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

2021-05-26邱家焕

兵团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具有严密的结构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成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安排;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思维方法,构成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实践路径;这些论述既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精深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理论之源,又提高能力以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解答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之问。

[关键词]重大风险;结构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2—0011—07

[作者简介]邱家焕,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执政兴国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党的责任与担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作出了战略部署,形成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为党和国家从容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引、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行动依据。这些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精实的结构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

一、结构逻辑:“五位一体”的战略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宏大布局。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局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风险防控始终,把风险防控工作控制在安全机制内运行,切实维护国家安全。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构建集政治安全等11个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强调“我们要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总體国家安全观列为基本方略。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中国抗疫经验,明确指出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内外形势的总体考量,是对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扬弃,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充分利用发展成果巩固国家安全,又要竭力创造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环境,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二)以增强忧患意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用三个“要一以贯之”阐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主要路径。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安委会上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3]“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4]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战攻坚战持久战,要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曲突徙薪,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把工作做在前面,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以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5]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剖析了防范化解政治等七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并明确了相关要求。他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6]坚持底线思维,是应对发展环境复杂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治理智慧。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直面风险挑战,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优解。

(四)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承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职责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承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职责。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7]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他还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8]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9]科学研判、有效应对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亟须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五)以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团结合作应对重大风险

打造人類卫生健康共同体,团结合作应对重大风险。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出:一要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全力搞好疫情防控;二要加大对世卫组织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三要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非洲国家支持,帮助他们筑牢防线;四要完善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五要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复学,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六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10]2020年6月,我国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记录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11]。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是必由之路,也是人间正道。

二、实践逻辑:“三大定律”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了当前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目标要求。深入把握这些目标要求,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方法论指引。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是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制胜法宝。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战胜重大风险挑战、夺取发展安全双胜利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国情、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应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团结带领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显然是不现实的。突如其来的重大风险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要统筹推进风险防控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关键靠党的把舵领航。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项事业和工作有序开展,一系列重大风险被化而解之,无数艰难险阻被迅速攻克,创造出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中心地位。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能力和定力,切实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制度体系的关键抓细抓实,把党中央系统的、全面的、整体的规划部署到应对重大风险的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一竿子插到底”。二是建立健全党领导重大风险防控的体制机制,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调动必要资源、科学排兵布阵,以便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重大风险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战胜风险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具有高效的组织力、动员力、协调力,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打出强有力的“组合拳”。风险挑战往往结伴而行、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善察大势、善谋全局的系统思想,以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尤其是在制定应对重大风险的行动方案时,不但要考虑本地的实际需求,而且要兼顾对重点区域、甚至对全国的作用,杜绝地方保护主义等阻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不当言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为有效应对重大风险锻造坚实堡垒。

因此,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是贯穿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红线。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风险性和人民性相统一。风险是人的一种存在状态,风险性是人类实践的根本特性,人民性是党最鲜明的底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核心思想,要求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还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应对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把唯物史观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并将其融入重大风险应对全过程,强调“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12](P15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应对重大风险的价值内核。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相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当中最硬核的内容。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全,人民安全巩固国家安全,二者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必将不惧风险,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明确各大领域各项层面各个环节国家安全的指导方针。[1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把自觉维护人民安全作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的根本追求,努力实现人民全体安全和个体安全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作为基本遵循,推动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行稳致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物质财富增长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统一。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中,既会产生因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索取而造成的风险和危机,如生态破坏,也会产生因生产过程中带来的有害伴随物而造成的风险和危机。实践所产生的风险后果并没有因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得以有效控制,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和风险后果扩大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两者不再紧密联系而是相互割裂,并且实践越发展,分裂越严重。[14]在追求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破解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两难”悖论,使物质财富增长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应对重大风险的关键在于确保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培育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此增强国家安全群众基础,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共筑最大同心圆,从而聚力构建大安全格局,使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成为重大风险应对的“支点”。

(三)坚持科学思维方法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其中主要是以战略思维等六种思维来论述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应对重大风险,具有深刻而又丰富的方法论意义。

科学思维方法的整体考量。第一,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总体性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戰略思维蕴含系统性、综合性、合作性、持久性与共同性等思维特质,具有未来导向。第二,历史思维主要体现在发展性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我国重大风险防范的历史规律,汲取其智慧和力量,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思想。历史思维启示我们要以唯物史观分析思考重大风险问题,探索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重大风险防范规律。第三,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矛盾性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方面之间,各方面内部之间相互作用,譬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发展与安全辩证统一,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12](P201)。这启示我们要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正确认识风险,要以“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处理重大风险问题。安全与发展同处一个矛盾体,我们要有“善弹钢琴”的艺术去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风险难题,促进发展与安全向好的一面“转化”。第四,创新思维体现在创造性上。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以创新思维不断解决当下涌现出来的诸多风险难题,其内涵和外延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第五,底线思维体现在原则性上。底线思维是应对风高浪急的“压舱石”,具有预见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告诫我们要着眼于防患未然、化危为机,防控那些阻碍改革发展的系统性、全局性风险,平安迈向新征程。

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考量。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相互联系,不可替代,统一于应对风险的实践中。首先,战略思维立足全局的高度,用前瞻性的眼光整体部署重大风险防范,而底线思维则从坏处入手,通过向好的一面转化来规避重大风险。这两者密切配合,共同筑牢应对重大风险的防线。其次,创新思维渗透于其他科学思维之中,体现了思维之间彼此交融的整体性关系。创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不独立于且渗透于其他思维之中的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与其他科学思维方法彼此作用,相得益彰地为应对重大风险提供方法论指导。再次,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相互交融。譬如,既注重自身安全,又注重共同安全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要以战略思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既能抵御全球重大风险,也能防止国际风险演变成国内风险、强化自身安全,这又体现了辩证思维。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密切关注风险间的联系,防止其演变和转换。所以,我们要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审视风险,统筹协调各类防范工作,杜绝木桶效应发生,根绝全局防范工作因局部工作失误而前功尽弃的情况出现。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些科学思维方法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重大风险问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实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所在。

三、价值逻辑:精深理论之源,解答现实之问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各类风险挑战也在加速积聚,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应运而生。作为应对重大风险的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并为当今和未来社会提供了治险良方。

(一)精深理论之源: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系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科学回答人类命运的中国方案。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和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一是坚持和运用了辩证的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辩证唯物论,遵循风险运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风险规律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分析了社会各个领域面临的风险的根源及表现形式,指明了防范化解风险的科学路径,构建了中国特色风险理论体系。

二是坚持和运用了唯物的辩证法。事物都由对立统一的矛盾组成。社会主要矛盾已从“我饿”到“我怕”。现代化风险促使传统社会向个体化社会转型。在个体化社会中,人们逐渐丧失了原先固有的社会网络和角色模式,被限制和要求在现代社会制度下活动,人们需要独自面对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唯物辩证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他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15]

三是坚持和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新的发展实践催生新的发展理念。风险理论起初是以社会学理论公之于世,但现在已大大超越了社会学范畴。风险并不是某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单从社会学视域研究和把控风险不足以全方位展现风险的历史本质,我们还应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风险进行研究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揭示其本质。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我们研究和把控当前风险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指导风险攻坚战不断取得成功。

2.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和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一是坚持和运用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势引起中国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通过反思现代化发展认识到,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正是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根源。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虽然在短期内缔造了工业化社会,但是也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等风险难题。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16]

二是坚持和运用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中华民族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靠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17]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1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动员、组织、凝聚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为打赢重大风险指明了制胜之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推动疫情防控态势向上向好。实践再次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面对生死考验,亿万中华儿女不畏惧、不退缩,将个人冷暖同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献计出力。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重大风险应对的有效途径,充分激发蕴藏在亿万民众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伟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三是坚持和运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18]统筹经济发展和重大风险应对,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避资本主义私有制固有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制度公平和经济效率,既发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越性,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应对风险创造有利环境。我们应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确保风险应对和安全生产“双到位”。这两个方面是应对重大风险的根基血脉,也是破解重大风险的最优解。

(二)解答现实之问:提高能力以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

目前,社会各个领域正面临重大风险挑战,理应选择系统科学有效的方法应对风险,减少风险的影响面,筑牢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根基,从而阔步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要提升敏锐察觉风险、准确识别风险、科学应对风险的能力等科学论述,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科学指南,是精准研判、有效应对风险的领航标。

提高敏锐察觉风险的能力以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为避免重大风险由潜在转变为现实,须善于“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19](P60)。现阶段,我们要增强对风险的敏感性,学会观大势、思大局、察其变,因势因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既要认识到常见的风险,也要预见到潜在的风险。各类重大风险高发频发,它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相互之间连锁联动、交叉渗透,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这要求我们提高敏锐察觉风险的能力,时刻保持警惕,科学准确地预判新时代我国发展也许会面临的风险挑战,从最坏处思考,做最充分准备,朝最优解奋进,掌握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主导权,第一时间避危于无形、防患于未然。

提高精准识别风险的能力以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识别风险是应对风险的先决条件,能够有效遏制风险的滋生、蔓延。准确地识别风险,事先进行相关预警,延迟甚至阻止风险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坚持问题导向,对风险作出准确判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隐藏的风险开始显现,这些风险零乱地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需要引起重视。2015年,他告诫全党:“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19](P81)因此,要立足国内外发展环境,提升准确识别风险的本领,把握重大风险发展演变规律,将识别风险置于突出位置;要根据风险现象作出谋划,一是把握其表现形式,深究其产生根源,二是剖析其发生场域、蔓延路径、破坏程度及连锁反应,三是总结其演变规律,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提高科学治理风险的能力以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目前,我国既处于发展和改革的上升期,也处于矛盾和风险的集聚期,而改革能否全面深化,攻坚战能否如期打赢,人民的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能否得到焕发,现代化新征程能否行稳致远,这都是由是否练就敏锐察觉风险、精准识别风险、科学治理风险的能力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风险考验面前,我们党要永葆斗争精神,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定信念,更要锤炼能力,练就过硬本领,有“历尽艰险再出发”的真抓实干。对此,他强调:“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20]

四、結语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新思想的真理力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之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结构、实践、价值三重逻辑紧密相连、相互依托。结构逻辑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重大风险为靶向,明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在风险防控中的战略安排;实践逻辑立足于新中国70余年重大风险防范工作的实践经验与总结,有的放矢地提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现实路径;价值逻辑重在从价值层面阐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意义,又有提升能力以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现实价值。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在逻辑结构、实践路径、理论价值等方面具有内在的延展性和一致性。结构逻辑是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起点,为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充实了布局架构,实践逻辑为结构逻辑和价值逻辑提供了路径指引,价值逻辑则为结构逻辑和实践逻辑奠定了主基调。三者高度关联,协同构成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四梁八柱和有机组成。对上述三重逻辑的厘析,有利于系统领会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核心要义,为解决现代化征程上面临的重大风险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4-16(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4-18(0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33.

[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4-27(01).

[6]习近平.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01).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9-11-01(01).

[8]习近平.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9-12-01(01).

[9]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4).

[10]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20-05-19(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人民日报,2020-06-08(10).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79.

[14]庄友刚.跨越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0-10-30(01).

[16]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09(01).

[17]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1(02).

[18]习近平.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01).

[1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0]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1-21(01).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理实相生:是否可能,如何可能?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逻辑和方法论
群众路线: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的导向与实践逻辑
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