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书业有哪些新变化?

2021-05-30王琨

藏书报 2021年43期
关键词:潘家园旧书网店

王琨

网络渠道快速拓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读者需求发生变化……在市场前进的洪流中,古旧书业呈现怎样的态势,又有怎样的新变化?2021年10月20—24日,“万阅典藏”2021年潘家园古旧书博览会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为期5天的博览会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资深古旧书商现场销售。此次博览会由北京潘家园国际民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孔夫子旧书网主办,今年已是第三届。来自四川的缥缃书局已经连续三次参与,他们表示“感觉越来越好,这样的古旧书博览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汇聚各方 古旧书商踊跃参展

本届古旧书博览会设置了“名人信札古籍善本交易区”“古旧图书展区”“精品出版物区”“潘书馆‘汉文化综合体验展区”“线上交流交易区”五大展区。此外,还特别邀请了一批孔网线上优质店铺参与本次活动,他们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四川、湖南等地,此次齐聚潘家园,展售珍贵藏品。

许多店铺从第一届古旧书博览会开始,每年都来,缥缃书局远在四川,但谈起书籍运送是否有所不便,却并不将其视为来参加书博会的大阻碍,如今快递业发展很快,加上作为快递公司的老客户,找一家靠谱的快递公司进行书籍运送并注意保护也并非难事。冉舒文示,自己来书博会不仅仅是卖书,每次还都会带回去一些书,相当于自己也是淘书人,因为书博会上集中了各地的展商,好东西还是很多的。很多店主互相之间也成为了朋友,会帮对方留意好书,“比如有的店主,看到与四川相关的古籍文献就会告诉我们。”

以民国时期的女性题材画作为特色的痴古斋今年也是第三次来参加古旧书博览会,店主告诉记者,来参会的目的不只是销售,“原来在网上也都知道其他一些旧书店店主,他们也都很厉害,能够互相学习,开阔眼界。”

与新书展销不同,古旧书商不少是身兼两种身份:经营者和收藏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己也收藏古旧书,一方面是喜欢,另外一方面也更有利于自己熟悉这个行业。痴古斋的老板就对民国时期的绘画方面的书感兴趣。他谈道,自己的爱好便是画画,所以对这种民国速写、绘画方面的书很感兴趣,也把民国时期的女性题材画作作为书店的经营特色,“民国时期的女性题材画作这个题材属于比较少见的。当时的画家会专门找一些大家闺秀来画,后来这些图作有很多都被作为民国广告画的蓝本。这些书在市场上的定价不一,但因书比较少,在售的不多,卖出的里面也有价格蛮高的。”除去画画,店主还对古籍修复很感兴趣,偶尔会自己做一些锦盒之类的东西。“博览会上展示的书里,有的之前有水渍,后来我自己修复把水渍去掉了。”

大红星书房的老板从事古旧书行业时间不长,2016年才正式开始。他谈到自己最初选择这一行也是偶然,一开始是给别人打工,后来入 了门就自己去做了。兴趣支撑着他摸索入门,“我也不抽烟不喝酒,没什么其他爱好,但有空就去逛旧书市场,周末四处转转。慢慢地自己开始做这个,最初卖出去一本书,赚个五块十块,一顿饭钱;后来卖得多了,几百块;再后来一个月工资出来了,逐渐就变成主业了。我个人觉得就是积累吧,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跟他们学到了很多。靠这个吃饭的话,肯定要专业起来的,不得不成长,脑子里是要有点东西的。”

品多质高 老藏家有新体会

谢其章先生是老一代藏书家,他手中的藏品更多是三四十年间在地摊儿、旧书店淘到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有十多年不去潘家园了,自从网络书店兴起后,逐渐代替了实体的地摊儿形式,“而且多年来很多书友也不太互相‘通气,报告自己买过什么东西比较诱人,也少了互相交流的兴趣。”博览会的最后一天,谢其章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书友胡云峰(网名“别问”)在连续去了三四天博览会后,晒了一些书,其中包括一本民国杂志《南金》,这勾起了他的兴趣,作为资深的民国期刊收藏者,他知道《南金》是北京的一些民国时期人物所出,共十期,主要谈金石书画,傅云子编,是很有意思但不多见的老杂志。

在博览会的最后一天,谢其章相约多年好友赵国忠、胡桂林、柯卫东一同前去,在潘家园汇合相伴淘书。多年不去,潘家园的一些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去博览会的过程颇有一番周折。一大早他骑电动车20多公里到达,却发现走过了,最终到达市场的西北角正门右手边,看到了博览会现场,一大块空地搭起了白色大棚,各个展位也很正规,都是玻璃柜展示,后面还有书架,这让他颇为感慨。谢其章最直接的感受是:东西不少。有许多民国书刊和民国杂志,线装书也有一点,仅售民国书刊的展位就有二三十家,规模很大,“若要一家一家逛,一兩个钟头也逛不完。”谢其章说道,“我一进门在第一家摊位里就发现东西了。”有林语堂编的《论语》,还有20多本包天笑主编的《小说画报》。因为与店主并不认识,便询问他网上有没有店。一般来说现在有这种好书的人,网上都应该有店,但据谢其章所说,他在孔夫子网经常搜索,并未见过一套这么多本的《小说画报》,店主告知并没有网店。在互联网高度渗透到古旧书交易活动的时代,网店固然方便,实体书店也有不可替代性。“来这次古旧书博览会,能亲眼看看实物,还是很有收获。网上买东西是看照片,不管拍了多少张照片,大小、手感和品相不好把握,纸张是什么纸也没有实际手感,照片有时也会有欺骗性,我们以前也看实物的,后来有了网络了,就老看照片,结果买回来,开本不行,照片挺大,开本没有参照,寄过来的书打开一看开本就巴掌大。”

谢其章还发现好多东西曾在网店出现,这次博览会店主又把这些精品拿到现场,“大概也是觉得博览会上读者能见着实物,销路要好。”

博览会上有网上看不到的精品,这让谢其章很是惊喜。他发现一套上世纪30年代的《水星》,共出了6本,装帧很有特色,别人称之为“毛边本”。待他拿到手里看,纠正道:“这个是‘飘口,和毛边不一样,毛边本是从封面到内文都是毛毛糙糙,边不齐。”而摆在他眼前的这本是杂志封面和封底三面要比内文多出四五毫米,“打开一看,里面的书是切齐的。”谢其章特别强调,这是少见的“飘口”,而这种装帧形式在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一些诗集中也采用过。

在孔夫子旧书网经营得很好的人、巨头都在博览会出现了,谢其章对记者说,这些店铺在孔网经营多年,有着良好的信誉,藏品多样,质量颇高。在博览会现场,他还见到了旧书业的领军人物杜国立正在接受电视台采访,“可见现在收藏很热。”在旧书从业者赵亮的展位,谢其章也有惊喜的发现。1948年出版的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古元画的封面,初版本,也是十分少见,最终2000元成交。在其他展位,他还见到了难得一见的《红叶》杂志。

谢其章认为,想把古旧书经营做好,从业者还得带着对旧书的热爱和钻研的劲头。赵亮在旧书圈里就是属于新一代的从业者,在谢其章眼中他“聪明又好学”。“他跟香港神州书店老板欧阳文利关系很,从那儿进了很多好书,另外,他常年参加旧书博览会,年年不落。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好书,有的时候他自己也留着很多书在手里,这20多年还在这坚守这块阵地。玩书一定要玩到最后,你对书得有一种感情,得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这一次博览会之旅,谢其章有许多感慨,“做古旧书经营能坚持下来能存活的不多,真正能坚守下来的还是有好书。这次博览会中好多书商手中的东西质量还确实不错。”谈到旧书现在的价格,谢其章认为,古旧书价格看起来觉得高,但这是跟以前比,一个月挣1000块钱时,买本书当然费劲了,现在买一本书2000多块钱,那就不是高了,这个性价比还是不错。和人们的消费水平相比较而言,现在的旧书价格并不高。

线上线下 网店实体店互相助推更有利

博览会给从业者和读者打造了平台,谢其章认为,对藏书者而言,观看实物和“实战”非常重要。而对于从业者而言,网店经营与实体店经营哪个更优,网络给旧书业带来了什么变化,是绕不开的话题。“线装古籍民国旧平装书店”老板从事古旧书收藏有二十几年了。他谈道自己早在2003、2004年就在孔网开店了。孔网2002年成立,线装古籍民国旧平装书店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批店铺之一。作为孔网最早的一批网店店主,他觉得互联网给古旧书行业带来的改变是非常大的。拿孔網APP的查价功能来说,书籍价格一下子变得非常公开透明。买家卖家都在用,来市场淘书的人,都能说出你这个书卖少钱,孔网卖多少钱,有了这种比较,捡漏的概率就小了,书价也趋于平稳。和其他品类相比,例如家具、字画,古旧书(印刷类的)造假的情况要少得多,而且就算有赝品,真伪也比较容易鉴别。而有些收藏方向,不同专家在鉴定过程中是存在很大分歧的,结果也有争议。

“我的精神家园”将古旧书收藏作为主业经营,除了网店同样还有实体店。店铺名取自王小波的杂文自选集《我的精神家园》。据店主讲述,线上经营的营业额通常较线下高一些,因为和线下相比,线上的谈价空间比较小,线下有时候是要让利的。对于互联网对古旧书市场的影响,他认为查价现在大家都在用,书价是非常透明的,价格都被砸得比较实,也趋于平衡,作为行业标准来说是好的。但相应地,对收藏者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一方面是知识储备,东西的价值抬眼一看,心里要大致有数,另一方面是对整个市场的价格要有所把握,最后就是经济实力,能支撑你做出多大的投资。

“明年我还得去博览会。”谢其章说,旧书业的生存发展第一靠旧书本身的魅力,还有一个就是经营者的坚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他也强调,书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波爱书人买书人带动起来。

猜你喜欢

潘家园旧书网店
潘家园街道庆祝“建党97周年”书画作品展开幕
潘家园的“规矩”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真假文物
谁的潘家园?
孔夫子旧书网C2C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网店随意买卖 假货“借壳”横行
北村返乡开网店:卖的不只是“乡愁”
网店“卖”毕业生值得推崇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