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进

2021-06-03马进

世界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筑学建筑师建构

在西建大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届学长获得了“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一等奖,这给我们这些刚刚入学的新生很大的触动和激励。我仔细研究了那次竞赛的获奖作业,对我的影响有3个方面:(1)对建筑学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而是要建立起一套从社会学、城市问题到建筑的完整的逻辑;(2)竞赛的选题是关于西安“三学街”的保护与更新,这说明建筑学的研究并非虚无缥缈,由我们身边实际的问题出发,也是可以获得国际承认的高水平成果的;(3)对全球建筑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要保持关注(从此我成为系图书馆外刊室的常驻人员)。这3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了我多年来思考问题的基本价值观和研学的习惯。

1 南京丁家庄保障房片区A5地块幼儿园

2 南京丁家庄A11工业化小学

3 南京大华锦绣华城M地块住宅街区

4 南京高淳国际企业研发园办公大楼

5 南京栖霞山石埠桥社区中心

6 南京栖霞山石埠桥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学·实践·理论

作为一名从事建筑学教育的教师,同时也是执业建筑师,“教学、实践和理论”是我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传统学科,虽然不断引进的新知识、新体系在不断充实着这个学科,但是以培养“职业建筑师”的角度来衡量,手把手的匠人师承方式还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让学生“师承”什么是需要讨论的。很多师生着迷于建筑理论,然而建筑理论是无法直接导出设计成果的,需要有研究精神的建筑师来进行转译,而这种转译方法是高校中非常需要传授给学生的。所以,高校体制的理论和事务所的实践应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西方很多著名的院校在设计课教学中会聘请各事务所的优秀建筑师来做兼职教师,确保了设计教学中研究和设计的平衡。在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化之前,各个高校隶属的设计院为教师提供了实践平台,也成为一个可以与西方教学体系抗衡的制度,这些年为建筑行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人才。但是,近年来,以科研论文为唯一导向的高校评估体系,加上高校设计院面临激烈竞争被迫发生的市场化倾向,已经打破了这个平衡,削弱了设计课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导致建筑学的学术研究和设计实践之间严重脱节。

我通过工作室/事务所模式,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之间建立起协调的关系。我们是一个“产学研”平台,既需要有一定量的业务来支撑运营,又需要制定一些带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我们对待每一个项目都秉承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理念,每一个研究方向又都通过大量的实践项目得到不断的验证和推进。这样,研究和实践可以实现相互支撑、良性发展。我们的研究课题包括:(1)建筑材料与构造的建构研究;(2)混合功能的集约型建筑设计方法;(3)教育建筑的教育模式与空间类型变革;(4)居住与住区空间类型;(5)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这几个课题是相互关联的:建构研究是一根主线,空间类型是另一根主线。我们工作室在实践中擅长3种建筑类型:(1)集约型建筑(社区中心、酒店等);(2)教育建筑(中小学、幼儿园);(3)居住建筑(住宅、公寓)。我们以这3种建筑为载体,展开“建构研究”和“传统的现代演绎”这两根主线的研究与实践。最终还要用这两根主线来回答我们当代中国建筑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建筑文化传统与新技术

2004年,我在博士论文《工业化时代的建构研究》中用一句话来展望我国建构研究的未来方向:“中国建筑师如何发展自己的建构文化,则是基于这个(工业化建构)基础上的另一个课题。”建构研究的入口是建造、是技术,而尽头就是文化。我一直在期待着能发展出中国建筑自己的语言,而在建构文化方面的探索一定是有希望的一条路。2017年,我们受“融创中国”委托,研发宋式住宅产品线——“雅颂系”。本来这仅仅是个偏商业的应用性研究,但是它却开启了我们的一个全新方向。任务中的两个要求吸引了我:一是设定的研究对象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宋代建筑,二是明确要以当代建造工艺来完成。我们团队翻阅数十本典籍,700多幅宋画和大量学者相关的研究论文。我们发现:宋代不愧被誉为传统文化的“巅峰年代”,这一时期的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在传统理念的传承与演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确立了宋代建筑现代演绎中“顺势而为,普适而立,正式而归”的原则,并且全面采用当代建造技术,提出了一套从空间到形式的仿古演绎手段。而后我们更进一步,从现象学的视角,以住宅原型的分析为基点,提取宋代住宅中普遍且特殊的现象,抽象其本质体系;同时通过对日本和东南亚传统建筑现代转译经典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经验,逐步实现从仿古演绎到当代演绎、未来演绎的进阶。

希望我们这条路能给同样在探索如何继承与发展中国建筑文化传统的同仁一些启发。

猜你喜欢

建筑学建筑师建构
胖胖的“建筑师”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