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发展现状及改善对策探究

2021-05-27屈晓清

考试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科学教学小学教育

屈晓清

摘要:随着当前中国经济与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素质教育和综合发展成了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学习素养和综合实力的培育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当通过各学科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教学;教育对策;发展现状

一、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自然课程逐渐演变为科学课程,部分学校在安排课时时,对科学课程的设置也日益规范化和系统化,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教育更多的是在为小学生的长久发展和提升打下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教师教育水平良莠不齐,教学实际中出现了很多阻碍学科发展和推动的因素。文章立足于综合实际,对当前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二、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一)科学处于副课地位

在中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科学学科受到的重视程度偏低,很多地区的人们包括学校、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会认为科学不过是一门副课,并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相关的主课重要,科学很多时候会和音乐、体育、美术一起被看作不重要的副科,只要简单地学一学,应付一下考试就可以了。因此,很多时候,学校方面在选择科学学科的教师时,会请一些教其他科目的教师代为兼任,或者由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进行教学,这样一来,科学学科本身不受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都难以避免地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照本宣科,将书本中的内容直接原封不动地讲一遍,让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性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和抄写。科学学科在考试中和思想品德之类的课程在一起,因此只有在临近考试时,教师会拿出一些教学资料,让学生对一些书本中的重点知识加强记忆,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提高考试成绩,从而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都不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开设的初衷和目的也渐渐地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部分小学高年级科学学科的教师并非是学校聘请的专业教师,因此在教学方面难免会显得专业性不足,部分教师在教科学之外还会教其他的学科,甚至有的时候,一整个年级或者两个年级的科学教师都由一人担任,这就导致了部分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充分等情况。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选择让学生针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忽略了学科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死记硬背的枯燥教学方式,往往会大大地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态度也就会受到影响。加上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准备充分的教案,只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结构松散,主题不明确,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抓不住重点,久而久之,科学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好奇心和感知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久而久之,自身的科学素养形成和学习兴趣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对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也难以得到良好的提升和启发。

(三)教学设备陈旧匮乏

在小学高年级科學学科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书本知识,有时候还需要通过一些小实验,小观察,来引导学生对于科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对于科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导致轻视科学学科的现象十分常见,校内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具,实验所需要用到的设施配备都出现了老旧短缺的情况,很多科学实验受限与资源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想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非常困难,在实验过程中,陈旧的设备有时候也会影响实验结果,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欲望。这样一来,原本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期望的那样,实际教学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在科学课上,并没有太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空间,这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性去培养,还会阻碍学生科学实验理解能力的提升,对小学科学学科教育来说十分不利,对教师的整体教学完整性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提供充足的实验场所,有时候往往是课程开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四)教学模式有所局限

在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中,教师所设定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局限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限制,例如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环节,教师大多以书面作业为主,让学生对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抄写和记忆,定时抽查学生的概念和定律背诵情况,以此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对书本中的理论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恰恰会让学生放弃了自我思考和创新,舍本逐末,失去了科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探究精神和想象能力。以几个固定的知识点让学生僵化记忆相应的科学知识,只能够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在科学学习中,这是十分可悲的。科学是一门深奥且博大的学科,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至今仍旧未能得到详细的答案,正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进行探究和实践,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而死记硬背,有时候则会形成一叶障目的情况,学生无法窥得科学全貌,只在小小的一块前人摸索出来的科学知识中进行相应的学习,这样一来,很难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已知的科学知识,还应当在教育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踊跃对科学现象存疑,有一定的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在科学的世界中没有什么固定的答案,有的只是不断探索和论证的科学道理。教学模式的限制,往往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和思维能力提升有着极大的不利作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必然需要良好的引导,而非一味地僵化学习。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科学教学小学教育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