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地区35~60岁教师骨密度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31叶艳娜朱雪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检出率

彭 雯 ,叶艳娜 ,朱雪梅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59)

骨质疏松(Ostepoprosis,OP)是由于全身骨量及骨组织微细结构发生改变,骨脆性显著升高,骨折风险增加的代谢性骨病变[1]。骨质疏松症是影响居民健康最常见的骨骼性疾病,疾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临床表现[2],如果不引起重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情况[3],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导致巨大的医疗支出及家庭负担[3]。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时刻承受来自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3],35~60岁教师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背负的家庭及社会压力最大[4],也是最易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段[5]。本研究调查东莞地区在职教师骨质疏松认知程度及骨密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推进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20年1—6月在东莞地区某体检中心体检的35~60岁在职教师1 000例,征得本人同意后进行骨密度检查并发放骨质疏松知识调查问卷,符合入选标准且问卷内容完整的985例,有效率98.5%。男性教师421人,女性教师564人,男女比例为1∶1.34,平均年龄(48.68±9.79)岁。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东莞市在职教师,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行卵巢切除手术;(2)近一年服用过抗癫痫、雌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患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等),急性肝肾疾病;(4)患骨骼及骨关节组织疾病;(5)绝经过早(40岁以前);(6)认知功能障碍、听力障碍或精神疾病。

1.3 研究方法

1.3.1 骨质疏松认知调查 采用自制骨质疏松知识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发放,现场填写,专人回收,保障问卷质量。参考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ORAI)、骨质疏松症自我测评工具(OST)、简易计算的骨质疏松危险评价工具(SCORE)等,结合本地区特点及教师人群特点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性别、学历、年龄、身高、体重等)及骨质疏松知识(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防治知识)。

1.3.2 骨密度检测 使用日本CM-100超声骨密度仪,由同一调查员操作,测量受试者跟骨骨密度,记录骨密度T值和超声速度SOS值。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有关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T≤-2.5为骨质疏松,-2.5<T<-1.0为骨质减少,T≥-1.0为骨质正常。骨密度T值是一个相对值,骨超声速度SOS值是一个绝对值,单位是m/s。SOS值测量部位及方法:测试前对测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测试时间、地点、仪器、环境及客观条件基本一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骨密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将对骨密度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年龄、性别、是否绝经(女性)作为划分组别的依据,样本年龄≥35岁,样本总量为985例。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符合入选标准且问卷内容完整的研究对象985例,年龄35~60 岁,平均年龄(48.68±9.79)岁;男女比例为 1∶1.34;骨质疏松179例(18.17%),骨质减少354例(35.94%),骨质正常452例(45.89%),骨质异常检出率为54.11%。

2.2 不同年龄教师骨密度情况

56~60岁组骨质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为51~55岁组,35~40岁组骨质异常检出率最低。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性、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也相应增加(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教师骨密度情况[n(%)]

2.3 不同性别教师骨密度情况

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的骨质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48.70%、58.16%。对不同性别教师的骨密度检测结果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教师骨质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教师,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教师骨密度情况[n(%)]

2.4 是否绝经对女性教师骨密度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女性教师占多数,共564例,其中绝经104人,未绝经460人。绝经女教师骨质异常检出率为95.19%,未绝经女教师骨质异常检出率为49.78%,行卡方检验,χ2=51.7(P<0.05)。由此可见,绝经女教师出现骨质异常的人数显著增多(见表3)。

表3 是否绝经对女性教师骨密度的影响[n(%)]

2.5 不同骨密度教师骨质疏松认知情况

985份问卷的平均得分为(7.62±3.82)分,骨质疏松组各项得分均低于骨质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不同骨密度教师调查问卷得分情况(±s,分)

表4 不同骨密度教师调查问卷得分情况(±s,分)

危险因素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组别 临床表现2.15±0.85 2.04±0.86 1.75±1.02 3.45±1.53 3.23±1.72 2.85±1.51防治知识2.61±1.32 2.58±1.23 2.19±1.42总分8.21±3.70 7.85±3.81 6.79±3.95

3 讨论

3.1 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56~60岁组骨质异常检出率最高,其次是51~55岁组,35~40岁组骨质异常检出率最低。说明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因此,中老年教师人群是重点关注和筛查对象,建议35岁以后定期检测骨密度,预防可能出现的骨质疏松等情况,提高生活质量[6]。同时,要关注和重视中老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开展骨健康宣教工作。35~40岁组虽然没有检出骨质疏松者,但已有24.23%的人出现骨质减少情况,41~45岁组骨质异常检出率达37.05%,说明骨质疏松呈年轻化趋势。国内相关研究发现,教师群体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户外工作者,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7],究其原因在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很少进行抗阻力量训练和有氧耐力运动,容易出现肥胖、体脂含量过高。此外,也可能与长期室内工作缺乏日照,导致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影响钙质吸收有关。

3.2 性别与骨密度的关系

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的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19.33%、16.63%,主要原因是女性常因工作忙碌而忽视运动,为了身材而过度节食或经常饮食不规律,以及为了美白而严密防晒。绝经女教师在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骨质正常组中分别占62.50%、32.69%、4.81%,未绝经女教师分别占9.57%、40.22%、50.21%,可见骨质疏松组绝经人数显著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升高,导致骨量丢失速度加快,而中老年男性激素水平比较稳定,对骨密度影响较小,下降速度也相对缓慢。因此,对于绝经后无雌激素使用禁忌证的妇女,可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3.3 骨质疏松认知情况与骨密度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知识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骨质正常组和骨质减少组,骨质异常组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度有待提高,骨质疏松预防措施单一。日常预防或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该关注年龄、性别、饮食、运动等因素,增强教师主动学习意识,给予其更加专业、规范的指导。一旦缺乏骨质疏松防治知识,会延误治疗,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骨质退变、增生、变矮、腰背疼痛,最严重的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随时发生骨折[8]。因此,充分了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大量研究表明,在骨质疏松防治方面,积极开展规范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语

本次研究发现,东莞地区在职教师骨质异常已出现年轻化趋势,但高危人群仍为中老年群体,女性尤为明显,且该人群同时缺乏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早期诊断和早期发现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因此,要加强教师群体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其改变生活方式,鼓励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早期诊断、规范防治,落实以基层医院为首诊、双向转诊的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制度,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教师骨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骨密度骨质检出率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