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2021-05-30汪蓉

学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周亚夫细柳文帝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掌握概述文言故事的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领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及现实启示意义。

3.引导学生学习并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1.文言字词积累,文意疏通。

2.通过对比、衬托手法赏析并领悟“真将军”的真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屏显王维诗作《观猎》,导入新课。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一诗中提到的“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屯军之地。历史上,以周亚夫和细柳营为写作对象的诗文作品不少。那么,周亚夫和细柳营为何备受文人墨客亲睐?让我们一起学习《周亚夫军细柳》,探一探究竟。

二、读一读,释疑难

1.自读指导——读通读懂

(1)读准疑难字音

根据生情,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疑难字词的读音:彀、弩、辔、曩等。

(2)积累疑难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注意积累疑难字词释义:彀、居、先驱、介胄、请、持满、驱驰、式等。

(3)疏通疑难句子

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学生圈点交流,教师点拨释疑。

2.朗读感悟——读顺读畅

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三、理一理,述故事

1.方法指导

(1)抓复述故事的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抓故事发展的焦点:矛盾冲突

明确:匈奴大举入侵,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军营劳军。在霸上、棘门军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极为恭敬。而在细柳营却不同,文帝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无将军指令不开营门,军中不得驱驰,只能徐行,只能放下天子至尊按军礼接见将军。文帝出营门,称赞亚夫为“真将军”。

2.示范朗读——读好读美

教师或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提示:

(1)叙述部分保持稳中有变的叙述语气。

(2)恰当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四、精读课文,品析故事人物的真性情

人物一:周亚夫

侧面描写周亚夫:

1.霸上、棘門军营: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细柳军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三个“不得”:先驱不得入上不得入不得驱驰

正面描写周亚夫: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明确: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进行对比,突显细柳军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小结周亚夫品质: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真将军

人物二:汉文帝

四行精神:劳军徐行为动称善

小结汉文帝品质:深明大义、知人善任、礼仪周至——真天子

五、研读课文,探究文本的写作技巧

1.链接:作者及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助读:名家评《史记》

刘向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称其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1)解读:善序事理——擅长讲述事情的道理,辩而不华——不用华丽的词藻说明,质而不俚——质朴而不粗俗,因此称其为符合实际的记载,这是《汉书》中《司马迁列传》对司马迁及其作品的评价,称赞他有良史之才。鲁迅先生从《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来评价,“史家之绝唱”是指其史学价值,“无韵之离骚”乃指其文学价值。

(2)助思:司马迁在《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叙事笔触简洁有力,行文虽简,周亚夫的形象却是丰满的。汉文帝在细柳军营前的碰壁,实际是一个军营严查防守的直接表现,也是两军交战前严格防守的正确做法。周亚夫持兵戟出帐见汉文帝,说明他在备战期间对士兵勤加操练,帝王的来临并未打乱军营的日常秩序。细柳军中的一切是出人意料的——“天子为动”“群臣皆惊”。周亚夫治军,使一位帝王接连碰壁,威风全无,普通臣子根本没有如此胆识。见惯了卑躬屈膝的大臣,汉文帝被周亚夫刚正、严谨的行事风格所折服,敬意油然而起,这才有了周亚夫久被“称善”的结尾,有余音绕梁之效。

3.赏评:写法探究

(1)精选场景,展开故事

解读:文章精选文帝劳军一事,展开对故事中人物的刻画。仅“大入边”三字就将烽火狼烟起、胡尘匝地飞的紧张战况蓄于笔端;仅“上自劳军”一语就将边疆战事紧,皇上劳军忙的国事现状展于文头。在战事吃紧的背景下,有序展开“劳军”的故事情节,水到渠成。

(2)精审材料,详略得当

解读: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略写匈奴大入边、亚夫治军细节,直叙“上自劳军”,详叙文帝在细柳营劳军的遭遇和见闻。周亚夫治军严明、练兵有方、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跃然纸上,故事简洁,详略得当,人物形象突出。

(3)善用对比,衬托人物

解读:文章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如至霸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又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主人公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威严和风范。这些对比有力地陪衬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4)点睛有力,回味悠长

解读:结尾通过群臣“皆惊”、文帝直赞亚夫乃“真将军”、且“称善久之”,侧面烘托主人公,画龙点睛,令人回味悠长。文本匠心独运,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周亚夫形象、慧眼识才的汉文帝风采,堪称一段历史佳话、一篇塑人美文。

(此“写法探究”部分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或小组讨论概括、或自主概括,教师总结,既是对文本写法的深入探究,也是对“写人叙事”文体的写作指导。)

六、延展阅读

推荐阅读《史记》之“绛侯周勃世家”,也可以自主从《史记》中任选一篇名将传记读一读,领略人物风采,学习《史记》的叙事、写人艺术。

(作者:汪蓉,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望湖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周亚夫细柳文帝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巧问深引 言文交融——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为例
细柳的搅团
罗文帝剪纸作品
止谤妙招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迷离
最意想不到的致富
细柳
西汉名将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