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岚

2021-06-03郭岚

世界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师场所

我在西建大度过了人生最自由和快乐的5年,每每回忆,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幸好西建大足够包容,她不设边界和标准,给予了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大学期间,因辅助舍友做作业而接触到了景观,因爱慕规划系的女生而尝试做城市设计,也因为很多机缘巧合,在西安这座城市留下了青涩的作品,当然更因为西建大老师们的鼓励和指引,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从一名懵懂的学生走进了建筑的大门。感谢西安这座城市,让我在怎么吃也不胖的日子里,享受了“碳水天堂”的快乐,感谢西建大这所学校,让我在无知无畏的青春岁月里,碰碰撞撞地找到了自己。

1 汕头幼师学校

2 雄安综合医院

3 上海智能医疗产业基地

4 无锡太湖枢纽地区城市设计

5 上海南部科创中心 (1-5 摄影:杨鹏程)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建筑学科自身,建筑学似乎已然落后于我们时代的其他科学和技术进步。现代建筑诞生于工业化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催生了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绝大部分城市建筑。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和新型通信为主要表征,开始于20世纪中后期,而伴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日益进展,第四次科技革命也在不久的将来蓄势待发,一向滞后的建筑学似乎仍然停留在现代建筑大师们所创造的时代。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一部分建筑的轮廓和技艺,同时释放了建筑在“形态”上的拓展空间,但这种浮于“形态”上的拓展越来越让人失望,除了夸张的表皮用来彰显浪费、倾销、炫酷、异质等种种资本主义的面孔之外,建筑学在此时此刻丧失了它过去所追求的精神,并且远远没有找到当代的精神。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变化且信息爆炸的时代,与此同时,我们当下的建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建筑师对于社会的贡献显得越来越有限。可能只有人类在能源或材料上实现飞跃,才能够彻底变革建筑材料与建造方式,为建筑学科带来如现代建筑诞生般的革命。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所有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扰动变得尤为密切。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更年轻一代的建筑师越来越少有变革社会的乌托邦思想,理想与精神的缺失是相对普遍的现象。

立木的名字来自于“Logic is magic”,我们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保持开放的视角去对接世界,不拒绝任何时代正在发生和影响的事物。我们希望做合适的设计,能够经历思想、市场、艺术等非常多维度的考验,但它同时也是美和有趣的,这就是“Logic is magic”,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想,如果我们不处于激进变革的时代,至少希望可以通过我们这代人的思考与实践,去解决我们当下正在面临的问题。

建筑前沿理论与思潮

如果说当下可能是最典型的“前沿”,那可能是机动性提升带来的人类定居与迁移版图的变化。城市是“流空间”和“场所空间”相互交流而产生的结果,是高度发育的“流空间”网络的枢纽和节点的集聚区。城市横跨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其实质上建立在由光纤、通信设施、交通线路等构成的技术性基础设施,以及由交通场站、研究机构、办公场所、消费场所等构成的枢纽和节点,以及两者之间所形成的拓扑关系的基础上。

建筑学犹如一艘缓慢行驶在时代海洋中的潜艇,大部分仍沉没在静默的水底——“场所空间”中对于永恒性与纪念性的追求,而一少部分已浮出水面——“流空间”规则中对于人与物、信息与知识、资本与文化等的流动效率和秩序的需求。剥离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种种面孔之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建筑和城市的未来,而这个答案可能就来自流动。建筑学未来的颠覆将来自于真正的以“流空间”逻辑建造的建筑,这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追随功能”的表征。大都市中错综复杂的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系统也是典型的“流空间”建筑,只是其过于庞大以至于超脱了建筑师与评论家的工作范围。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师场所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