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5-30彭曦雅谢小舒刘思颖王冬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共情护患

彭曦雅,谢小舒,刘思颖,曹 倩,王冬华

(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患者为中心的护理”(Patient-centered Care,PCC)是一种基于全人观点和整体照护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深入了解、积极探索患者的真实需求和偏好[1]。“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包含分享、人文关怀、沟通和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4个方面,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倾听、被尊重和被理解[2]。研究证实“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可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并降低死亡率[3-4]。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并且指出“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在开展高质量卫生服务、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临床工作者,其对“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的态度直接影响护理工作方式和护理效果。本研究旨在了解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开展优质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选取2019年7—8月在湖南省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学历大专及以上;实习时间≥1个月;知情同意参加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适用于本研究的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生源地、职业满意度、实习时间、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是否为实习组长9个条目。

(2)医患关系导向量表:由美国Krupat Edward等[6]于1999年开发,适用于调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包括共享和关怀2个维度18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分别计1~6分,反向条目反向计分。得分在18~108分,得分越高表示医护人员更倾向于选择“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和护理”模式[7]。研究小组对量表进行汉化,并请5名护理专家(3名护士长和2名护理学专家)评定,各条目的CVI值为0.86~1,全部条目的平均CVI值为0.92;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41%,与原量表大致符合。本研究测得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07,各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26~0.768。

(3)共情量表(护生版):由李霞等[8]在Hojat等[9]编制的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编译及修订,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3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分,反向条目反向计分。得分在20~14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生共情能力越高。本研究测得该量表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46,各维度 Cronbach’s α系数为0.720~0.846。

1.2.2 调查方法 征得各医院护理部同意后,由两名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入科室进行问卷调查,向被调查者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在征得实习护生同意后,告知问卷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问卷填写完毕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449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问卷有效率98.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用M(P25,P75)描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实习护生共情能力与“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相关性,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实习护生的得分;“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得分经对数转换符合正态分布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调查实习护生440名,其中男39名(8.9%),女401名(91.1%);年龄 18~24岁,平均(20.33±0.94)岁;大专 238名(54.1%),本科 202名(45.9%);城镇户口 159名(36.1%),农村户口281名(63.9%);独生子女109名(24.8%),非独生子女331名(75.2%);自愿选择护理专业302名(68.6%),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138名(31.4%);实习组长74名(16.8%),非实习组长366名(83.2%);实习1~3个月90名(20.5%),>3~6个月94名(21.4%),>6~9个月112名(25.5%),>9~12个月144名(32.7%);对护理职业非常满意62名(14.1%),满意211名(48.0%),不确定150名(34.1%),不满意17名(3.9%)。

2.2 实习护生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得分(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各条目得分(n=440)

2.3 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与共情的相关性

将实习护生共情量表各维度得分与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各维度得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01~0.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 2)。

表2 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与共情的相关性(n=440)

2.4 不同特征的实习护生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的实习护生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得分比较(n=440)

2.5 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筛选

将实习护生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和共情量表总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仅有共情量表总分、性别及是否为独生子女进入回归方程(见表4)。

表4 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

研究显示,实习护生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得分为69(64,74)分,中位数为69,处于中等水平,略低于Brandy[10]的研究结果,可能的原因是Brandy的研究对象为美国本科护生。早在198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岸地区医疗中心就提出“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的概念并付诸实践,30多年来,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实践标准来推动“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应用与发展[11]。而直到1996年底,我国卫生部才提出“患者为中心”的概念,指出其将带来一场医疗服务革命,强调医院的改革必须全方位地适应“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或护理”模式[12]。但到目前为止,“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在我国临床主要作为一种服务理念,在实践中还存在大量问题,并未真正提高护理质量[11]。另外,本研究中本科学历护生仅占45.9%,专科学历护生占54.1%,而研究表明专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本科护生[13]。

医患关系导向量表中,得分最高的条目是“如果医务人员擅长诊断和治疗,那么他们与患者相处的方式就不是那么重要”和“在护理患者时,患者的心情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均为5(4,5)分,表示护生都认为护患关系和患者心情是影响患者病情的重要因素。得分最低的条目是“体格检查是标准化就诊过程最重要的部分”,仅2(2,3)分,可能是因为我国以前实施的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主要以生理学观点来解释疾病的变化,强调疾病的诊断治疗,而没有将患者视为完整的个体[14],所以大部分护生会认为体格检查是标准化就诊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此,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医疗改革中大力推行“患者为中心”理念。目前,医院和各大高校都在护理教学中重视对护生构建新型护患关系能力的培养[15]。如医院设立专门的患者服务机构,指导实习护生以服务患者为第一宗旨,践行“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于在校护生开展叙事医学教学,有利于与患者建立情感共同体,真正做到对患者深入了解,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优质护理[16]。

3.2 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

3.2.1 性别及是否为独生子女 研究显示,性别是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女性态度更好。因为女性相比男性更加感性,在成长过程中对人际交往的促进因素更敏感,护理患者时能更好地倾听并给予更多的关怀;并且女性善于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变化,能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做出恰当反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11]。研究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是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非独生子女态度更好。这可能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关,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更尊重患者的价值观、需求及偏好,与患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恰好要求护理工作者将患者视为拥有同等地位和权利的个体,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的自主权,为实现护患共同合作的护理模式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应注重对男性和独生子女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引导,可通过团体辅导等方式,消除性别和家庭环境带来的差异,培养实习护生积极倾听、共享合作等能力,从而改善其态度。

3.2.2 共情 研究显示,共情能力是实习护生“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之一,共情能力越高的实习护生态度越好,越倾向于实施“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医学领域,共情被定义为医护工作者准确理解患者的需求的能力[17],以及关心患者病情、体谅患者处境的能力,这与“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一致。护士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要,改善护患关系[18]。共情能力越高的实习护生,观点采择和换位思考能力越强,且更擅长情感护理。(1)观点采择是能辨识他人情感状态和采纳他人观点的能力。在护患交流过程中,观点采择能力越强的护理工作者,可以迅速抓住患者的观点,从而为开展“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打下基础。(2)换位思考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且患者应与医护工作者享有同等权利和地位。(3)情感护理可以体现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19],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进一步实施“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因此,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能帮助护生正确辨识患者的情感状态,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感受,与患者共同制订适合的护理计划,从而促进“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推广。研究表明,通过案例情景再现、让实习护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处境、最后集体讨论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20]。对此,各科室可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对于在校护生,应注重其人文关怀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可通过情景模拟、关怀叙事等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共情能力。

综上所述,实习护生医患关系导向量表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性别、独生子女及共情能力是其“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态度的影响因素。各护理院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特别是要重视对男性及独生子女的引导,从而让护生遵循“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只调查了湖南省两家综合医院的实习护生,代表性有限,以后可扩大样本量,探索更多影响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共情护患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