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索

2021-05-30李佳男石月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目标产教融合工匠精神

李佳男 石月皎

【摘 要】本文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构建课程教育体系,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开拓多功能的培育渠道,增强学生工匠精神认同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培育的自觉性;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教育目标 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054-03

新時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不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时代的呼吁,也是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是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场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作为中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与工匠精神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作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一种执着坚守、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新时代赋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含义,因此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的主要方向和最终落脚点,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培养学生执着坚守、勇于探索的精神

执着坚守、勇于探索是一种职业道德要求,是使命感的召唤,是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每位从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执着坚守、勇于探索体现新时代大学生坚守职业操守、勇于担当、肩负使命的高尚品格。高职院校将执着坚守、勇于探索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中,充分发挥“企业+学校”产教融合互利共赢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2.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是一种追求极致完美的精神,是与时俱进、振兴经济腾飞、实现中国梦的强国之本,更是对职业道德深层次的诠释和实施。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热爱本职的工作信念,增强坚韧不拔的工作信心。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将个人目标和岗位目标有效融合,不断提高思想品格和精神追求,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全身心融入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

3.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是一种境界,是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的表现。勇于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是推进事业不断发展的法宝。发挥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焕发惊人的力量,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追梦圆梦的步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必然满怀进取之志,向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挺进。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产教融合模式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作用

“工匠精神”体现着对职业的热爱、对美德和传统的敬重、对生产过程的一丝不苟和对质量的精益求精,也体现着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锐意创新、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工匠精神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产教融合推进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融合,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有效方法。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复合型大学生,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自觉做到“终身学习、全面学习、持续学习”;有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人才共建”的目的。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佳

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和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需要的是一出社会就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工匠人才。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其实,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是依靠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主动性,但是学校一些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经验,实战经验不足,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师傅学历职称、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也高低不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佳。

(二)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大部分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但一些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与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理论教育教学,忽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培养,未能有效地将工匠精神培育与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的融合不够。此外,高职院校虽然开设“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等相关的课程,但一些教师由于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难以将理论知识有效融入实践中,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三)教学模式和产教融合契合度不够,培育人才的工匠精神效果不佳

产教融合是在传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中衍生出来的新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对产教融合培育工匠精神的含义、作用和意义理解的程度虽然比较一致,但未能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中精准共育工匠精神,导致教学模式和产教融合背景不相符、融合度不佳的现象。有的高职院校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采用与新时代需求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教学方法,因而导致培育人才的工匠精神效果不佳。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对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人才共建”、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构建课程教育体系,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国家从政策层面为推进产教融合提供了支撑。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学生的职业价值追求,构建有针对性的课程教育体系,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制订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在专业课或社会实践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意蕴,把企业用人标准、职业岗位标准、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将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程中,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欧姆龙订单班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在教育教学中提高课程教育的针对性,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三观”培养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二)开拓多功能的培育渠道,增强学生工匠精神认同感

工匠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经过时间的历练和经验的沉淀,要在自己岗位上执着坚守、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2019年《光明日报》客户端以《展示传统技艺  培育工匠精神》为题,报道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专业特色,以“民族技艺展风采,产教融合育工匠”为主题制作蓝染手工创意香囊、手工烧花立体绣团扇的作品,旨在将古老手艺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培育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粉丝”,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拓工匠精神培育渠道。一是通过利用学校的广播或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同时聘请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讲述自己的奋斗历程及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学生;二是在校园围墙、走廊、宣传栏等地方宣传著名企业家的故事,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感受工匠精神;三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线上平台,通过微课和慕课等方式讲解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岗位对人才的需要。

(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培育的自觉性

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为了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培育工作氛围,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投入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首先,高职院校制订完善的师资聘任、职称晋升的制度,注重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激发教师以身作则的自觉性,做到执着坚守、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精益求,不断地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以扎实的理论和高超的技术技能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其次,邀请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校友或企业优秀技术能手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或定期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现场观摩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工匠精神在岗位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培育工匠精神的热情和自觉性。

(四)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充分把握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手段,探索既适合自身特点又适应现代社会和行业产业需求的特有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一是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宣传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并与专业课教学对接,将德育元素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以此完善课程教育模式。例如,将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发展历史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认识精益求精和匠人操守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二是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教育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以及专业特点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有效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三是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育,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技能水平。四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企业联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有效认识,创建更多的学习(下转第88页)(上接第55页)平台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及企业运营的特点,促使学生根据职业角色和生产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五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了解行业的发展特征,为学生的敬业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和作用,明确新时代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使命和担当,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不断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达到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樊祥富.政校行企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

[2]王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0).

[3]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校探索,2019(10).

注:2020年度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加强引导性研究”(SZ20A015);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广西工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2019C268);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2021KY1057)

【作者简介】李佳男(1986— ),男,吉林长春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石月皎(1978— ),女,广西上林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教育目标产教融合工匠精神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