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lizarov技术治疗Pilon骨折术后感染性骨坏死

2021-06-02高阳王伟王公奇王兴义王华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距骨接点线片

高阳,王伟,王公奇,王兴义,王华民

(1.新乡医学院研究生院,河南 新乡 453000;2.北京昌平圣济骨伤医院骨科,北京 昌平 102206;3.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骨科二区,河南 新乡 453000)

Pilon骨折是指胫骨远端1/3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由于多数由高能量所致,故常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治疗不当甚至可出现术后感染性骨坏死及化脓性踝关节炎,其后期的治疗在临床上较为棘手[1]。回顾性分析北京昌平圣济骨伤医院2004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坏死骨切除、周围病灶清理、闭合式对流冲洗及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Pilon骨折术后感染性骨坏死12例,达到对接点骨愈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开放性或闭合性Pilon骨折术后;(2)术后局部窦道形成,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者;(3)伴有感染性骨坏死者。排除标准:(1)Plion骨折术后不伴有骨感染者;(2)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皮瓣移植修复者;(3)合并有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4)有精神类疾病等不能配合治疗者。

本研究共1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左侧5例,右侧7例;年龄36~69岁,平均(51±1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坠落伤4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3例。9例患者Gustilo分型为Ⅲ型,3例患者AO分型为C型。12例患者均培养出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耐甲氧西林2例),大肠埃希氏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坏死骨长度为2~8 cm,平均5 cm。6例合并化脓性踝关节炎,1例出现距骨坏死。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X线检查、MRI检查、创面细菌培养。根据以上结果确定骨坏死切除长度。常规辅助应用中药消炎散浸泡患足,达到抗感染、创面清洁、活血化瘀及消炎止痛的功效。

1.2.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大腿上安置下肢止血带。清理髓腔内炎性肉芽组织,彻底切除坏死骨,直到断端看到出血,若伴有坏死的腓骨也同时切除。彻底切除踝关节炎性滑膜,如有坏死的距骨也同时切除。残腔内放置对流持续冲洗管,保证术后持续冲洗。胫骨结节下截骨,一期截骨8例,二期截骨4例,均安置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延长方法:骨搬移法(bone transport,BT)4例,急性短缩延长法(acute shortening distraction,ASD)3例,ASD法+BT法5例。坏死骨切除后的对接点:胫骨下端至少有2 cm正常骨,胫骨和胫骨对接7例;对于胫骨下端骨坏死,采用胫骨和距骨对接1例;胫骨下端和距骨都坏死,胫骨和跟骨对接4例。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24 h内严密观察患肢疼痛及血运,如患肢有不能缓解的痛疼或血运障碍,应立即解除加压固定,尤其是术中采用一期短缩的患者,需要解除短缩部位的加压。用生理盐水进行闭合式对流冲洗,每天3000mL,持续冲洗2~3周。术后10~14 d开始骨搬移,每天0.6~1.0 mm,分4次进行。定期X线复查,观察骨延长段骨皮质化情况,决定骨搬移的速度。等到对接点骨愈合及延长段骨皮质化完成,拆除外固定支架佩戴支具1~2个月。术后1年来院复诊1次,1年后每2年复诊1次,5年后电话随访。

1.4 评价标准 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该评价应用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异常步态,前后活动,后足活动,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9项评价标准。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踝-后足功能越好,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可,50分以下为差。

2 结 果

12例炎症全部治愈,对接骨端均达到愈合。其中,胫骨和胫骨对接7例,踝关节功能良好;胫骨与距骨对接1例,能全负重行走;胫骨和跟骨对接的4例,踝关节固定,轻度跛行,无疼痛,可独步行走,骨延长2~8 cm,骨皮质化完成。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年,平均随访时间(8±3)年,炎症未复发。末次随访采用AOFAS评分[2]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胫胫对接组平均(88.8±3.2)分,胫距融合组65分,胫跟融合组平均(62.8±4.2)分。

典型病例一为34岁女性患者,左Pilon骨折Gustil ⅢB型、术后感染性骨坏死、骨外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术中切除坏死骨,Ilizarov支架外固定,胫骨结节下截骨,BT法骨延长,延长8 cm、胫骨和胫骨对接。术后8个月延长段骨皮质化,对接点愈合(见图1~6)。典型病例二为41岁男性患者,右Pilon骨折Gustilo ⅢB型,术后感染性骨坏死、化脓性踝关节炎,距骨骨髓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细菌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术中切除坏死骨7 cm,踝关节病灶清除,切除坏死距骨,Ilizarov支架外固定,胫骨结节下截骨,胫骨跟骨对接,闭合式对流冲洗。术后8个月延长段骨皮质化,对接点愈合(见图7~12)。

3 讨 论

Pilon骨折占下肢骨折的1%~6%,胫骨远端骨折的5%~10%[3-4]。开放粉碎性骨折、干骺端不同程度的压缩及高度不稳定、关节软骨严重性损伤均是Pilon骨折的特征。胫骨内侧表面约1/3仅有少量软组织覆盖,缺乏肌肉组织的保护,高能量外力可致局部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当会出现皮肤坏死、胫腓骨外露、感染性骨坏死、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甚至会导致截肢[5-6]。

3.1 术中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分为BT、ASD、BT+ASD[7-9]。本组应用BT法4例,ASD法3例,BT+ASD法5例。应用ASD法一期短缩4~5cm,手术后必须严密观察有无不能缓解的疼痛及血循环阻碍;如发现不能缓解疼痛,应立即解除加压固定,直到疼痛和循环障碍完全解除。对接方法选择:根据骨坏死的程度确定3种坏死骨切除后的对接方法,(1)胫骨下端有2 cm以上的正常骨,可采用胫骨和胫骨对接,能够保存踝关节功能;(2)胫骨远端关节面坏死合并化脓性踝关节炎时,采用胫骨和距骨对接、胫距融合术,术后踝关节活动功能丧失,但能负重独步行走;(3)胫骨远端关节面和距骨坏死时,采用胫跟骨融合[10-11]。这种对接方法能够恢复下肢部分功能,不仅适合Pilon骨折术后骨坏死,更适合足踝部污染严重骨折的修复与重建。截骨时间:局部炎症轻、离病灶较远时采用一期截骨;局部炎症较重、离病灶近时采用二期截骨,即炎症治愈后再截骨。闭合式对流冲洗术也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感染的治疗[12]。手术一期病灶清理,坏死骨切除后,应用闭合性对流冲洗可保持断端清创处清洁,防止细菌滞留,有利于肉芽生长及伤口愈合[12]。

图1 术前大体照可见内踝皮肤破损、坏死骨外露 图2 术前X线片示胫骨远端骨折不愈合,骨质增生、硬化 图3 术中X线片示胫骨结节下截骨

图4 术后3 d X线片示8 cm截骨区域与胫胫对接点 图5 术后7个月拆架后大体照可见内踝皮肤瘢痕化愈合 图6 术后7个月拆架后X线片示延长段骨皮质化,对接点愈合

图7 术前大体照示内踝窦道流脓 图8 术前X线片示踝关节骨折未愈合,骨质增生、硬化 图9 术中大体照示Ilizarov架外固定下小腿短缩 图10 术后3 d X线片示7 cm截骨区域与胫跟对接点

图11 术后8个月大体照可见双下肢等长,右踝关节皮肤瘢痕化愈合 图12 术后8个月拆架后X线片示延长段骨皮质化,对接点愈合

3.2 术中注意事项 (1)坏死骨必须全部切除,切除面要看到出血点;(2)用刮匙通过断端对髓腔进行病灶清除;(3)踝关节发炎的滑膜必须彻底切除;(4)如果距骨出现炎性坏死也须摘除,否则容易残留感染病灶;(5)闭合性对流冲洗要注意管道管理,特别要观察预防漏水和管道堵塞;(6)外固定架固定时注意对接点,通过上下环合理穿针调节螺杆,保持力线,甚至全程透视下操作,避免成角畸形发生。

3.3 Ilizarov技术的优点 (1)通过一期手术,治愈炎症和修复骨缺损。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避免反复多次手术,治疗周期明显缩短;(2)通过死骨切除、闭合式对流冲洗能够在短时期内治愈炎症,减少抗生素的用量;(3)通过胫骨与远端正常骨的融合保持足踝部负重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踝和后足的功能;(4)炎症复发率低或者不复发;(5)可以修复较大的骨缺损,避免截肢。

综上所述,采用坏死骨切除、周围病灶清理、闭合式对流冲洗及Ilizarov技术骨搬移,治疗12例Pilon骨折术后感染性骨坏死,具有治疗彻底、骨愈合可靠及最大程度地保存足踝部功能的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距骨接点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简谈降低转辙机内部接点故障率的技术改造措施
转辙机接点组使用稳定性简析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S700K转辙机接点组改造过程控制和研究
锥形束CT 与根尖X 线片诊断根尖病变的准确性对比
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点工程施工技术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节镜辅助下自体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期距骨骨软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