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乡愁保护研究
——以珠海市淇澳村为例

2021-05-27黄盈浩曾超国张曦兮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风貌相关者村落

黄盈浩,曾超国,张曦兮

(1.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2.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730)

1 相关背景

1)高速城镇化与乡土文化消亡 城镇化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时由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空间、村民组成等方面的变化,导致部分原有的乡土文化在城镇化的大浪潮中被冲击甚至消亡[1]。

2)保护体系对乡村风貌的关注 目前,人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保护方法愈发科学、保护措施日见成效,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其是乡土文化并未得到很好保护。近年来,我国对乡土文化发出“保护乡愁”的号召,呼吁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的山水脉络,使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

3)珠海市已开展的历史保护工作 近年来,珠海市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结合香山文化的历史传承,对包括淇澳岛在内的众多文化遗产、历史建筑开展《珠海历史文化建筑街区空间保护规划》《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规划编制、文史研究、文物保护、宣传推广等工作,并修缮香山古驿道文化遗产线路沿线的若干个项目。

1.1 什么是乡愁

1)概念 乡愁,早期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表达及情感方面的描述,主要讲述人们对家乡、故土、乡村等方面原有面貌的怀念或怀旧的特殊情感,后来逐渐被人文地理学、建筑学、旅游学等关注空间的学科在相关研究中进行特定描述,主要关注个体或人群对乡村聚落整体格局、特殊元素的怀念或怀旧[3]。

2)分类 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可结合人地关系的差异性将乡愁划分为“在乡念旧型”与“离乡思乡型”两类,其各自的产生原因及关注点有一定的差异。“在乡念旧型”主要是世代居住在当地的村民,在城镇化大潮的背景下,对同一片土地不同时期景观风貌的缅怀,思念过去与自身成长密切相关的村落格局、建筑形态。“离乡思乡型”主要是离乡游子脱离了故土后,面对外部生活环境变化的冲击,思念家乡特有风貌的情感,是地域差异性在情感中的投射。

3)组成要素 按照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乡愁的研究,把乡愁的组成要素分解为触发因素、载体要素、影响因素、情感测度因素等方面,既有描述心理情感的指标,又有关注物质空间要素的指标[4-5]。

1.2 保护乡愁的意义

1.2.1 乡愁是历史文化脉络的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我国城乡空间规划建设大多表现为追求山水与人居环境相融、天人合一的志趣,保护与乡村风貌相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成为维系村落布局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因素[6]。在城市化浪潮席卷之前,乡愁往往关注小农经济下人地关系的交织与构建,随后是对城市化冲击中时间追忆、故土缅怀以及人际交往陌生化的反思。

1.2.2 乡愁是联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纽带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工作的重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与人民之间互动的文化桥梁,而乡愁则是联系二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1.2.3 乡愁的维系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抓手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很多乡村出现了萎缩、凋敝的情况,让很多人失去了乡愁情怀。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乡愁,重视乡村振兴、社区营造以及小城镇建设,可成为处理乡愁这一集体情绪的重要手段。

1.2.4 乡愁的呈现是避免千城一面的重要措施

城镇的扩张应立足于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现状基础之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全面考虑留住乡愁的举措,实现城镇发展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融合,实现发展改变与保护遗存的相得益彰,建设更具文化软实力的空间。

2 相关研究

行为心理学在乡愁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的认知与空间中特色要素构建的主客观联系,以及人对该要素的情感变化。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1948年最早提出认知地图概念,阐述了认知地图是关于外部环境综合表象的概念[7]。随后,凯文·林奇1960年在城市意象理论中提出构成认知地图的五大要素(道路、标志、节点、区域、边界)[8]。

3 淇澳村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3.1 区域位置

淇澳岛位于珠江口内西侧珠海市东部,东与香港、深圳市隔海相望,南面水域与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相连,西面紧靠唐家湾大学园区与科技创新海岸,北与中山市毗邻。淇澳村是岛上唯一的村落,该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唐家湾镇的核心保护区,村内人文历史丰富,拥有苏兆征故居、白石街抗英炮台等7处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高校设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也鲜有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参与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很少强调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恰恰又是创新创业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广泛提倡批判性思维教育,将提高思维能力纳入有关课程章节,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作为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的主要目标。

3.2 空间特征

淇澳村东西两侧分别被望夫山及虎山包围,东南临海,西北部为湿地,整体呈现“海—围—田—村—海”交融的海岛型历史村落格局。村落肌理主要有散点式、街巷式、组团式、条纹式4种模式,核心地区建筑大多为组团式布局,外围地区建筑分布相对凌乱,无明显规律。白石街两侧保存了较多的清末民初建筑,其余地方大多为现代新建的村民自建房,村落建筑体量均较小,层数大多在3层以下。

3.3 存在的问题

1)核心区域保护工作受到挑战 淇澳村中的白石街是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最集中的特色街巷,我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苏兆征的故居便是白石街中重要的保护建筑。但近年来在白石街以南区域内的部分改建和新建建筑,在尺度、高度、形式和色彩方面与相邻历史环境不协调,破坏了原有的传统风貌,对淇澳村核心区域的保护工作造成较大干扰。

2)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淇澳村村民的地方根植性不强烈,影响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的塑造;此外,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干扰和破坏了古村落的生态环境。

3)存量建筑保护与利用成效不足 淇澳村仍有部分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未有效挖掘该建筑的潜在使用功能,传统村落乡愁保护较少考虑空间保护,村民参与程度不高、受益面不广,影响存量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4 研究方法

4.1 技术路线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特定项目的决策及开展存在重要利益关系的直接和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团体。本文尝试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珠海市淇澳村主要影响人群,并考虑不同人群对维系本土乡愁的诉求,提取与乡愁有关的物质空间核心要素,并构建保护格局(见图1)。

图1 技术路线

4.2 利益相关者分析

4.2.1 利益相关者组成

表1 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及利益关切程度排序

在此基础上,围绕乡愁保护这一特定研究主题,从文化和物质空间保育2个维度对重要程度排名靠前的几类群体作进一步分析,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该群体进行细化,分为“高影响力-高利益群体”“高影响力-低利益群体”“低影响力-高利益群体”“低影响力-高利益群体”4种类型,并形成利益相关者构成矩阵(见表2)。

表2 利益相关者构成矩阵

4.2.2 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空间关注点

调查结果显示,当地村民认为村头的古树名木、古井、牌坊、街巷、古建是乡愁的主要物质载体;相关管理部门关注村落整体风貌、周边新建改建项目的建筑风貌体量尺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要求;外来投资者对乡愁的关注相对比较淡薄,一般比较关注村落原真性和风貌特色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化为营业收入;离乡游子与当地村民的关注点基本一致,但与之相比更强调文化传承在物质载体的体现;游客缺乏乡愁的代入感,一般倾向于了解具有历史价值和故事的古建筑,并感知与游客自身生活环境不一样的乡土文化。

5 保护方法与措施

5.1 保护方法

1)提取核心要素构建空间格局 根据利益相关者空间关注点的不同,结合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提取与乡愁有关的核心要素构建保护空间格局,包括由山水林田湖草组成的乡村整体风貌、进出村落的门户位置、街巷交织而成的村落空间格局、建筑围合的生活节点、人们聚集的活动场所、重要构筑物等[9]。

2)采用微更新开发保护模式 考虑到村落传统风貌和历史记忆保护的要求,淇澳村不宜采用拆建及大规模改建手法,宜通过微更新的开发模式对与保护格局存在一定冲突的区域进行改造[10],一方面将消极空间变为积极空间,另一方面重新修复历史记忆在物质空间延续性的物质载体[11]。

5.2 保护措施

1)开发与保护并存 对于采取“非博物馆式”保护的地区[12],开发与保护辩证统一。发展的同时不能过度开发和盲目改造,否则对历史文化载体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造成破坏,历史文脉也会因此而中断[13]。

2)提升参与者怀旧体验 除解决当地村民的开发与保护矛盾之外,还要兼顾外来参与者的怀旧体验,历史资源凝聚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特定地域的人类劳动价值,其差异性共同组成所有人类群体的智慧结晶[14]。

6 保护空间格局体系

6.1 定面

面域空间主要提取淇澳村中最能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白石街两侧延伸的空间作为保护对象,分析村落两侧建筑肌理,在保留有价值建筑的基础上对建筑质量和风貌较差的建筑进行整治,再结合当地村落和旅客的步行需求重新梳理慢行系统,最后以微改造的方式植入符合多主体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开敞空间(见图2)。

图2 白石街建筑肌理重构示意

6.2 定线

线性空间方面主要关注淇澳村天际线所形成的整体风貌,结合现有的“海—围—田—村—海”独有的海岛型历史村落格局,分析白石街等街巷的空间尺度,重点考虑村内新建、改扩建建筑的体量控制,结合景观通廊的要求合理制定管控的建筑限高,形成“院中有宅,宅旁有园,园里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的村落空间[15],把相关的要素共同组成独特风貌综合体(见图3)。

图3 村落建筑高度控制示意

6.3 定点

点状空间方面主要结合面域空间及线状空间关注的重点节点改造,以及位于村落门户位置和主要地点的标识系统。其中,重点节点改造既需维系原有的村落空间格局[16],也需兼顾外来投资者、游客的需求植入适当使用功能,如结合消极空间的改造植入游客服务点、餐饮店、特色产品销售点等。本次研究选取了白石街牌坊入口南侧区域进行修缮改造,结合院落式设计形成更具活力的新型民宿和居民点(见图4)。

图4 节点改造平面示意图

本次研究还提出结合淇澳村村头、村尾设置2处门户节点设计,以提升认知空间的标志性。标识系统规划方面则通过建立识别系统、方向系统、空间系统、说明系统、管理系统等5个相互联系的子项,以强化相关人群对空间认知的联系。

7 结语

乡愁的保护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正视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必须开展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图面的记录,而是要深挖历史,寻找历史印记的物质空间载体,科学有效地保护联系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纽带的乡愁要素。基于物质环境要素的乡土元素提取、重要空间格局维系、周边环境要素保护成为乡愁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需要正确引导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正视各方合理诉求,并结合乡村共同缔造活动、民间自愿团体社会实践等建立保护项目行动计划,分年度有组织、有步骤地推动项目实施。

猜你喜欢

风貌相关者村落
包裹的一切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