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以润德术堪育化

2021-05-27陆艳清

美与时代·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育教学改革

陆艳清

摘  要: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育课程“美术鉴赏”,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取得了预期的建设成效。该课程的主要建设举措有配置精良师资、建构立体课程、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尤其是精心引入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思政资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开展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然形成审美性的“思品课”、普式性的专业课、情感性的文化课等课程特色,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关键词:美育;教学改革;美术鉴赏;思政资源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的美育工作,先后出台过多个相关文件,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指导性纲领。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又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1]《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两个纲领性的文件。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对高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美术鉴赏”课程属于美育通识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和最基本途径,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下,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传媒信息铺天盖地。学生身处信息爆炸时代,尤其需要具有一双慧眼,以筛选、过滤良莠不齐的资讯。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鉴赏”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高雅情趣与审美能力为宗旨,以消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精神产品为过程,运用各种有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积极的课堂教学效能。该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授课方式灵活,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究與实践,形成了特色课程,突显了“优质”课堂,取得了预期的建设成效。

一、课程建设举措

(一)配置精良师资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执教者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众所周知,美术种类繁多,外延广博,内容浩瀚,授课教师既需有广博的学识,也需有精深的术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从知识性与操作性两个层面去把握美术的本质。因此,配置精良的师资,打造优秀的育人团队便显得尤其重要。该课程教学团队共有7人,其中主讲教师6人,既有理论型的资深优秀教师,也有学者型的知名艺术家,教学各具特色,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

(二)建构立体课程

该课程采用“线下+线上+美术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立体多向的教学活动。

1.以线下课堂为教学主阵地

该课程设置为32学时,共2学分,以每周2学时的进度开展教学活动,主讲教师借助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播放、展示精美的美术作品图片资料、音像视频等,结合理论讲授,给予学生直观的审美感受。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观摩法、欣赏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强化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和高质。

2.建设课程网站,开辟第二课堂

为了有效延展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即时性、丰富性,课程组另以“美术有多美——美术经典作品鉴赏”之名建设了课程网站。目前该网站结构完备、内容充实,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练习题库、讨论区、留言区等一应俱全,原创的专题教学视频超过60%。此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引入了适量优质的网络美术课程资源。针对一些中外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美术家、美术思潮等授课内容,直接援引网络的教学视频,诸如“名家解读经典名作”“走近艺术家”等专题视频,友情链接“中华珍宝馆”高清图库网站、美术院校的精品课程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实了课程内涵和资源。

课程网站的成功建设,顺利开辟出该门课程的第二课堂,弥补了课内教学时数的不足,有效延展了教学,发挥了积极效能,尤其是在2020年春季学期防疫期间,学生基本通过课程网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3.组织、鼓励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地方博物馆、美术馆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还巧借地方博物馆、美术馆的资源,积极收集和发布学校美术馆及所在城市的相关艺术展讯,除利用课余时间观摩本校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外,还利用周末及节假日,组织、动员、鼓励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来宾市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美术展厅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把线下课堂延伸到校外,以增强学生对美术活动、美术作品、美术家等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有效促成学生获得较为深层的理性认知,提升综合素养。

如此“三管”齐下,“美术鉴赏”课程真正实现了立体多维的教学模式。

(三)深化教学改革

美术是个“大家庭”,支系繁多,错综复杂,在有限的课时里无法面面俱到的讲授。那么,怎样通过“以点带面”实现“以美育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呢?该门课程的具体做法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美育不同于其他知识技能的传授与道德的灌输,而是强调在审美活动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美育与德育、智育可以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以美储善、以美促学。通过审美活动,有机融汇智育、渗透德育,润物无声。

一般来说,高校美育课程(公选)的教学,大多只把注意力放在“美”“趣”“形”“艺”的探讨上,任课教师对其中隐含的德育功能关注较少,对潜藏在课程里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在强化“课程思政”的新时代背景下,美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就是要精心引入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思政资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开展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促成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以美育人”。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鉴赏”课程组,既遵循美育课程的特点,又积极探究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筛选教学主题,采撷富含“思政营养”的艺术之花贡献给学生。如为了响应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祝活动,主讲教师设计了一节《飘扬在绘画作品中的红旗——兼谈绘画的构思立意》爱国主题美术鉴赏课;为了赞颂“战疫”英雄,持续做好防疫工作,主讲教师又设计了一节《传神写照颂英雄——从“战疫”主题绘画作品看“形神”论》;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的美学追求,主讲教师设计了一节《中国画的“清白”——以〈红楼楼〉人物画为例》的专题鉴赏课。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主讲教师则设计出《天上人间处处春——春天主题画作鉴赏》的专题课,引领学生赏析描绘春天的画作,领略大自然春天的绚烂之美,体味人间春天般的深情厚意,启发学生获得多重人生启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总之,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某本固定的教材,而是让主讲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灵活选择授课主题,优化教学内容,突显“思政”元素,实现“以美润德”。

2.创新教学思维,灵活教学形式

(1)开发生成动态开放教材

课程主讲教师拥有优选授课主题的最大权利,使得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摆脱了固定教材定势思维的束缚,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课程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开发出学生最容易理解、最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课程素材,从而生成动态、开放、充满活力的教材体系。

(2)遵循心理认知规律,搭建适度学习台阶

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也突破了惯常以理论讲授为主、先理论阐释后举例说明的教学模式,在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搭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台阶,强调从直观生动的美术作品入手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看、听、思等环节获得感性认知,再适当融汇理论知识,进入品、评、悟等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飞跃。

(3)注重培养学习能力,开辟学生互动讲坛

寓教于乐、培养能力是该课程的宗旨。为了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之余,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能力,该课程开辟了学生互动大讲坛,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寻找一件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在每个学期期中的两周,上台分享学习成果。学生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抱以极大热情,踊跃上台发言,各抒己见,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3.改革評分方法,促进学养内化

无庸讳言,由于一些由来已久的主客观原因,与专业必修课相比,美育选修课在学时设置、排课时段、教学检查、考核方式等方面,总是会给师生传递出选修课边缘化的信息:一方面给学生非必须的、次要的感觉,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对这类课程的选修动机、学习态度等;另一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对待公选课也不如对待专业课那样尽心尽力,“随便讲讲”“随便上上”的心态比较常见,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上较传统、老套,少有花精力花心思把公选课打造成精品课、优质课的理想和意愿。由于把公选课“等闲视之”,课程的考核评分自然也较为粗略简单,大多以平时成绩加期末考核两大部分组成。而平时成绩又主要取决于1-2次书面作业,期末考核则多以小论文或开卷完成几道思考题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没有太多压力,自觉的学生会查阅资料认真完成,偷懒者则上网搜索抄袭,更有甚者则直接复制粘贴打印上交应付了事。

为了改变以上所举的诸多不利局面,该课程把促进学生学养的内化作为课程考核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如上所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有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外,还特别进行课程考核评分的考核,主要有如下两个举措:

(1)调整平时成绩的观测范围和组成结构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该课程积极调整平时成绩的观测范围,淡化别的课程强调的“课堂考勤”分值,扩大平时成绩的组成结构,把别的公选课不太注重的交流讨论、参观展览、线上课堂、学习笔记、互动讲坛、学习心得等都纳入考核评分范围,不再用考勤来捆绑学生。线下教学时允许学生有正当理由请假,但请假的学生需到线上第二课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些举措的推行,不但没有学生无故请假缺课,有的学生反而要请专业课的假要来听这门选修课的线下教学。用课堂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2)以期末的课程学习总结和心得体会取代单纯的小论文写作

美育选修课的期末考核一般为考查,传统中用得最多的方式是开卷答题或写课程小论文。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鉴赏”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做法,把考核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认真梳理一个学期在该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总结自已的学习收获、心得体会上。实践证明,这些心得体会远比小论文来得真实可靠。学生在学习总结中道出了心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并且内化为艺术养份,促进了全面成长。如有学生写道:“选了这门选修课,大概是我上学期做得挺对的一件事。选这门课程时,我的想法是可以增加自己的文艺素养……但上完这学期的课程之后,我惊喜地发现,我收获的比我预想的多得多……”“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每个星期二晚上的这难得一次的课程都抱有极大的热情以及严肃的学习态度,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因为我很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生怕被浪费……”“……收获多多。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只在线下上了几节课,之前的线上教学虽然不能面对面和老师聊天,但是看到老师做的PPT和视频都很用心,感觉自己并不是简单地选一个课加学分而已,老师的重视让我也很重视这门课,我也很认真地学……”“在美术鉴赏课上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技巧,也让我了现了身边的美,更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还对该课程的授课教师、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各自的评判。如有学生写道:“美术鉴赏课是一堂可以让我完全放松的课……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渐渐感觉自己也有那么一丝丝的艺术细胞。我想像教师一样做一个优雅温柔、平易近人的人……”“我们每次都带着欣赏和享受的心情来上课,那真是很愉悦的时光。”……这些宝贵的反馈完全出于学生的自觉自愿,既有对课程主讲教师的肯定,也有对课程教学的客观评价,这些反馈无疑是一面面镜子,让主讲教师们获得鼓励,也鞭策着教师,激励着课程团队更加努力突显“优质”,打造“精品”“金课”。

二、形成课程特色,比赛屡获佳绩

经过几年的建设,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鉴赏”课程初获成效,并逐步形成鲜明的特色,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审美性的“思品课”:在教学内容上优选富含“思品”元素的题材。2.普式性的专业课:引领学生一步一台阶进入美术领域看、听、思、品、悟。3.情感性的文化课:美术作品借形传情,教师教学解形析情,以情育人。

由于具备这些特色,学生爱听、乐学,获得身心的愉悦、知识的增长、智慧的启迪。勤奋耕耘,必有回报,课程组在近两年的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美育教学改革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美育教师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