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 奋力开创湖北审计事业新发展格局

2021-05-27

审计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

一、2020年和“十三五”审计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面对惊心动魄的大战大考,全省审计机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统筹疫情防控和审计工作,与全省人民一起,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共同走过了一段气壮山河、刻骨铭心的伟大历程,助力全省打赢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为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了审计力量,体现了审计担当。全省共审计4612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02.56亿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紧扣审计机关政治属性,坚持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要求,严格执行重大工作情况向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度,报送请示、报告和信息等310多份,领导批示1100多篇次。加大交办、批示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力度,完成交办任务1300多项,办理批示件1100多次,上报督促整改落实报告170多份。各地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130多次,听取汇报340多次,审议通过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事项440多件,党领导审计工作更加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紧扣“六稳”“六保”,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全省组织开展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就业优先、减税降费、企业复工复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新增财政资金、重大项目推进等审计,及时纠正问题金额110多亿元,促进政策措施落地落细。

(三)紧扣提高资金绩效,开展财政审计。各级审计机关围绕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组织实施预算编制及执行审计,重点揭示预算执行进度、资金绩效、“三公”经费、往来账款、资产处置、资金整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审计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财政资金统筹、盘活存量资金280多亿元。

(四)紧扣“三大攻坚战”目标,开展扶贫、金融和资源资产相关审计。组织完成90多个市县区的扶贫审计,抽查资金590多亿元,涉及项目7700多个,促进巩固脱贫成果。组织450多个市县、部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落实。组织40个市县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管理和融资担保公司审计,促进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服务实体。

(五)紧扣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开展疫情防控和资金款物审计。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全省审计人员闻令而动,迅即行动,勇当迎难而上的“逆行者”。一方面,安排140多个审计组、900多名审计人员,对全省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进行专项审计,及时督促整改不规范问题,管好用好防控资金物资;另一方面,内抓严防死守,外抓下沉服务,在疫情防控主战场和疫后重振一线,克难奋进、砥砺实干,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审计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

(六)紧扣民生民利民享,开展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坚持为民宗旨,组织社保基金、教育、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十余类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严肃查处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资金管理不规范等违规金额300多亿元,促进惠民政策落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七)紧扣权力规范运行,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省审计1393名领导干部,查出问题金额近300亿元,其中,省厅直接审计75名,查出问题金额30多亿元。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客观审慎评价发现的问题,鼓励干事创业。深化审计结果运用,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

(八)紧扣“治已病、防未病”,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全面整改。微观入手,加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督促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促进被审计单位采纳审计建议9000多条,制定整改措施2000多项,各地审计整改率均达到90%以上,高票通过各级人大满意度测评。宏观着眼,加强审计情况综合分析,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建议,积极服务宏观决策,整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源头铲除滋生问题的土壤。

(九)紧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三立”指示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压实“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自觉接受监督,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加强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培养,组织6类17个项目培训,培训2100余人次,强化审计干部多岗位历练;加强质量管控,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确保审深审透,审计项目荣获审计署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位居全国前列;加强审计创新,推行“1+N”组织方式,推广常态化大数据审计,既做到审计全覆盖,又实现最多只审一次目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回望过去一年,挑战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我们忠实履职、竞进前行、不负重托,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书写了审计新篇章。这是党领导审计工作全面加强的五年。全省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116个审计委员会组建,完善制度300多个,认真落实各级审计委员会工作要求,做到党指向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这是审计监督职能全面释放的五年。全省审计调查3.3万个单位,查出问题金额1900多亿元,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000多亿元,上报审计情况和信息批示采用近4万篇(次),其中省领导批示530多篇(次)。这是审计工作全面创新的五年。出台审计融合发展意见,提出“六个统一”的审计理念,明确审慎评判20种情形,探索政策跟踪、大数据审计、“1+N”组织方式等经验20多个,开展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深化审计审理,审计质量不断提升。这是审计系统效能全面提升的五年。坚持系统观念,整合审计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开展大型项目2500多个,加强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和业务指导,激活审计工作新动能。这是审计自身建设全面夯实的五年。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干部能力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审计文化建设,审计干部队伍能力日益增强,审计工作环境日益改善。

过去五年,湖北审计工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主要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省委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署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省审计干部的奋力拼搏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审计理念思路、组织方式、干部素质与新时代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人少事多的矛盾突出,审计全覆盖的深度、质量、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内容不聚焦、审计成果层次不高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二、“十四五”时期我省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省委审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从湖北实际出发,部署了我省审计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全省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迅速行动,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奋力开创审计事业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新贡献。今后,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把握党管审计的最高原则。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党管审计是审计机关的最高原则。要坚决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审计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严格执行重大工作情况请示报告、审计项目计划报批等制度,建立完善审计委员会决定重大事项、主要领导批示的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等制度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各级审计委员会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到党指向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为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

(二)准确把握审计法定职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审计机关法定职责。要恪守审计权力边界,聚焦主责主业,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要围绕“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加大财政资金、政府债务等审计力度,整治违纪违规行为,盘活存量资金,促进财政安全运行和提质增效;要将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作为重要目标任务,完善与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贯通协作机制,严肃揭露和查处滥用职权、贪污受贿、骗取侵占、奢侈浪费、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围绕稳住经济基本盘,聚焦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等重大发展战略,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揭示经济运行、财政收支、金融投资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推动财税体制、国企国资、投融资体制等改革落地见效,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高质量发展的“护航员”。

(三)准确把握审计全覆盖内涵。要摒弃片面追求审计数量、面面审到的狭隘思维,研究制定审计全覆盖实施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补充作用,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无禁区震慑。要建立健全审计对象库、项目库,加强审计计划管理,统筹安排中长期项目计划,探索完善“重点部门年年审、一般部门两年审一次、一审审两年”方式,实现有步骤的动态全覆盖。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确保全覆盖审计的资金规模,做到既注重质量,又兼顾效率。要坚持查出问题、反馈问题、整改问题并重,实现审计职能全覆盖。要严格落实审计整改记账销账制度,压实审计对象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审计部门跟踪督促责任,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要加强审计情况综合分析和反馈,深入揭示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更高层次服务宏观决策。

(四)准确把握审计质量生命线的要求。要牢固树立“没有问题就没有质量、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的责任意识,探索开展“研究式”审计,把研究作为前置准备,把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要求、规划计划、预算安排等研究透彻,精准锁定重点,靶向发力,审深审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审计法治建设,推进审计执法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审计执法各环节质量管控,防范审计风险。要开展审计项目效能考核,做好项目后评估工作。

(五)准确把握创新核心地位。创新是湖北审计事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要破除与新发展阶段要求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审计工作放到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审计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指南。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审什么就评什么,审到什么程度就评到什么程度,客观审慎,容错纠错,为担当者担当。要强化审计资源整合,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坚持“一个地方(单位)一年最多只审一次”,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要加快“金审三期”建设,构建全省审计信息化工作平台,探索推广实用型大数据审计模式,拓展大数据、非现场审计领域,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要尊重基层首创,紧紧抓住审计署通山县基层联系点的“东风”,探索破解“人少事多”等制约基层审计机关发展的瓶颈,为全省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示范样板。

(六)准确把握“三立”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三立”的指示精神,是全面加强审计机关建设的根本遵循。以从严为主题强化党的建设。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将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推动党建工作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以能力为核心强化队伍建设。积极打造学习型审计机关,完善分级分层集中培训制度,突出实战实训,全力提升“能查、能说、能写”的专业能力,着力养成专业精神。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打造忠诚纯洁可靠的审计队伍。以实干为标准强化作风建设。坚持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弘扬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浮躁情绪、功利思想,坚决刀刃向内,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第三状态,以自我革命精神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以长常为抓手强化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之以恒,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强化审计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坚持廉政巡查全覆盖,实行违纪违规问题“一案双查”、责任倒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及审计“四严禁”“八不准”,守牢廉洁底线。

三、扎实做好2021年审计重点工作

2021年,全省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审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部署要求,全面忠实履行审计法定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更好服务我省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大局。

一是聚力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信息化建设工程、税收征管和乡村产业发展等审计,推动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聚力推动财政收支提质增效。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财政收入、政府债务等审计,促进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提高资金绩效。三是聚力推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开展社保基金、公共卫生补短板、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审计,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聚力推动加强企业和金融监管。开展农商行资产负债损益、地方储备粮、城际铁路运营损益等审计,促进优化国有资本管理,防止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五是聚力推动重大建设项目规范管理。开展重点投资项目、国外贷援款项目、对口援疆等审计,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投资绩效。六是聚力推动强化权力监督与制约。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新征程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的一年,全省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要振奋精神,接续奋斗,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省“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审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本文根据2021年2月6日湖北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德刚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内容有删减。)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
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审核与审计工作的思考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内部审计工作助力钢铁企业发展的实践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西省省长刘奇对审计工作的五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