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

2021-06-02吕乾浦绍全齐欣赵泽雨夏燊陈汉芬朱跃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尺骨前臂腕关节

吕乾,浦绍全,齐欣,赵泽雨,夏燊,陈汉芬,朱跃良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云南 昆明,650032)

内生软骨瘤,是软骨瘤的一种,好发年龄30~40岁,男女比例相同,40%~65%发生在掌、指骨,其在长管状骨中发病率约为25%,典型部位为肱骨、股骨、胫骨,而儿童病患发病部位在尺骨是比较罕见的。通常无特殊症状,出现肢体畸形、病理性骨折、压迫神经出现神经症状时才被发现[1]。传统手术刮除病灶后进行骨移植,但是儿童自体骨量不充足,只能移植同种异体骨,导致术后部分患儿出现排异反应致手术失败。我科自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探索用Ilizarov将肿瘤瘤段切除进行骨搬移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例患儿,男1例,女3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5±1.3)岁。均是发现前臂包块后到院就诊,均无家族遗传史,全身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出现软骨瘤。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在患肢上臂近端捆紧儿童止血带,止血带充气压迫肱动脉止血,术中止血带充气止血每小时放气15min防止肢体缺血。在C型臂透视定位下确定肿瘤瘤段切除范围及截骨搬移线后标记,组装Ilizarov环形骨搬移外固定器,采用“OOC”模式(尺骨远端一个“O”形全环、中间1个“O”形全环作为搬移环、近端一个“C”环以便肘关节屈伸活动),根据前臂长度确定3根螺纹杆的长度。将患肢前臂套入Ilizarov外固定器内,保持前臂旋后位,在尺骨远、近端分别打入2枚1.5 mm全针固定于“O”、“C”形环上,搬移“O”形环固定2枚1.5 mm全针或1枚1.5 cm全针、1枚3.0 mm螺纹半针,注意搬移环全针不能固定到桡骨,否则搬移环术后失效。沿尺骨肿瘤背侧纵行切开皮肤(根据肿瘤大小确定切口长度),锐性切开脂肪层及深筋膜层,从肌间隙进入,暴露骨肿瘤部位骨膜,保护骨膜的完整性,在距尺骨肿瘤缘远近端约3~5 mm正常骨质处进行瘤段切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保证肿瘤完全切除),瘤段骨膜也一同切除,以保证肿瘤切除的完整性。再在尺骨冠突远端背侧纵行切开长约10 mm皮肤,锐性切开筋膜及骨膜,暴露尺骨骨质并用2.0 mm克氏针垂直尺骨轴线排状打孔(双皮质打孔),再用薄骨刀截断尺骨,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条。

1.3 术后处理 术后第2天即可活动肘腕关节及手指,术后第5天开始调节骨搬移环固定螺母,每天调节1圈螺母进行骨搬移,分3次调节,每次2个面。调节后1周复查X线片观察截骨端是否拉开,以后每2周复查1次X线片观察截骨端成骨情况,根据成骨情况调整搬移速度。

2 结 果

本组4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1.0±20.8)个月,复查X线片未发现肿瘤复发,前臂外观完全正常,尺骨截骨端成骨、会师端骨愈合良好。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0°~140°;腕关节伸65°~70°,屈70°~80°;前臂旋前85°~90°,旋后80°~85°。肘腕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为一4岁女童,2014年6月发现左前臂中下段有硬性包块,到当地医院检查X线片提示:左尺骨肿瘤(考虑良性)。转入我院住院治疗,诊断:左侧尺骨肿瘤(良恶性待排)。完善胸部CT、腹部超声、肿瘤标记物等检查后初步排除肿瘤转移可能。在全麻下将Ilizarov外固定架组装后固定于尺骨,在切开皮肤将肿瘤连同骨膜完全切除,再在近端将尺骨截断进行骨搬移。术后病检结果:左侧尺骨内生软骨瘤(良性)。术后第5日开始调节搬移环螺母架进行骨搬移,每天调节3次,一次2个面(1天共调1圈),术后14周左右复查X线片示尺骨截骨端成骨、会师端骨愈合良好,并拆除外固定架,术后5年复查X线片示左侧尺骨肿瘤未复发,形态完好,并且左肘腕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几乎完全正常。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5。

图1 术前左侧尺桡骨正侧位X线片示尺骨肿瘤 图2 术中将肿瘤完全切除并在尺骨近端截骨进行骨搬移

图3 术后14周正侧位X线片示截骨端成骨 图4 术后5年正侧位X线片示肿瘤未复发

图5 术后5年左肘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正常

3 讨 论

尺骨软骨瘤病常常导致尺骨纵向生长障碍,可引起尺骨短缩、弯曲畸形,继而出现桡骨生长曲线改变,呈弓形生长,严重时可出现桡骨头脱位等[2]。目前对软骨瘤病的治疗时机说法不一,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只要前臂畸形不严重、肱桡关节未脱位或腕关节无尺偏等情况下可不手术[3]。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治疗干预可改善或预防前臂外观畸形、桡骨头脱位的发生[4-5]。

对于内生软骨瘤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早期手术方法多为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但术后长期随访发现复发率高、骨不连率高、病理性骨折发生率高。有学者提出瘤段切除植骨内固定,对比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其复发率、骨不连率、病理性骨折率均有明显降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挑战,比如瘤段切除较长时,儿童植骨从何处取自体骨?用同种异体骨时出现骨吸收、排异反应的风险较大。因此在骨搬移技术从俄罗斯传入中国后,遵循骨自然重建理念,以柔克刚,以慢胜快,秉承“持续、稳定、缓慢牵张”原则[6],部分学者开始尝试用Lizarov外固定系统[7]、单臂外固定系统[8]进行骨搬移技术治疗软骨瘤病,术后肿瘤的复发、植骨困难、骨不连、病理性骨折等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应用Ilizarov外固定系统进行尺骨骨搬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尺骨骨软骨瘤在瘤段切除时,必须扩大切除范围,一般切除正常骨组织约3~5 mm(扩大肿瘤切除范围,确保肿瘤完全切除),注意减少尺骨远近端骺板的破坏,术中尽量予以良好保护,否则对以后尺骨发育有较大影响;(2)术中进行穿针时,应全针、半针相结合,多方向、多平面穿针固定,全针及半针低转速固定(能有效避开重要神经、血管,减少对肌肉、肌腱绞伤及对软组织热烧伤[9]);(3)术后针道感染最为常见,防治方法:用酒精纱布或无菌纱布紧密填塞皮肤与外固定架间的空隙,减少活动时针与软组织切割导致的针道感染[10],在针道周围形成的柱状干痂能够预防感染,不建议清除[11];(4)截骨后5~7 d开始进行骨搬移,由于儿童截骨端成骨较快,一般1 d螺母旋转1圈正好搬移1 mm,每天调3次(早上、下午、晚上),1次调节螺母2个面(螺母共6面)。调节后1周复查X线片,确定截骨端已拉开,后期每2周复查1次X线片,动态观察新生骨生长情况,如牵拉区出现云雾状拉丝样均匀的高密度影,说明新生骨生长良好[12-13]。如牵拉区云雾状拉丝样成骨不明显或呈漏斗样,说明搬移速度快、成骨差,应该减慢搬移速度,可调整为1 d调节螺母4个面(2/3圈,0.6 mm):每天调4次(早上、中午、下午、睡前),1次调节螺母1个面。骨搬移过程中应适当进行肘关节、腕关节屈伸、旋转功能锻炼。

在内生软骨瘤行瘤段切除后应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遵循骨自然重建理念,奉承“持续、稳定、缓慢牵张”原则,可作为治疗儿童尺骨内生软骨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尺骨前臂腕关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尺骨近端生理弧度在上尺桡关节稳定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不同类型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和疗效分析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腕关节痛:骨关节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