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革命精神

2021-05-30张晓云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彭士禄核潜艇悬崖

张晓云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

回首百年,我们牢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辛历程,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平、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辈。未来,我们也要出一份力,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

人物故事

彭士禄:愿将此生长报国

人民不会忘记。这个清明,让我们一起追思一位革命烈士的后代,他曾有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不平凡经历,他就是共和国培养出的第一代核科学家,为我国核潜艇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彭士禄院士。

今年3月22日,彭士禄走完了96岁的人生。老人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他要与海洋深处这位无声的老朋友——核潜艇永远相伴。彭士禄的父亲彭湃是我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人,1929年在上海英勇就义,年仅33岁。当时,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这棵烈士留下的根苗,年幼的彭士禄先后在20多户家庭里生活,后几经辗转到达延安。

1956年,正在苏联留学的彭士禄毅然改学原子能动力,回国后主持中国核潜艇核动力的论证和前期开发。1965年,代号为“09”的中国核潜艇工程上马,彭士禄带着同事们设计出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和装配潜艇的蓝图。在四川深山的试验基地,他们变成了“搞水电的”神秘人,和家里联系也只剩一个“成都291信箱”的地址。历经五年,彭士禄领军建造出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在启堆试验之前,他来到北京向周恩来汇报工程进展。

彭士禄满怀着对百分百“中国制造”的信心。1970年8月30日,反应堆达到了满功率,这颗核潜艇的心脏有力地跃动着。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4.6万个零部件全部实现自主研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與父辈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不同,彭士禄选择了在高度机密的项目中隐姓埋名、克难攻坚。回顾一生,他这样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摘自“央视网”2021年4月3日)

/解读/

无怨无悔、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毕生精力献给我国的核动力事业,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乃至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民族。彭士禄的拳拳爱国心,让人动容。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一位老党员的初心与坚守

夏森同志生于1923年9月,14岁开始投身革命,1938年奔赴延安,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她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革命工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退休后,夏森同志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光荣事业中。2006年4月至今,她先后捐出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共200余万元,累计资助了182名家庭贫困大学生、6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三学生完成学业,并多次为贫困地区学校建设、优秀师生奖励等慷慨解囊。夏森同志与爱人汝信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夏森和爱人汝信同志始终生活简朴,用他们自己的话讲,“生活标准不要定高,吃饱即好”。然而在捐资助学方面,他们几乎倾其所有、毫无保留,持续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个定点扶贫县——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和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捐资助学,为我国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老区人民奉献爱心。

夏森和爱人汝信同志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对待定点县家庭贫困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夏森同志常说:“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

2018年端午节,两位老人还邀请两位在北京求学的受助大学生到家里做客吃饭,给身在异地的年轻人以亲人般的温暖。

/解读/

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个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两位老人用年迈的身躯托起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未来,也托起了国家的希望。

第九放映室

《悬崖之上》

上世纪三十年代,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任务小队,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

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们从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就已置身于敌人布下的罗网中。同志能否脱身,任务能否完成,立于“悬崖之上”的行动小组面临着严峻考验。

“你知道乌特拉是什么意思吗?”

“俄语里是黎明的意思。”

“是的,天亮了就好了。”

“前面太黑了,我什么都看不见。”

“不一定,等天亮了就会很美。”

“黎明”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悬崖之上》中的“希望你能活着看到黎明”,是一种历经磨难后的无愧于心的爱。

活着看到黎明,是所有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使命的革命者中最浪漫的。有太多的隐蔽的一线工作者,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虚假关系,他们只是默默地坚守着信仰,牺牲自我换取纯洁的爱情,完成最艰巨的革命任务。

《悬崖之上》是对这些伟大的隐秘的革命者以及所有无名英雄的致敬。

他们生活在隐蔽的战线上,虽然随时可能失去生命,但在关键时刻,他们总是把祖国的“曙光”放在第一位,是最值得称道的人。

/多维解读/

1.爱国是一种时代的担当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爱国志士为了拯救国家于水火,实现民族独立,将自己的生命立于悬崖之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他们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用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发展壮大。

2.爱是一种信仰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革命者看不到一点胜利的亮光,谁也不知道何时天亮,谁也不知道天会不会亮,而选择投降就可以拥有荣华富贵,选择退缩就能安享儿女绕膝之乐,可他们依然选择奋战到底,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他们的信仰,这就是爱国之志。

猜你喜欢

彭士禄核潜艇悬崖
094型战略核潜艇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彭士禄: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悬崖采割夏至蜜
悬崖
悬崖边的树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