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疲劳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2021-05-30刁元杰龚晓玲敬星操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个体量表问卷

刘 旋 ,荣 娴 ,刁元杰 ,龚晓玲 ,敬星操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五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2.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3.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4.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5.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职业疲劳是指由长期高强度职业压力与精神紧张、睡眠紊乱、过度劳累等导致的综合征,可以是正常生理不适反应,也可以是疾病的临床表现,致使工作热情降低、同理心和责任感等缺失[1-2]。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医患矛盾突出,临床护理工作负荷重,轮班制度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加之长期处于疾病与死亡的精神刺激下,护士群体成为职业疲劳的高发人群。有研究表明临床护士疲劳发生率约为57.50%~69.11%[3],与护士疲劳相关的差错事件发生率约为83%[4]。职业紧张指职业需求与个体需求、资源、能力不匹配时引起的生理及心理反应。研究表明,缓解护士职业紧张对其焦虑、抑郁、工作倦怠及生理健康等具有直接影响[5-6]。三级甲等医院是区域医疗、教学、科研中心,护士不仅面对高负荷临床护理工作,还要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是职业疲劳、职业紧张的高发人群。目前,尚未检索到关于临床护士职业紧张对职业疲劳影响的研究。因此,我们旨在调查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群体职业紧张与职业疲劳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为护理管理者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护士职业疲劳、维护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10月对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51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在职在岗护士;工龄1年及以上;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实习护士;规培护士;进修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问卷:在文献回顾基础上自设一般资料问卷,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龄、职称、职务、科室、夜班类型、自评健康状况等。(2)职业疲劳量表:采用Chalder等[7]编制的疲劳量表(FS-14),由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两个维度14个条目组成。采用0~1分两点计分法,总分0~14分,以7分为界值,定义≥7分为疲劳,评分越高表示职业疲劳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73。(3)职业紧张量表:采用Osipow等编制、朱文芬[8]引进并调试的职业紧张量表,由职业任务问卷(60个条目)、个体紧张反应问卷(40个条目)及个体应对资源问卷(40个条目)3部分140个条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法,由“没有”到“经常有”分别计1~5分,其中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问卷得分越高表示职业紧张程度越高,个体应对资源问卷得分越高表示应对能力越强,职业紧张程度越低。该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952。

1.2.2 调查方法 首先联络各单位负责人,取得其理解与配合,同时指定其为本研究的调查员,确保充分了解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并规范指导用语。统一使用问卷星平台收集资料,问卷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填写方法等,调查对象在10 min内独立填写并提交。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85份,回收有效问卷518分,回收率为88.55%。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疲劳与职业紧张现状

三级甲等医院518名临床护士职业疲劳量表平均得分为(7.97±1.94)分,各维度得分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躯体疲劳、脑力疲劳;职业紧张量表得分为(371.90±27.27)分(见表1)。

表1 临床护士职业疲劳量表和职业紧张量表得分情况(n=518)

2.2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疲劳与职业紧张的单因素分析

三级甲等医院518名临床护士平均年龄(32.74±8.26)岁,男性43名(8.30%),女性475名(91.70%)。不同年龄、婚育状况、学历、工龄、职称、班次及自评健康状况的护士职业疲劳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务、自评健康状况的临床护士职业紧张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临床护士职业疲劳量表和职业紧张量表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2.3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疲劳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疲劳与个体应对资源呈负相关(r=-0.420~-0.155,P<0.05),与个体紧张反应、职业任务呈正相关(r=0.265~0.557,P<0.05,见表 3)。

表3 临床护士职业疲劳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r)

2.4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疲劳多因素分析

以职业疲劳量表总分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30=1,≥30~40=2,>40~50=3,>50=4)、婚育状况(未婚 =1,已婚未育 =2,已婚已育 =3)、工龄(1~5=1,>5~10=2,>10~15=3,>15=4)、学历(大专及以下 =1,本科 =2,硕士及以上=3)、职称(初级 =1,中级 =2,高级 =3)、班次(三班倒 =1,固定白班=2)、自评健康状况(较差=1,一般=2,良好=3)及职业紧张量表的3个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个体应对资源、个体紧张反应及职业任务是职业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54.0%(见表4)。

表4 临床护士职业疲劳的多因素分析(n=518)

3 讨论

3.1 临床护士职业疲劳与职业紧张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疲劳量表得分范围为4~13分,平均得分为(7.97±1.94)分,其中躯体疲劳维度得分率最高,为67.00%,提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职业疲劳处于中等水平,以躯体疲劳为主,与相关文献[9-10]的调查结果类似。一方面,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护士工作量大,工作负荷加重;另一方面,随着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护理服务专业性和人文性要求提升,同时,由于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临床护士继续教育和专业学习增多[11],多种因素使得其躯体和脑力疲劳加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级甲等医院518名护士职业紧张量表得分范围为317~434分,平均得分为(371.90±27.27)分,处于中等水平,与相关文献[12-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临床护士职业紧张程度较高,主要与临床工作强度大、负荷重以及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有关。

3.2 临床护士职业疲劳与职业紧张呈正相关,减少职业紧张有利于缓解职业疲劳

相关性分析显示,临床护士职业疲劳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个体应对资源呈负相关,与职业紧张量表总分及个体紧张反应和职业任务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即个体应对能力越弱,紧张反应、职业任务水平越高,职业疲劳程度也越高,与相关文献[14-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应对能力越强的护士,职业满意度越高,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越强,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缓解职业疲劳;而个体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水平越高,则容易在高度紧张状态及高负荷工作任务下产生疲劳[16]。提示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团建活动、兴趣小组、合理的人力资源搭配等方式,创造良好的磁性护理环境,降低护士职业紧张程度,提升个体应对能力,从而缓解职业疲劳。

3.3 临床护士职业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婚育状况、工龄、学历、职称、班次、自评健康状况的护士职业疲劳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已婚已育、工龄>10年、高级职称、护士长及健康状况差的护士职业疲劳程度更高。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护士机体生理功能逐渐下降,且此阶段护士多为临床骨干,同时承担临床高负荷工作及照顾家庭的责任,易产生疲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个体应对资源、个体紧张反应及职业任务是护士职业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个体应对资源是职业疲劳的保护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54.0%,这也印证了职业疲劳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提示护理管理者在临床人力资源调配中应充分考虑护士个体情况,根据护士职业能力分配临床岗位[17];通过专业能力提升及心理放松训练等多形式丰富护士的应对资源,减少个体紧张反应;同时保证充足的护理人力资源,减轻临床工作负荷,从而缓解护士的职业疲劳,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及护理队伍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个体量表问卷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问卷网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