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外语实训课程效能评价中的应用

2021-05-31张海霞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流仿真技术外语

张海霞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

随着先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许多国内高校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虚拟仿真技术在外语课程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而外语实践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技术运用程度和效果考核、课程的投入与产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匮乏。因此,将新兴评价理论知识和科学测量方法相结合,对以往模糊的教学技能评价标准进行客观具体的量化很有必要。

1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外语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1.1 虚拟仿真技术的含义

虚拟仿真技术,又称为虚拟现实技术(VR),它是利用技术手段创建一个虚拟的系统来模仿另一个真实的系统。布尔代亚和夸弗托指出,该技术具有“3I”特征,即想象性(imaginat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沉浸性(immersion),体验者可以在虚拟系统中获得真实感。该技术因其沉浸性强、逼真的体验效果和广泛的交互性被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1.2 虚拟仿真技术与心流体验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当一个人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项活动时,内心会产生高度的兴奋感和乐趣,从而忘却了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便会产生心流体验[1]。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流体验,当学生处于虚拟环境的时候,面对高难度的挑战和情景体验,往往会激发其驱动力和参与热情,自我效能的提升会影响学习效果,心流体验发挥了中介作用[2]。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外语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体现在:(1)仿真场景的呈现效果,包括情景多样性、模拟场景的逼真程度;(2)虚拟播控软件的掌握程度;(3)虚拟仿真后期效果编辑。心流体验的益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忽略了时间的流逝,很多学生下课后意犹未尽;第二,心流体验激发正向情绪;第三,体验感丰富,学习任务目标更明确。

1.3 构建外语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体系

通过搭建多样场景、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模拟背景、游戏化的虚拟实验平台,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为学生营造独特的心流体验,从而大幅度地提升语言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的行业素质。

在外语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体系中,以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训为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实训的类型、目的、主体、案例等8个方面展开,受训者的学习情况从简答的基础实训到有挑战性的综合能力训练,实训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同伴和录播技术人员的亲历参与。通过虚拟仿真的语言环境和游戏化录播使学生获得心流体验,最后的教学评价由四维立体评价为核心,全面客观地对受训者进行语言综合能力的衡量,学生在录播室产生沉浸感,表现出愿意反复模拟体验的学习热情。

1.4 搭建外语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环境

虚拟环境的搭建是围绕教学需求产生,以3D特效来体现情景的真实性,如创设交互性的超市、火车站、演播室、公司、餐厅等虚拟环境。模拟场景能带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比如为训练学生在超市消费的口语交际能力,技术团队搭建全景超市来模拟现实生活,教师担任超市工作人员,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查阅商品、购买商品、付款、售后评价等一系列行为,产生的沉浸感和心流体验可以刺激大脑中枢神经,提升自我效能感[3]。学生与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销售员,在自然的购物过程中反复训练口语,单词的大量集中输出,由听觉认知到视觉刺激、触觉感受,帮助受训学生形成清晰的脑影像,促进大脑记忆力和转化能力的提升。

1.5 解构外语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步骤

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实训共分为7个步骤:(1)拟定实验类型、主题、受训人数和分配等内容;(2)受训者从模拟场景、人物特色和角色设定三方面设计仿真脚本;(3)虚拟场景的搭建,虚拟环境的创设;(4)虚拟仿真实训室实景拍摄,受训者进行角色扮演和蓝箱拍摄,体验沉浸感;(5)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包括添加字幕、配音、特效处理等,输出高清视频;(6)受训者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提交实训结果,实训内容围绕8个要素展开;(7)结合实验平台的语音识别技术智能评价、自评等方式来分析仿真模拟的结果。

2 高校外语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效能评价

课程效能评价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及研究方法,对课程给受训者、学校和社会产生的效应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与评价。我国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外语实训教学方面的研究尤其缺少,国内研究“虚拟仿真”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还不够,研究取得的成果比较少,因此,针对外语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立科学、严谨客观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

2.1 研究方法

根据与我省高校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课程管理人员、教辅人员代表进行深入访谈,提取出课程效能评价指标19个,影响课程效能的主要因素30个。研究基于如下假设:H0指标和因素对高校外语虚拟仿真实训的反应程度不显著;H1指标和因素对高校外语虚拟仿真实训的反应程度显著。在调研中,课题组向国际贸易、翻译、金融、教育、营销商贸集团等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回收被调查对象对研究指标和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反馈信息。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研究数据均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测,样本量超过100,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效能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做降维与整合[4]。

2.2 影响外语实训课程效能的评价指标分析

研究基于作为观测点并有效反映虚拟仿真外语实训课程效能的19个评价指标,检验结果显示:学生科研产出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0,接受原假设H0评价指标为不显著,其他18个评价指标的反应显著。由SPSS软件因子分析降维,利用最大方差旋转法,形成能力获取与能力物化两大因子来代替原指标。

2.3 影响外语实训课程效能的评价因素分析

对拟定的30个课程教学影响因素检验结果显示,学校性质、学生家庭背景、身体状况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0,接受原假设H0影响因素为不显著,其余27个效能评价影响因素接受H1评价因素对外语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反应显著。由SPSS软件开展因子分析,利用最大方差旋转法形成了4个综合因子。

2.4 构建课程效能评价体系

综合上述分析,构建出外语虚拟仿真实训的效能评价体系(见图1)。课程效能评价指标归纳为2个类属、共18个指标。第一类属:能力获取,指的是对虚拟仿真场景下专业知识的获得、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它包括在线教学情况(虚拟仿真情景平台的有效使用)、仿真效果评价(强烈的心流体验和沉浸感)、学评教(受训者对于教学效果的认同感)、教评教(教学模式的改革)、教评学(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度(模拟情景的交互性体验)、学生领悟水平(预期达到的实训目的和教学效果)、学习参与度(受训者体验多个模拟情景)、认同态度(积极的心流体验)、反思环节(仿真模拟的经验总结)、分析水平(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判断决策水平(仿真过程中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知识迁移(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水平(多语境背景下的语言输出能力)。第二类属:能力物化,表现在习得者在仿真实训之后综合素质的反馈,它包括技能比赛成绩、作业成品效果、行业资格认证、社会实践评价。

图1 课程效能评价体系

课程效能影响因素归纳为4个类属、共27个指标。第一类属为13个课程教学因素,包括教师英语应用能力、教学态度、教科研水平、教学计划、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原则。通过研究分析,课程性因素是影响虚拟仿真实训效能的潜在因素。第二类属为7个组织固有因素,包括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工具、实训资源、专业地位、课程开设年限、课程声誉。由于高校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投入和硬件条件参差不齐,进一步加大院校之间课程效能的差距,今后的研究中,该类属因素还可以作为观测点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第三类属为5个学生因素: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自我发展意识、英语入学成绩、学习兴趣。虚拟仿真环境下受训者能够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获得沉浸感和心流体验,极大地提升了课程效能。第四类属为2个外部条件因素:政府支持、行业企业支持。

3 虚拟仿真外语实训课程效能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师资队伍建设制约课程效能的提升

虚拟仿真实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既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语言能力和一定的仿真技术水平,又需要熟悉仿真场景搭建、录播、视频剪辑等数字媒体技术。因此,加强我国的虚拟仿真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将语言能力和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是师资培训的重点,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直接影响到虚拟仿真的呈现效果,这也是提升课程效能的关键因素。

3.2 虚拟场景类型单一、硬件资源供给不足,成本较高是效能提升的硬伤

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缺乏,虚拟仿真场景搭建的类型普遍比较单一,以生活类、节目演播类等为主,多依托于新闻传媒学院、校电视台、校广播电台、厂商等完成。少数学校能够实现完全自主搭建,但由于硬件资源的缺少和供给不足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限制了学生实训的空间和场景的沉浸感,成本也普遍较高。因此,学校应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

3.3 学生自身因素直接影响到虚拟仿真实训的课程效果

学生投入度和配合度会影响心流体验的结果。根据调查访问,在虚拟仿真场景下,学生充分体验到3D模拟场景的互动性和沉浸感,纷纷表现出外语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兴趣,重复体验率高,部分学生在实训结束后会要求重复录制仿真视频,力求达到良好的输出效果。因此,学生素质水平和模拟体验的意愿直接影响课程效能。

3.4 虚拟仿真实训亟须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

广大院校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的广泛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现代学徒制、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将虚拟仿真实训与学生就业联合起来,向社会广泛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外语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状况,从课程效能评价指标和影响课程效能的评价因素等方面进行考虑,构建课程效能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为外语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在实践上推动高校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上的渐进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流仿真技术外语
基于心流理论的儿童画板设计
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
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
问一个研究真正幸福状态的心理学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契克森米哈赖的幸福课
心流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AMESim仿真技术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