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的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初探

2021-05-30陈宏宝

学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适度学情教学策略

摘要:在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背景下,需要基于学情的教学策略:准确领会教材精神,适度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建构语言实践情境,适量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适情整合单元学习资源;考查真实学业表现,适时进行过程检测评价。

关键词:学情;教学策略;适度;适量;适情;适时

*本文为《基于学情的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MJG19118)阶段成果。

学情指学生在学习特点、方法、习惯、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要了解学情,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不同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的学校学情不同,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也不同,甚至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学情。教学实践表明,学情常伴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新教学方式的改变而表现出新的状况和特点。正视并研究这种学情特点,对语文教师尽快适应新教材、新教学方式的变化,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随着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核心素养的明确,学习任务群的提出,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将全面使用。

统编教材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于2020年秋季在安徽省高一年级正式使用,预示着以“单元学习任务”为核心的任务群教学形式逐渐铺开。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学习单元,以任务群教学编排单元,每一个单元设置一个核心主题。这种的课程体系,体现了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群为呈现方式的特点。一线语文教师面临巨大挑战,这种挑战不仅限于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素养本位,在学习情境、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要突出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过去在教改实验中的“主题教学”“综合性活动”“大单元教学”等教学形式已成为教学常态。教师过去主要采用单篇教学形式,知识点讲授完整,关键能力训练突出,讲得比较精细而透彻,现在采用单元学习目标统领下任务型的群文阅读,学生能否胜任?过去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主要依靠教师去引领;现在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变得多起来,学生能否真正动起来?如果无视这些问题,穿新鞋走老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养成;依照现成教参无视学情盲目跟进,让学生邯郸学步,教学活动也会举步维艰。重视学情,研究学情,探寻基于学情的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尤为必要。鉴于此,我们通过新课程理论学习及案例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准确领会教材精神,适度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统编教材编写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和内容编排,每一单元有一个突出的人文主题,有一个核心任务统领,分属某一个任务群。每一个单元有“单元导语”“课文”“单元学习任务”,每一课(一篇或一组课文)有“学习提示”。单元目标有课程目标、学习任务群目标转化,由课堂目标去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应该在单元教学目标中体现。根据单元主题目标任务及活动主题,驱动学生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读懂书并有所体悟,是单元学习目标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教师在设定单元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建构语言实践情境。做到目标适度,就是依据学情制定目标时,将目标设立在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且有获得感的程度。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是诗词和小说,基本知识有诗词的“意象”、小说的“叙事和抒情”,关键能力有“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人文主题“青春的价值”体会、理解、感受及抒发。这些内容在单元教学目标中不可忽缺,并且要通过细化在课堂教学目标中实现。但由这些基本目标可能衍生出一些可用来作为教学目标的内容,如“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尝试诗歌写作,抒写青春岁月”,那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纠结于追求高大上或面面俱到的教学目标,教学中难以实现,反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一定要基于学情适度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二、建构语言实践情境,适量设计单元学习任务

统编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学习任务群首先是学习,也即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即每一单元需要完成的学习具体内容和具体实践活动,如统编教材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具体说就是诗歌与小说,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具体实践任务主要是读和写,也即诗歌与小说的阅读以及诗歌的写作。学习任务群是新的语文学习形态,课程标准将高中语文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对应一种学习任务群,虽然担负的任务各有侧重,但其构成原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实践”。单元学习任务的落实就依托于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任务是由单元大任务统率下各项具体的小任务组成。教师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建构好语言实践情境,设计单元学习任务要做到适量,所谓适量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储备及能力水平,设计学生能够完成或虽可能有些挫折和困难但最终能够成功的任务。如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有“能根据‘问题提示自主阅读某一篇或多篇较长的课文并完成相应情境任务”的要求,如果任务驱动有了,学习情境创设了,教学实际中多数学生就是不能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就是无法完成,此时教师需要调整任务目标,改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一篇篇地读,将这些问题分解,最后再加以综合,并通过指导、点拨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实现任务目标。试以一次教学设计目标任务调整为例。起初任务进行如下设计:写一份朗读背景解说词,要求阐释课文《哦,香雪》《百合花》中香雪和小战士的形象为背景的理由。由于这两篇课文都较长,学生阅读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小说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把握也有较大难度。虽然这种设想不错,但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而言,阅读量大,完成有困难,教学中难以达成目标。教师通过学情研判后,设计成《百合花》中小战士和小媳妇表现了战火中青春美和人性美,找出课文中感人的细节读一读。《哦,香雪》中表现“香雪们”青春的纯真和质朴,在书中划出表现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一下生命的美好。如果学生完成得比较顺利,最后才将写“写一份朗读背景解说词”的任务抛出来让学生完成。适量不能只单纯地理解将单元学习任务进行数量上的减少,更多的是一种减缓完成任务的坡度。

三、开展语言实践活动,适情整合单元学习资源

统编教材教学重视“活动”,重视“综合”,这缘于学习任务群的构成原则就是“核心素养+语文实践”,而这种实践又常常是以“群”的形式呈现。教师通过钻研教材,从单元的导语、课文、各课的学习提示以及单元学习任务,就会了解这个单元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再加上单元人文主题,就可明确语言实践活动所要聚焦的任务内容。围绕这个任务内容,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源开展任务驱动式情境活动。课程标准要求重视“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學习资源”。新教材必修上第四、第八单元全部以“学习活动”为主,其它单元学习任务也安排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开展语言实践的过程,实质是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语文学科素养养成与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需要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诸方面的整合。因此,适情整合单元学习资源是有效教学策略。所谓适情是指适合相应的学习情境。以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某项学习活动为例:明确通讯和消息的区别。要求从“报道对象”“内容”“表达方式”“时效性”四个方面比较,以表格方式填写。学生完成此项活动,学习资源是该单元第4课,共三篇通讯,学习方法是泛读。为促进学生完成此项活动,教师应适情增加一些学习资源,以利对照,如通过多媒体显示初中学过的两则消息,旨在照顾一些初中对“消息”这种文体掌握得不够好或对消息内容已经全然记不清的学生。在参与表格填写活动时,学生还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困难,那就适情进行适当提示,降低要求。如增加提示:“报道对象”是指“人”或“事”,“内容”是指“详和略”,“表达方式”是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哪个或哪些为主,“时效性”是指“强”和“弱”。这样,学生在对学习任务要求没有理解障碍的情形下去阅读,读书的积极性会更高。教师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单元学习资源整合与否或如何整合需要适情而定,只有适情的学习资源整合,才能让学生从愿学、乐学游向会学的彼岸。

四、考查真实学业表现,适时进行过程检测评价

统编教材使用前的评价,主要是教师的评价,大致可分为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学业成果检测评价。统编教材使用后采用单元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形式,是一种一定情境下任务驱动型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当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逐渐取代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多样化,不仅有师对生评价,还有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评价不仅有定性评价,还有定量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虽然能够根据学习要求、流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呈现的成果如何,需要通过评价去肯定、修正与完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也是调整、完善甚至重构自身言语经验的内隐过程,会有不同的自我感知、思维过程和方法习惯,这需要教师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适时检测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学习成果。所谓适时就是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形或状况,把握住评价的最佳时机,以达到激励、调整、修正、完善甚至重构的目的。如学习统编教材第六单元“学习之道”,开一个学生座谈会,让学生从课文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设计一个评价量表,可从“名言警句”“心得体会”“语言表达”“脱稿”“时间”几方面去设定标准,分设具体要求并赋分,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倾听并参与评价。通过这种学习评价,不只是检测学习成果,更是重视学习过程,学生发言与评价本身也是一种学习,适时评价是对学生学会学习的促进,也是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提高。

(作者:陈宏宝,安徽省当涂二中教师)

[责编李平]

猜你喜欢

适度学情教学策略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