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交叉口拥堵及缓解对策探析
——以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与十梓街交叉路口为例

2021-05-27崔岐峰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交叉路口信号灯高峰

薛 莹,崔岐峰,辛 奕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1 研究背景

1.1 区位条件分析

人民路是苏州市南北主干道之一,承担了苏州城尤其是古城内大部分南北交通流。十梓街西段是苏州市传统主干道,位于苏州古城区,穿越凤凰街至人民路,与人民路西侧的道前街相连(见图1)。

图1 交叉路口区位

1.2 道路现状分析

人民路由南向北为2车道,由北向南为4车道,其中1条为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往东为十梓街,向西为道前街。十梓街由东及西为3车道,由西及东为2车道;道前街由东往西为2车道,由西往东为3车道。由此可见,该交叉路口处连接道路均为非均衡断面,交通组织混乱复杂(见图2)。

图2 交叉路口平面

2 拥堵现象

2.1 拥堵现象分析

通过百度地图热力图观察和现场调研,发现该交叉路口在 9:00—10:00、17:00—19:00 即早高峰和晚高峰 2 个时段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以及行人流量剧增,拥堵现象较为严重。

2.2 拥堵程度分析

通过早高峰和晚高峰期间1个交通信号灯等待车辆总数以及通过车辆总数,观察该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以及拥堵程度。在早晚高峰时段随机抽取观察4组数据,取平均数即为最终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 早高峰时段车流量统计

表2 晚高峰时段车流量统计

由表1,2可知,该交叉路口在高峰时段通行压力大。红灯亮起时等待车辆较多,所有等待车辆不能在绿灯亮起时一次通过,后方车辆等灯时间较长。交通压力表现明显,一次通过率较低。

3 拥堵原因

3.1 客观因素

3.1.1 汽车保有量增多

如今,汽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苏州市汽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城市交通以车为主,路权分配也以机动车为核心。虽然道路变宽、车辆性能变好,但城市却越来越堵。

3.1.2 职住不平衡,早晚高峰集中出行

该交叉路口位于姑苏区古城内,交通复杂。古城居中,要承受苏州城东南西北各方压力。很多居民居于古城,去新区或者园区上班,职住分离,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集中出行,使古城内道路不堪重负。

3.1.3 公共交通利用率低

私家车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方式,公共交通使用率低。主要原因是公共交通网络不完善,人们通过公共交通无法直接到达目的地,城市出行的“第一公里”或“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以及公共交通等候时间长、需换乘、总消耗时间长等原因,使得公共交通出行成为苏州市民出行的备选。

3.2 主观因素

3.2.1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

该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无时间提醒,使得行人或司机不能在信号灯亮起前做好心理准备。司机等绿灯亮起时才开始起步准备,行人通过时也无法预判绿灯剩余时间,通行效率大大降低。

3.2.2 古城道路宽度较窄

作为城市的主次干道,人民路、十梓街以及道前街的道路宽度为25~40m,对于城市交通性道路而言,宽度较窄、车道数量有限,而且无法开辟单独的右转车道,使得右转车辆和直行车辆一起堵在路口,通行效率大大降低。

4 缓解措施

4.1 宏观调控

4.1.1 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提高城市支路利用率

该交叉路口位于苏州市古城内,古城区街巷较窄、机非混乱,又被路边停车和摊贩占据。因此,古城内道路尤其是支路利用率并不高,原本就已经偏窄的道路,加上路边停车的缘故,机动车更是“寸步难行”,只能选择比较宽阔且数量有限的主次干道通行。由于古城内道路格局形成已久,拓宽道路工程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合理规划解决古城停车问题,提高支路通行效率,缓解主次干道交通压力。

人民路和十梓街西段均为城市主干道,承担了大量人流车流,通过整治锦帆路、五卅路、公园路、西美巷等支路,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分担主干道交通压力,减少交叉路口等灯车辆,缓解交叉路口通行压力,从而改善拥堵问题。

4.1.2 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及公共交通利用率

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使公共交通出行成为苏州人民出行的首选方式。地铁和公交是公共交通出行的两大主要方式。

1)完善地铁布点,解决公交车“难等”问题,改善居民使用体验。

2)建设P+R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通过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等公共交通抵达目的地的方式,解决出行“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公共交通更灵活地融入城市交通体系,从而提升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4.1.3 优质资源均衡分布,缓解古城交通压力

苏州古城内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较优,使得姑苏区以外居民常常舍近求远,前往古城内求医求学以及进行娱乐活动,从而增加了古城内的交通压力。因此,均衡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提升新区等其他地区的吸引力,使不同区域居民的需求能够就近得到解决,可以减少居民出行距离,降低古城交通流量,从而缓解交通压力。

4.2 内部优化

4.2.1 调整交通信号灯

对交通信号灯增加时间提醒,可以使司机在绿灯亮起之前做好起步准备工作,用最短的时间通过交叉口,提升绿灯时车辆的通过率。同时,行人也可根据时间提醒预估自己在绿灯时能否顺利通过斑马线,促使行人加快脚步,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斑马线,减少安全隐患,提高通行效率。根据高峰时段的车流量观察,该交叉路口车流量表现出一定的潮汐规律。根据规律调整交通信号灯相位,使交通信号灯能更好地组织交通流,提高各车行道行车效率。

4.2.2 调整道路横断面

古城道路格局已经成熟,道路拓宽比较困难,只能微调道路断面。在此之前,人民路已经经过一轮整治改造,古城交通拥堵现象虽有所改观,但仍然十分严重。针对该交叉路口,可以将绿化隔离带换成护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4.2.3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交通管理

交通拥堵会增大交通事故发生率,而交通事故的发生会使城市交通更为拥堵。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从另一方面缓解交通拥堵。同时,可以加强交通管理,在高峰时段进行必要的交通指导,引导复杂的交通流,维持交叉路口交通秩序。

5 结语

通过城市中一个小小的交叉路口,聚焦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交叉路口作为交通瓶颈,面临多方压力和多重问题,因此不得不引起重视。而城市当中类似于该交叉路口的交通瓶颈数不胜数。以小见大,从解决一个交叉路口拥堵问题开始,探寻缓解整个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提升城市交通整体效率。

猜你喜欢

交叉路口信号灯高峰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石庆云
高PG等级沥青及其混合料在交叉路口中的应用研究
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为什么选这三个颜色?
安装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
雨天早高峰,自在从容时。
无人驾驶汽车在交叉路口的避障规划
基于车-车通信的协同交叉路口碰撞预警系统
基于农村主路交叉路口优先右转汽车的碰撞预警系统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