至今测绘了10座江南园林,只有《苏州艺圃》一书。总体来说,虽然具体教学内容不同,但是这两个体系最后都着落在研究性的毕业设计专题上(如基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古典园林/建筑遗址复原研究与设计),这样,历史理论-测绘实践-设计+研究的教学链条方才有机且完整。

近5年的工作重心只有一个,建筑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2016年,建筑学院创办第4个本科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并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倏忽间5年过去,两个月后即将有第一届毕业生。这是全新教学历程的开始,深度介入到专业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对建筑专业教育实践与理论新的认知与思考。在知识传递的路径与法则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当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见识差和知识差日渐缩小,网络时代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可以购买的商品。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再度审视“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一直都摆在面前的基本问题。专业教学的核心目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学术问题的探索欲,要助其掌握基本的研究工作方法,从而培养分析、思辨和研究的能力,使其能够领略到学术研究的魅力,并养成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领域、扩充知识储备和提升学术技能的习惯。简言之,最终要达成的是思维方式的建构与专业智识的形成。

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曾说,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自我表述。作为一个大学教师,很珍视有此机会得以回顾与检视自己多年的教学历程,但倥偬之间又不知从何讲起。暂且写下这些,就以顾炎武的这句话作结。此言上课时常常分享给学生,其实更是自励和自勉。

“必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必有济世安民之识,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猜你喜欢

建筑系古建筑测绘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中国古建筑
梁思成夫妇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