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修复师职业标准来了,我们怎么看?

2021-05-30

藏书报 2021年43期
关键词:古籍职业技能文物

10月1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部署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据悉,此为文物行业第一个职业技能标准颁布。

《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的规定,考虑到文物修复师从业特征及基本要求,遵循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涉及13个职业方向、65个职业等级,主要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内容和权重表四个部分。

《标准》规定了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文物修复师相应等级技能鉴定评价、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及综合评审方法和方式进行了要求;提出了相关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以及应掌握的通用基本理论知识、安全知识、环境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内容;理顺了不同职业方向的职业功能,并根据不同等级文物修复师在工作内容中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能力、掌握的技术理论、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安全规范等知识点进行了细分;合理匹配不同职业方向、不同等级所对应的职业功能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权重。考虑到文物行业首次制定职业技能标准,行业及社会势必已经沉积了大量富有经验且工作年限较长的文物修复人员,《标准》分别在三、二、一级中对应增加了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15年、20年、25年(含)以上的开放申请条件,将相关职业、相关专业的范围尽量放宽,让更多有能力的人员从事文物修复工作。

《标准》一经发布,引发了行业内各方面的关注与热议,普遍表示非常欢迎。对于《标准》的出台,作为文物修复师中的古籍修复从业者是怎么认识的,有怎样的期待,参照《标准》修复师该如何提升自我?针对这些问题,本报采访了部分公藏与民间不同机构古籍修复人士。

陶建强

(广州市余平文史典籍保护实业有限公司)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针对性很强,共176页,分别涉及了13类65个级别的文物修复师评审标准,每类都有细分。我认为,《标准》的出台能使各大专院校、职校相关专业的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技能的标准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达到最好境界的技能是怎样的,进而推动我国修复人才培养,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文物修复这个崇高而有意义的工作中。

但从当前情况看,可能受限于申报途径,《标准》要真正落实到民营公司、个体修复从业者还任重道远。此外我国修复主体分三大体系: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各有不同专业修复要求和特色。另外南、北、东、西气候环境不一样,对修复保护的要求标准、方式也不一样,希望以《标准》的出台为基础不断完善、细化,对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从业人员有更细分、更针对性的标准。

廉成春

(成春文献修复工作室)

《标准》的发布是一个很重要的消息,公布的当天就在微信朋友圈内等社交平台传遍了,很多相关从业的朋友也是相互转告,持一种积极欢迎的态度。

我对“工作要求”这一部分印象深刻,《标准》详细列出了从五级工到一级工的具体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在我看来是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让我看到国家对于整个行业高屋建瓴的决策思路。

我认为这个《标准》对于整个文物修复行业的发展是及其有帮助的,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修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对于修复师而言,个人可以对自己的修复水平进行评估,有助于提升修复师的职业技能。尤其是作为民间修复师,一直以来更多的是依赖于口碑,但是对于技术水平的评判是缺乏具体参考标准的,参照这个标准可以查漏补缺,按照标准努力提升自己。

之前由于民间修复师不能参与等级评定,所以在心理上和体制内的从业人员是处于不同的层次,这个《标准》则给了民间修复师很大的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民间修复师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认可。同时,希望有更加详细的条例颁布,也希望有相应的指导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滕宏珍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对于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行业标杆,是为之努力的目标。其中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要求,也是我们职业学校对培养文物修复与保护的专业性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我们学校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分古籍修复、书画修复和陶瓷修复三个方向。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包含了13个职业方向,书画修复和陶瓷修复都在其中,古籍修复未单列。全国待修复的古籍数量十分庞大,急需专业性的修复人才,全国从事古籍修复技艺的人员众多,作为职业学校的纸质文献修复的授课教师,十分期望古籍修复有更细化的标准,为职业学校培养新型古籍修复技艺人才提供专业指导。

徐晓静

(中国书店)

文物修复自古以来是一门传统手工技艺,发展至今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文物保护技术,对文物修复操作者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了适应当今文物保护技术的现实需要而提出的,它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一定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准,使修复工作朝着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对于人才培养也指明了培养方向。专业出身要比“半路出家”具有更大的更明显的优势。

只是《标准》的出台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要求,在具体的修复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方面还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例如,在文物修复过程中,有时候用西方的修復理念去衡量中国所特有文物的修复结果,并不适用。而对于不同的修复主体,如事业单位、国有单位、企业单位、民间修复机构等,《标准》也并不是全部适用的。

总体来看,《标准》的出台表达了国家对修复行业的重视,令人欣喜,希望以此为基础能够不断完善。

张品芳

(上海图书馆)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出台,使职业标准有统一的建设理念,统一规范的内容框架。国家职业标准建设的通用规则,不仅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是起到规范作用。

该《标准》中未单列古籍修复师职业,希望后续能细化相关标准。

汪帆

(浙江图书馆)

《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出台在专业圈内引起不小的反响,对相关从业者无疑是一种激励,必能助推文物修复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但其中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未能针对性涵盖纸张类古籍文物修复师标准与考评;二是未能与相关机构文物修复从业者职称与待遇挂钩。

其实,早在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与文化部共同制定了图书资料业务人员(文献修复师)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籍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第六章第三十条(古籍修复人员资格认证)规定:“国家建立古籍修复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从2009年开始,文化部启动修复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国开办了一些文献修复师考评人员资格考前培训和考试。以浙江省为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受委托,在杭州举办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考前培训和考试,并多次组织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文献修复师四级)评定,通过者获得国家人社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2016年,2017年浙江图书馆、绍兴市图书馆如招聘专职修复人员就均列有此项要求。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该证书没有与职称和待遇挂钩,大部分公藏单位中修复人员的职称体系还是按照图书资料系列或者文物博物系列进行评审。

由上述情况可见,无论是“文物修复师”亦或是“文献修复师”职业技能标准的出台,对行业准入标准的推进显然有一定的益处。希望未来能够纳入到职称评价体系,或者与职称评价体系并行,对行业的发展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古籍职业技能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