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生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双边效果评价

2021-05-30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胜任社区糖尿病

张 方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逐渐显现。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一组慢性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1]。因其患病人群广,并发症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2]。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第9版《IDF全球糖尿病概览》,中国糖尿病患者数达1.164亿人,居世界首位[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基本实现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4]。为实现此目标,需要一大批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社区医务人员。而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且其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较低,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补充。高职护理教育作为一线护士的主要输出阵地,要以岗位要求为核心,加快发展步伐[5]。本研究为探讨高职护生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及效果,搭建了社区护理实践平台,护生在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作为志愿者参与指导并协助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新模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护生资料

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择优选取鹤壁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对口升学高职护生246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2018—2019学年综合测评平均分数班级前25名;(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富有同情心和爱心;(3)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意向者优先。

1.2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区域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人,女性65人,年龄 45~65 岁,平均年龄(58.46±4.86)岁。入选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具备正常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可以完成问卷调查。

2 方法

2.1 建立护生参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6],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和护理专家共同制订护生参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护生按照评估—制定目标—行动实施—随访评价的步骤实施,包括以下方面:(1)利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Q)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确定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问题,找出相关影响因素,和患者共同确定可行目标,并制订自我管理计划;(3)护生督促患者执行计划;(4)定期随访,并做好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分阶段管理模式,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2.2 培训护生糖尿病知识

选取246名护生,聘请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对护生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5部分:(1)糖尿病相关医学知识;(2)糖尿病护理方法;(3)糖尿病社区管理;(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5)护生参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6)问卷调查法相关知识等。

2.3 护生分组

2.3.1 护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6名护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其年龄、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进行统计。试验组123人,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34±0.51)岁;其中女生118名,占95.93%,男生5名,占4.07%。对照组123人,年龄 17~22(19.95±0.68)岁;其中女生 119人,占 96.75%,男生4名,占3.25%。两组护生在年龄、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继续在校学习,试验组在校学习的同时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状况,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共同制订计划并督促患者实施。

2.3.2 试验组护生组建糖尿病管理小分队 试验组护生进行再分组,与社区护士及医生组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小分队,每队包括20~21名护生,2名社区护士及1名社区医生。以小分队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指定综合测评平均分数最高的护生作为联络人,负责小分队日常管理工作。

2.4 糖尿病管理小分队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

糖尿病管理小分队的护生成员在社区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建立电子档案并与患者及一名家属建立联系。按照患者情况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1)前意向阶段:对于6个月内暂无行为改变意愿的患者,要重视对其糖尿病危害的宣教,帮助其认识行为改变的益处。(2)意向阶段:对于意识到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危害,准备在6个月内采取行动的患者,要重点帮助其找出自身问题,从最易改变的行为开始,循序渐进。(3)准备阶段:对于决定在30天内采取行动的患者,在同组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结合其实际情况,共同制订自我管理计划。(4)行动阶段:对于有积极行为改变,但行为改变未超过6个月的患者,应加强监督,巩固成果。护生可以每天通过微信或电话、短信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沟通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控制、服药依从性、运动控制、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等方面的提醒,并记录患者血糖值,录入电子档案。针对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困难,可跟同组的护士和医生汇报,协商解决方案。(5)维持阶段:对于积极行为改变已超过6个月的患者,重点是帮助其继续保持,定期回访评价,协商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2.5 效果评价

6个月后,运用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问卷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运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5.1 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评价 利用祝览铭编制的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自我评价问卷[7]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进行评价。该问卷包含评估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执行健康教育和评价健康教育4个维度、40个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6,Cronbach′α系数为0.940,信度和效度良好。

2.5.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 利用李超群等所翻译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DSMQ)[8],评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在护生参与其自我管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该量表包括血糖控制、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的应用及自我管理总体评价共4个维度、16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条目1、2、3、4、6、8、9 正向计分,从“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值0~3 分。条目 5、7、10、11、12、13、14、15、16 反向计分,从“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值3~0分,各维度得分=(该维度实际分值÷该维度最高分)×10,得分越高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可操作性。

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 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比较(±s,分)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比较(±s,分)

项目 试验组t值评估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执行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总分54.64±4.25 34.55±2.98 38.18±3.31 38.45±4.03 165.82±5.95 50.36±3.67 31.45±3.24 35.45±2.73 33.64±3.83 150.91±5.99对照组 P值0.040 0.030 0.048 0.009 0.000 2.062 2.178 1.988 2.618 4.514

3.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 2。

表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s,分)

表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s,分)

项目6个月前t值血糖控制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的应用总分5.52±2.24 5.91±1.32 6.06±1.44 23.78±3.89 5.36±0.99 6.24±1.57 6.97±1.19 19.25±2.91 22.53±4.65 6.48±0.83 6个月后 P值0.006 0.008 0.001 0.032 0.000 2.792 2.707 3.262 2.167 3.965

4 讨论

4.1 护生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除药物治疗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9]。健康教育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10-12]。而基于健康教育的自我管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但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社区护理人员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补充。大二下学期的护生已具有系统的护理知识,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后,在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改善部分地区社区护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为护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社区实践的平台。而且,已有研究证实,护生参与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护理,效果良好[14]。因此,护生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2 护生的参与对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护生参与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5.36±0.99)分,得分较低,与刘春红等[15]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结果相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在护生参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护生参与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黄爱萍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首先,大二护生特别是对口升学者基本已经系统学习了基础和临床护理知识,且参与社区糖尿病患者志愿服务的意愿较为强烈[17];其次,护生是在学校教师及社区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对一干预,安全性较高,可以提升患者的信任度;最后,护生遵循跨理论模型,通过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确定问题,明确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宣教,让患者增长糖尿病知识,并建立自我管理的概念,整个过程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持续的知识强化和行为监督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护生参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改善了其自我管理行为,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民的沟通和联系,缓解了社区护士和医生的工作压力,扩大了受益面。

4.3 护生参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提升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的作用

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健康教育胜任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通过参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护生能够合理运用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巧,其自身的健康教育胜任力也得以提升。这与罗菊英等[18]的研究结果相近。护生通过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联系,进行一般状况评估,填写自我管理行为测评表,筛选出患者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并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资源,可以锻炼护生评估健康教育的能力;在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及其自我管理行为分析,共同制订自我管理计划的过程中提升了护生的计划健康教育能力;在督促患者执行自我管理计划的过程中,护生需要寻求多方支持,对患者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把控,鼓励患者坚持自我管理计划,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护生的健康教育执行能力;护生需要通过定期回访和6个月后再次填写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数据分析来评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情况,从而提升了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建议护生教育者多让护生参与社区护理实践项目,以此锻炼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

5 结语

本研究探讨高职护生参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对所选取护生进行培训后,让其参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工作,并对护生和患者分别做出评价。结果显示,通过进行护生参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教学实践,可以提高护生的健康教育胜任力;同时,也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因此,护生在能力范围内参与社区护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胜任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