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公平视角下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2021-05-27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王茂吉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城市公园公平性

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王茂吉

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由基础的物质需求向更高品质生活转变,未来城市更注重高品质发展和生态本底建设,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为导向。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空间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具有生态、娱乐、休憩、社会文化等功能,能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活动场所,对有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益。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和公共资源,其本身包含资源公平公正分配的属性。国内外对于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的研究主要经历地域均衡、空间公平、社会公平3个阶段,着重从“地的公平”和“人的公平”2个角度进行研究[1]。地域均衡关注的是各地域之间公园绿地分配是否平等;空间公平主要关注人口分布与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空间匹配情况,获得公园绿地的机会是否平等;社会公平则更注重不同群体对于公园绿地获取的公平性问题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公平性相关研究主要从可达性、供需关系、服务水平、社会绩效等角度进行,通过需求指数、可达性、公园服务面积比与人口比、社会绩效指数、基尼系数等指标,利用双变量、空间叠置、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公园绿地的社会公平性进行研究[2-12]。

国内学者通过可达性模型对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进行评价,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定量分析克服阻力到达公园绿地的时间及距离成本,通过空间可视化表达分析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常用于测量可达性的方法包括缓冲区法、最小邻近距离法、网络分析法、引力模型法、费用加权距离法、两步移动搜索法等。网络分析法考虑实际路网影响,以交通网络为基础,测量某种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的出行成本,分析结果较为真实。

从公平性视角分析公园绿地服务的研究逐渐由空间公平转为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公平,更侧重探讨弱势群体享有公园绿地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大多数研究中,其中针对弱势群体主要从年龄和外来人口2个方面进行研究,很少将城市公园可达性与社会经济属性关联。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大,由于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和房地产市场分化,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出现居住空间分异现象[13]。

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为研究区域,以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以住宅价格水平反映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公园可达性水平与居民社会经济地位空间分布情况,研究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城市公园可达性差异、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及社会公平性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城市公园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1.1 研究区概况

成都市作为公园城市建设先锋,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2018—2035年)》,城市未来以绿色为底,围绕“人、城、境、业”四大维度,构建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绕城高速对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两侧物流有较明显的阻隔和分割作用,本次研究结合道路交通、行政区划,研究范围为绕城高速以内的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包括武侯区、金牛区、青羊区、锦江区、成华区,以5个区的行政边界为研究边界。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城市公园 根据成都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公布的成都市城市公园基础数据统计信息,成都市拥有80个城市公园,包括47个综合公园、17个专类公园、16个社区公园。本文将研究范围内的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研究范围外的城市公园也会为研究范围内人群提供生态、游憩、休闲等服务,公园服务半径500~3000m,故将研究范围向外缓冲3000m所包含的城市公园纳入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采用的成都市公园绿地数据通过百度地图API接口爬取2020年成都市公园POI及公园出入口,与成都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公布的成都城市公园基础数据统计信息进行核对,最后选定26个综合公园、11个专类公园、13个社区公园,共计50个城市公园(见图1)。

图1 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公园绿地空间分布

2)居住小区及房价 通过在安居客、链家等网站爬取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居住小区POI信息,通过数据清洗,去除重复及无效数据,获取点状数据5121个居住小区。按照抓取的房价信息将居住小区根据自然断点法分类取整分为5档,分别为低档(<12000元/m2)、中低档(12000~17000元/m2)、中档(17000~22000元/m2)、中高档(22000~31000元/m2)、高档(≥31000元/m2)居住小区。

3)其他数据 包括成都市分级路网、区行政边界、人口等数据。分级道路网数据来自城市数据派,区、街道行政边界来自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以上收集到的所有数据信息都转换成统一的“WGS 1984”坐标。

2 研究方法

1)可达性 基于GIS网络分析法,以道路交通网络模型为基础,以居住小区为起始点,城市公园出入口POI为目的地,模拟现实交通情况,通过OD成本矩阵模块,测量不同交通方式下居住小区到达城市公园的最小时间成本,以此表征居住小区的公园可达性水平。居民获得公园绿地的主要交通方式中,步行和骑行出行费用低且绝大多数居民都能使用,故本文主要研究步行和骑行2种交通方式下居住小区的公园可达性。其中步行方式按照1m/s,骑行方式按照12km/h,相关研究表明步行5~10min最佳,超过30min出行体验感极差[14],以30min为时间阈值对居住小区可达性进行评价。

2)GIS空间分析 利用GIS中空间插值、莫兰指数、热点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于居住小区住宅价格空间特征、空间自相关性、不同房价居住小区空间聚类情况进行可视化表达及特征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居住小区价格及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

3.1.1 居住小区价格空间分布特征

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住宅价格均价15569元/m2,居住小区住宅价格大部分低于17000元/m2,主要集中在12000~17000元/m2的区间,占比45.5%。将呈离散状态的带有住房价格信息的居住小区点状数据,通过克里金空间插值得到区域房价区域空间格局(见图2)。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居住小区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呈小集聚、非均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心区域高于边缘区域、南部高于北部;高档居住小区集中零散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中高档、中档居住小区主要分布于南部的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的三环内,北部金牛区、成华区主要为中低、低档居住小区。借助ArcGIS中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工具[15],莫兰指数为0.308,Z值得分为142,P值为0,说明居住小区房价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该数据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对居住小区房价数据通过ArcGIS中的热点分析进行空间聚类特征分析(见图3),高值的Z值主要大于1,低值Z值得分主要在-1~0,呈现出高值/高集聚、低值/低集聚特征。

图2 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房价空间格局

图3 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房价空间聚类格局

3.1.2 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特征

相较不同价格居住小区小集聚、非均衡的空间格局,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均匀,呈离散分布状态。整个研究区域综合公园数量多、面积占比大,占城市公园总面积的48%。根据不同公园服务半径、《成都市公园城市设计导则(试行稿)》《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相关研究,确定各类城市公园服务半径,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为500m;综合/专类公园按照公园面积小于5hm2为1000m,5~10hm2为2000m,大于10hm2为3000m。以城市公园出入口为起始点,通过ArcGIS网络分析中的服务区分析法得到城市公园的服务半径覆盖分布情况(见图4)。

图4 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公园服务半径覆盖格局

不同住宅价格级别的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从高档到低档小区逐级降低,各级居住小区间高档与中高档居住小区之间差异相对较大(0.9~2.9min),中档与中低档间差异最小(0.1~0.2min)。骑行方式下,各级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均较好(<10min),不同住宅价格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可达性无较大差异,低档比高档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仅增加2.8min。步行方式下,不同住宅价格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可达性差异较明显,低档比高档居住小区多6.2min,低档居住小区平均公园可达性为26.2min,步行出行体验感较差。

3.2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可达性分析

3.2.1 骑行方式

基于网络分析法得到各小区骑行方式下的公园可达性水平,整体可达性较高,平均在7min左右(见图5)。其中可达性低于10min的居住小区(3916)最多,占总居住小区的76.5%,其次是10~20min的居住小区,约占22.5%,可达性大于20min的居住小区极少。骑行方式下居住小区的公园可达性整体呈2个半圆向外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由天府大道、人民南路分为2个圈层,中心区域整体优于外围区域,其中成华区二环以内、青羊区、锦江区三环以内的公园可达性最佳。

图5 骑行方式下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分布

3.2.2 步行方式

基于网络分析得出各居住小区步行方式下的城市公园整体可达性较差,平均为24.5min(见图6)。其中可达性超过30min的居住小区(1595)最多,约占总居住小区的31.1%,其次是可达性在10~20,20~30min的居住小区,分别占29.3%和26.7%,可达性小于10min的居住小区最少,占总居住小区的12.9%。从空间分布情况可看出,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总体呈“中”字形格局,由天府大道、人民路沿线分割为东西2个圈层,中心区域整体优于外围区域。青羊区、成华区二环以内步行可达性较好;研究区外围区域、天府大道及人民路东部可达性差,主要因为中心区域道路沿线公园数量较少,天府大道、人民路作为主要干道,虽周边大型综合公园能保证服务覆盖情况,但缺乏小面积的城市公园作为补充。

图6 步行方式下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分布

3.2.3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

不同住宅价格级别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从高档到低档小区逐渐增强。骑行方式下,不同住宅价格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可达性无较大差异,低档比高档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仅增加2.8min,整体公园可达性均较好(<10min)。步行方式下,不同住宅价格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可达性差异较明显,低档比高档居住小区多6.2min,低档居住小区平均公园可达性为26.2min,步行出行体验感较差。可看出,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更有机会享有城市公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的城市公园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空间分布的不公平性。

4 结语

本文基于网络分析法,以居住小区到达城市公园的最小时间成本表征公园可达性,以居住小区房价反映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研究公平性视角下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公园可达性整体呈“中”字形格局,天府大道、人民南路中间分割,中心区域整体优于外围区域;城市公园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空间不公平。

通过大数据与ArcGIS空间技术可直观分析公园可达性与居住小区住宅价格之间的宏观特征,但由于公园绿地矢量数据、游园等数据难以获得,可能对城市公园服务面积、可达性测量存在少许影响;由于体现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人收入等数据难以获取,通过居住小区住宅价格反映社会经济地位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城市公园公平性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机构投资者与并购溢价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