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就业路径研究
——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6-01杨露周清清左茂萍朱臣昌张艳梅王进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黔南州易地职业技能

杨露周清清左茂萍朱臣昌张艳梅王进

(1.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22;2.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州 都匀 558000;3.都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州 都匀 558000;4.福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贵州 福泉 550500)

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1]指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1年1月25日,贵州省李炳军代省长《政府工作报告》[2]指出:“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贵州技工’培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中央、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了今年的重点工作,作为高职院校要紧扣政策、提前响应,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出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是使命职责所在。鉴于此,探索高职院校如何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就业路径是亟待解决的首要研究课题。

1 易地扶贫搬迁取得的成效

在“十三五”期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多套,960多万名贫困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近1/5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贵州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万人),搬迁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1/3、占全国搬迁贫困人口1/6,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省份。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6]在108个安置点中有102个分布在县城和中心集镇,其中,县城36个,中心集镇66个,搬迁人口24.73万人,占全省搬迁计划的13.2%;其中贫困人口为19.99万人,占全省贫困搬迁人口的13.24%、占全州贫困人口的27.16%,具体见表1。

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之一,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生存环境恶劣地方的贫困人口,只有实施易地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计问题。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快融入”,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坚持”(即省级统贷统还、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以产定搬、以岗定搬)总体部署,黔南州奋力实施“五心”(即舒心享福、安心就业、开心融入、省心办事、党建聚心工程)工程[6],扎实推动“五个体系”(即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建设,全面提升后续扶持管理服务水平,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实现了“五个100%”(即搬迁安置项目、搬迁入住、1万人以上街道办事处设立、警务室设立、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力推动了城镇发展和乡村布局优化,初步实现了搬迁群众“居住稳、就业稳、就学稳、收入稳、人心稳”的目标。

表1 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2 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的培训情况

截至2020年11月[6],贵州省累计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76.1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49.1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16.67万人,实现就业11.72万人。黔南州[7]贫困劳动力累计已就业17.1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3.74万,其中有12.46万人实现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3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3.52万人次,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0.77万人。在安置点招引制衣、制鞋、皮革、手套、雨伞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扶贫车间”147家,稳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3320人;基地59个,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411人,实现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自2018年以来,黔南州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围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累计投入培训资金约2.21亿元,开展感恩教育培训、到先进村观摩学习培训等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328.7万人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24.9万人次,具体见表2。

杨露等[10,11]调研资料显示,对福泉市206户868人搬迁农民调查,在县外就业为30%;县内就业为70.0%;家庭成员依靠政府平台和自身平台2种方式就业占比为73.8%;家庭以“务工”形式获得收入占比为62.1%;搬迁入住后以“种田土+打零工”或“种田土+打零工+工厂上班”占71.4%;希望能从事“保安+环卫+工厂技术工人”家庭占34.5%;希望接受2种以上工种技能培训的为92.7%,说明搬迁入住的居民希望通过更多的技能培训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表2 2018年以来实施培训等情况

3 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8]的办学定位是扎根基层,服务黔南,辐射贵州。现有专兼职教师600多人,在编教职工477人,专任教师332人,中级职称137人,高级职称103人,“双师型”教师152人。面向全国13个省区招生,专业28个,在校生11253人,98%左右的学生来自贵州省,36%左右学生来自黔南州,2018年以来学生就业率均在94%以上。

学院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会计、建筑室内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畜牧兽医、计算机信息管理5个专业获得国家级骨干专业认定,具体见表3。

2021年3月20日正式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共有88家单位,包含7所高职院校、14所中职学校、6个科研院所、6个行业协会、55家企业。职教联盟由州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指导,黔南职院负责牵头组建。组建范围涉及学前教育、健康服务、装备制造、茶产业、旅游等行业。

2020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3589人,有2944人参与中式烹调师、电工、焊工、钢筋工、汽车维修工等5个工种的初级、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有10000人次接受都匀毛尖传统制作艺技传承人培训。2019年以来承接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非学历培训,技术技能培训15865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1411人次;退役军人培训266人次;基层社会服务人员培训3241人次。

表3 学院专业群情况

4 搬迁农民就业培训路径

4.1 抓住机遇,用好用足就业培训政策,推动学院就业培训上台阶

2020年12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审议出台的《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文件[3]指出,高质量推进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等工作,落实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培训教育等重点任务。

2020年4月2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发〔2020〕11号)文件[4]指出,外出务工和就业扶持政策(对搬迁劳动力通过有组织输出到户籍所在县外省内新就业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培训扶持政策(对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产经营职业培训补贴)等。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就业促进条例》[5]指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和支持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有求职愿望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

2019年7月15日,贵州省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9]提出,依托各类培训机构、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土专家”、“田教授”、民族民间传承人作为师资,送教下乡、送教入村开展培训;围绕当地企业、易地扶贫搬迁点扶贫车间及东西部协作企业用工需求,依托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通过以工代训的方式开展定单定向培训,促进就业创业;根据搬迁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市场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定岗培训,对不愿外出就业和因照顾老人、小孩等特殊原因无法就业的,就近就地开展手工艺加工等培训促进其居家就业。

4.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与产业市场有效衔接

4.2.1 教学内容产业化

4.2.1.1 学历教育

学校对各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各专业必须紧扣职业教育特点,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控教学内容以实际岗位群来编制。

4.2.1.2 短期培训

培训内容以二三产业为主,要紧跟产业走,掌握搬迁安置点周边企业所需技能。拓展25职业技能鉴定所现有工种与鉴定,鼓励在校学生参与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多证书,促进就业能力;主动参与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特别是易地搬迁农民,用技能去获得收入,服务社会。承接人社部门分配任务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如缝纫、编织、焊工、园林管护、物流等技能培训。承接企业指定技能培训,如电子、缝纫、果蔬栽培、保洁、保安、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

4.2.2 教学手段多样化

4.2.2.1 学历教育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执行,结合教师自身能力,采取多元化教学。

4.2.2.2 短期培训

对学员进行学习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学员按实际能力进行分类,因人施策、因人而教,如采取“一对一”、“一对二”,面对面、手把手、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培训。

4.2.2.3 编写培训教材

编写高、中、初级简单易学说明书式的图文并茂的系列培训教材,学员按照给定的流程,经反复练习,达到技能培训目的。

4.2.3 培训环境真实化

完善现有的仿真实验室,扩大其它工种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对有些工种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若条件允许,可将培训教室直接搬移到现实的工作场地,让学员直接上手,如树剪枝、擦皮鞋、环境保洁等,亲临今后的就业场所。加强与搬迁安置点的街道和社区紧密合作,获得支持,将培训教室建立在社区,让搬迁农民不出家门就可获得技术培训,以此提升就业能力。

4.2.4 网络教学促进化

展现学院大数据系的技术平台优势。将一些简单的、不复杂的工种制作成多媒体,学员通过学院网络平台,对照视频进行训练;利用网络直播(网课),让学员在不离家的条件下,通过电视、电脑、手机,教师通过远程监控,指导学员反复操作练习,纠正不足,并行考核,达到师生互动,实现培训目标。

4.3 建立就业培训师资团队,促进搬迁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精准化

4.3.1 师资服务团队专业化

发挥院培训中心平台功能,完善现有培训与激励机制。重视配强服务团队(指短期培训),即为管理团队(负责对外联络、市场调研和学员管理等)和教学专班团队(各专班师资由在校教师、企业骨干、技术工人和社会行业能手组成)。精准组建各专班,按照培训工种分类,划为技术型(指技术含量较高的如电子类、焊工、果蔬栽培等)和粗放型(指技术含量不高的如保洁、家政服务、巡河员等)专班。强化师资综合能力的培养,校企交流常态化,用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精湛技能服务于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基地设备设施的投入,创建国家级省级州级培训示范基地。

4.3.2 学生服务团队制度化

发挥在校学生服务社会功能作用,加强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将在校学生按年级和专业开展分类强化培训,经培训合格后组建不同服务专班,以生源地(县市)为单位,服务家乡。除在田间地头传播农技知识外,还应走向易地搬迁社区向新市民传播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和创业就业理念宣讲,教会新市民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如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超市营业员等,掌握城市生存所需技能,摒弃陋习,主动养成良好的城市生存生活习惯。

4.3.3 就业技能培训与市场无缝衔接化

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定岗式培训(除农业类专班外),针对易地搬迁农民的新市民特点,重点开展融入城市有关技术文化方面的培训。融入城市的文化素养培训;服务城市社会化需求的就业技能培训,如保安、家政服务、保洁、仓储保管、物流、超市营业、交通协管、餐饮服务和建筑工、装修工、机修工、擦鞋工等。

4.3.4 职教服务团队协同化

有效利用好职教集团作用,针对新市民的技能培训,往往一所学校所提供的技能培训工种品类不多,需要其它学校的共同参与,补齐短板,有效整合各所学校优质资源,为新市民高质量就业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如需要医学知识的养老护理、陪护员、育婴员等。职教联盟明确黔南职院牵头组建职教集团,其目的是用好贵州省、黔南州各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民办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的优势技术和师资力量,补齐各自短板,为黔南州农民、新市民提供更多更优的就业技能培训服务,以此促进新市民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4.3.5 校企联合合作紧密化

当今企业发展创新不断,人才规格随之而变,工匠凸显,高技人才短缺急需,推动校企合作走向紧密。学院继续深化与合作企业的合作力度,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岗位群所需技能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务实聘请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参与培训教育。精准推荐优秀学员到企业就业。

4.4 发挥职业技能鉴定所作用,展现易地搬迁农民精准就业

发挥好本院2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鉴定作用,目前鉴定所有32个工种,即车工、焊工、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商品营业员等。发挥好黔南州内其它鉴定所的特产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培养更多更优的技能人才。

4.5 创新体制机制,确保搬迁农民就业培训有保障

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把乡村振兴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作为学院发展的第一要务,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学院管理制度规定,把教师的评优推优、晋升晋级作为必备条件。鼓励教师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将科研立项和论文撰写写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区等,将易地搬迁新市民纳入研究对象。乡村振兴已列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推进培训质量问责机制,将学员评价、第三方(企业)用人评价结果用于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

5 结语

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应主动肩负起培育更多新市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探索培训路径,着力通过教育路径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生,在易地扶贫搬迁“五大体系”建设中不负使命、有所作为,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体系,补齐短板,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成一套完整的、操作实用可行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为搬迁农民提供多元的就业培训路径,努力将搬迁新市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有素养、有技术、会经营、会管理、会服务的新型新市民。

猜你喜欢

黔南州易地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来吧!老年朋友们
——黔南州老年大学校歌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