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SCE模式的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的设计与应用

2021-05-30莫洁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题组护理学外科

王 琴,莫洁玲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2)

OSCE(Objective Structure Clinical Examination)即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由英国的Dr.R.M.Harden于1975年提出,是一种客观、有序、有组织的考核模式,主要通过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模型、微机等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考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护理标准化病例(Nursing Standardized Cases,NSC)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设计的案例,其考核内容涵盖所有临床护理问题,用于综合评价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其设计标准与要求主要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涉及病例均为临床常见疾病,尽可能真实再现临床实际情景[1]。

近年来,国内不少医学院校采用这一新兴的考核模式来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综合能力,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护理专业OSCE模式从考站设置、考核标准到标准化病例主要参考临床医学专业的考核模式,标准化病例偏重于临床诊断,很难对护生护理综合能力进行客观、科学的考核。因此,如何设计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标准化病例尤为重要。高圣博[2]认为,医学院校应建立标准病例范本,系统及完整地撰写标准化病例,树立建设病例资料库的观念,制订标准化病例编制计划,不断完善护理标准化案例资料库。本研究从外科护理学课程入手,根据高职护生学习特点、护理综合能力要求设计基于OSCE模式的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以期为形成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提供参考。

1 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的设计与编写

1.1 成立标准化病例编写课题组

本研究由从事临床外科工作10年以上、从事外科护理教学工作8年的副主任护师主持,课题组成员由具有5年以上外科临床工作经验、3年以上外科护理教学经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护士组成。课题组成员为我校护理部外科护理教师及附属医院护士,共8人。课题组成员定期针对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的编写展开讨论,包括病例内容、编写进度、病例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1.2 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的设计及编写流程

1.2.1 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设计原则 标准化病例应是临床外科护理实践中真实的、典型的病例,能高度模拟临床真实情境。此外,还应是外科护理临床常见病例,且包括完整的病情变化过程。

1.2.2 编写流程(1)确定标准化病例选题范围。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将外科护理学按照临床分科分为颅脑外科、心胸外科、胃肠腺体外科、肛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脊柱骨科、手术室8个模块,针对这8个模块选取典型病例。(2)收集病例资料。一是通过文献检索、查阅教材等途径选取外科护理学经典病例。二是从近年来各类护理技能大赛中收集外科护理相关病例。护理技能大赛的病例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导向,全方位考核参赛者的护理综合能力,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三是由课题组成员收集外科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真实病例。(3)整理病例资料。课题组成员将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汇总,根据临床分科进行分类整理,讨论后确定最终病例。

1.3 建立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库

经过前期整理汇总,根据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要求,最终选定颅内压增高症、甲亢、乳腺癌、损伤性气胸、胃癌、胆石症、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直肠癌、良性前列腺增生、股骨颈骨折及外科急腹症共12份外科病例。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每个病例按照护理标准化病例设计原则和编写要求编制成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按照标准模板编辑病例,字数控制在7 000字左右,包括考核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病例简况,OSCE各考站病例资料与考核任务,SP培训资料,教师考核评分表,SP用评分表及用物准备。12份病例组成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库,供高职护生OSCE考核使用。

2 外科标准化病例在OSCE考核中的实践

2.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6级“2+3”护理专业四年级3个班共2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第二学期外科护理学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OSCE模式进行考核(应用本研究设计的12份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

2.2 OSCE考站设计

依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及实训条件、师资等设置4个大考站(7个小考站),考核内容以护理程序为引导,按难易程度和教学侧重点设置每站分值[3](见表1)。总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教师评分90分,SP评分10分。

表1 OSCE考站设计

2.3 考核

2.3.1 考前准备 考前对SP、考官、考生进行培训,介绍考核流程并进行预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做好相关人员安排,准备场地,确保考试当天所有工作顺利进行。

2.3.2 考核流程(见图1)

图1 考核流程

2.4 考试成绩分析

2.4.1 总成绩分析 参加考核的288名高职护生成绩全部合格,为65~94分,呈正态分布。其中,60~69分8人,占 2.8%;70~79分118人,占41.0%;80~89分157人,占 54.5% ;90~100分5人,占1.7%,平均成绩为(80.84±3.97)分。分析护生总成绩可以看出,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难易程度适中,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2.4.2 各考站成绩分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考站得分率较低,表明高职护生收集病例资料、沟通能力及临床知识运用能力较弱;第二考站得分率较高,表明高职护生对护理诊断/问题较熟悉,制订护理计划能力较强;第三考站得分率较高,说明高职护生医嘱执行力较强,对护理操作比较熟悉;第四考站得分率较低,说明高职护生沟通能力、健康知识运用能力较弱。

表2 高职护生各考站成绩分析(分)

3 结语

3.1 基于OSCE模式的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有助于评判高职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实验考核模式是教师针对单一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只能判断考生对该项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不能判断护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将外科护理标准化病例应用于OSCE,不仅能评估护生护理技术操作掌握情况,还能考核护生病情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应急能力等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经过基于OSCE模式的护理标准化病例考核,教师和护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方向,有助于护生护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3.2 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护理标准化病例的设计与编写、SP的培训需要教师联合临床一线护士共同进行,教学资料和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耗时较长,而教师人数有限,临床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难度较大[4]。今后将增加课题组成员,完善成员结构,编写内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等护理标准化病例,推进护理标准化病例库建设。

总之,OSCE是评价护生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护患沟通等能力的有效手段[5]。在OSCE中应用护理标准化病例,是对护理专业传统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何将这种考核模式应用于教学,提升护生护理综合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仍需广大护理教育者共同探究。

猜你喜欢

课题组护理学外科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课题组成员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