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思潮与流派对建筑创作的启示
——以皖北农宅创作设计为例

2021-05-27刘明利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堂屋思潮空间

刘明利,赵 桐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1 建筑思潮与流派及各时期建筑的表现

1.1 建筑思潮与流派

建筑思潮不仅指建筑的创作,还包括建筑理论著作、建筑评论等活动。所谓建筑思潮,只是对建筑流派的泛称,每个思潮下包含多个流派,各流派表现的侧重点相同,其创作的主旨思想也各具特色,但都是特定时期社会意识形态表现。

1.2 各时期建筑的表现

各时期的建筑表现都以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为基础,或是当时的世界认知,或表现某种社会意识形态为统治阶级服务,或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或是新的生活问题的出现,皆是新思潮开宗立派的基础。

西方建筑史从古埃及说起。古埃及的重要建筑为金字塔、太阳神庙等,这与古埃及人对当时的世界认知程度有着很大关系,这些建筑来源于其对太阳、山体等自然神的崇拜。古希腊建筑是古希腊人对完美的几何比例关系的极致追求,是极致的柱式,人的信仰通过崇拜神来体现,多为神庙建筑。古罗马建筑的发展得益于当时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哥特式建筑,尖券、玫瑰窗、高耸的塔尖等建筑特征,是天主教所信仰的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反映。洛可可建筑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的宫殿上,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思想。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由于钢铁、玻璃等新材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新材料新技术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建筑构造之间的矛盾。现代主义建筑简洁的营造方式,是为迎合二战后许多国家面对大量废墟急需快速建设的需求,是工业时代的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主义建筑这种缺乏精神与文化的建筑不满而产生的另一种需求,是后工业社会的建筑。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建筑复兴——固有式建筑也是为了满足国民党统治阶级的需求。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建筑形式及建筑思潮。现在是信息时代,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建筑正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是建筑思潮百家争鸣、争芳斗艳的时代。

2 皖北乡村民居的特征

皖北民居多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以院落组织群体空间布局,以堂屋为核心布置建筑空间,私密空间位于四角,公共空间串联私密空间,空间流线合理紧凑,建筑山墙多为人字形硬山墙,屋面为双坡屋面。建筑装饰色彩简洁,材料因地制宜,具有地域性。

3 建筑思潮与流派对皖北农宅创作的启示

3.1 创作启示

设计采用地域主义、新理性主义、高技派、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用类型学的方法,以传统村落布局、屋顶形式、建筑布局为原型,并对其进行保留、更新与发展。延续传统村落的文脉与肌理,继承传统院落的空间布局,保留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堂屋,传承传统的空间分布,保留传统的空间感受,传承场所精神,优化采光通风和隔热保温,延续传统建筑色彩与装饰,回收利用废弃的砖瓦、屋顶木架,使用绿色环保的生态材料,采用新型环保的结构形式——轻钢装配式建筑、集成化墙体,运用建筑太阳能、沼气池等一体化绿色技术及被动式节能技术。

3.2 具体表现

3.2.1 村落文脉——肌理

设计采用类型学原理,以传统的村落肌理为原型,延续了当地的建筑朝向,建筑坐北朝南,但不是正南正北朝向,而是采取了南偏东8°的朝向,以更好地获得日照和应对气候。此设计延续先人留下的建房经验,延续村庄肌理,传承村落文脉。乡村建筑应是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建筑融于自然,民居与树林、药材等相间。设计中每个组团都留有绿地,可作树林,可种药材。

3.2.2 空间布局——院落

以传统院落为原型,延续以院落为核心的空间布局,同时作进一步的发展。传统农宅房屋都是在水平面上建立,建筑的宅基地面积一般较大,皖北地区宅基地面积规定为160~220m2,为响应国家政策,节约土地,此次设计的宅基地面积为12m×16m,即192m2,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在宅基地减小、建筑面积增加的条件下,对院落采取垂直方向上的展开,在1,2层各形成1个院落空间(见图1)。

图1 延续传统空间布局分析示意

3.2.3 核心空间——堂屋

以传统的堂屋为原型,设计保留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堂屋。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堂屋的功能有所弱化,因此设计减少堂屋的空间面积,保留堂屋在中轴上的空间布局,核心位置没有变,可作祭祀、拜年、新婚敬茶等仪式活动使用。并增加客厅空间,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见图2)。

图2 继承和发展传统堂屋分析示意

3.2.4 空间分布——私密与开发兼顾

以传统的空间分布为原型,设计延续最为隐秘的四角布置卧室空间,为使用者提供私密性空间;而以空间流线串联起来的空间,如过道、庭院、堂屋、厨房等,更多的是进行公共活动,具有开放性特征。

3.2.5 空间感受——天人合一

以传统的空间感受为原型,设计延续传统的空间感受,建筑外廊屋檐使用坡屋顶,而不运用平屋顶,保留村民原有的空间记忆,同时采用自由落水设计,在屋檐下听雨水的滴答声,保留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3.2.6 采光通风和隔热保温

设计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优化开窗方式、植物配置,营造小气候。同时,回收利用废旧材料,使用适宜的技术创造品质生活空间。设计南北均有开窗,夏季可形成穿堂风,有利于通风散热。在植物配置上,南侧种植落叶树,夏季能提供阴凉,冬季不影响获得日照;北侧种植常青树,冬季可以阻挡北风。遮阳方面,采用外廊水平遮阳,在顶部利用废旧砖瓦设置闷顶层,给屋顶“戴帽子、打洋伞”以保温隔热。墙体使用新型集成材料,窗户采用气密性较强的窗户,保温性能较好。

3.2.7 建筑装饰与色彩

延续皖北建筑装饰简洁的特征,裸露混凝土面,或简单刷白色、灰色或土黄色涂料,不做过多装饰。建筑围墙可使用废弃红砖,或木材,或竹材,或现代铁栏杆,或混合使用,或高或低,或封闭或开敞,不做规定,建筑师做一半的设计,给出围墙范围线,具体的围合方式、砌筑方式由村民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给村民一定的自由空间,创造有趣及差异化的空间,可识别性高,富有乡土气息。

3.2.8 地域性本土材料的选择运用

设计回收利用废弃的旧砖瓦、旧木料,用旧砖砌筑围墙、花园;用旧屋顶做闷顶层,既隔热保温、增加储物空间,又延续乡村文脉。

3.2.9 新技术的运用

设计体现信息时代、高新时代,发展使用了绿色环保生态材料,采用新型环保的结构形式——轻钢装配式建筑、集成化墙体,具有结构安全、低价环保、健康舒适、工期短等优点。采用标准化建筑部品体系进行设计,主板、墙、柱、门窗都有基本的尺寸模数,力求用最少的建筑模数搭建多样的农宅空间,满足多种跨度空间的需求。运用建筑太阳能、沼气池、智能家居等一体化绿色技术,具有高技派的倾向。

猜你喜欢

堂屋思潮空间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空间是什么?
守 望
创享空间
板凳:平衡的世界
父亲的笑容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堂屋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