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2021-05-26罗小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课堂

罗小华

摘要:本文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对一节活生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为新高考的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5-0059

一、课堂背景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直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正式落地后,在高考考查内容方面,包含了四层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其中,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学科素养是回答“考什么”的问题之一,它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精练总结,它是一个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科素养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在面对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数学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的相关能力,高质量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学科素养的提升主要还是在课堂,课堂中恰当而丰富的情景设置可以使学科素养可感可测。下面,笔者结合一堂活生生的习题课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思考。

二、问题的提出

教师:审完题后通过画图,与学生一起分析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对题目给出“角平分线”的理解是本题的一个切入点,立刻抛出角平分线定理,问学生可以得到什么结论。(CD = 2BD)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教师:请学生认真思考,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此题该如何解决呢?(教师从对问题的分析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整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个问题深入探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1:根据角平分线定理,易知CD = 2BD,即D是BC三等分点,所以

该学生第一个发言,本题题干没有任何地方出现了向量,但该学生通过整合以前所学知识,利用向量这一工具特点,高效、快捷,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科的核心素养正是高校人才选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特点。

学生2: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应该是一个典型的解三角形问题。结合之前所学及典型题目的特点,在这个图形中出现了三个三角形,很多时候需要借助其中两个三角形,使用两次余弦定理。正是这种逻辑思维的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

通过前面两位学生完美解答该题之后,有些学生跃跃欲试,不断地探索其他解决方法,开拓自己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得课堂氛围非常浓厚。学生通过信息获取、理解掌握和知识整合,将该题的解法和思想方法发挥到极致。这正是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展示的充分体现。

学生3:回想起之前老师之前讲过的极限思想的方法,简单地叙述了极限思想,利用逼近的原理。通过联想,发现此题也可以用极限的思想解决此题。过程如下。

经过学生3的动态点评和详细讲解,这堂课达到了最高潮,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课。其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正是核心素养价值的体现。

三、课例小结

这堂活生生的课例正是笔者在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基础上完成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该精心选好素材,选择能够体现核心素养价值引领作用的问题情境,多开展这样一些具有学科核心素养问题的教学课例,以问题为导向,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基于核心素養问题要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高中数学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是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进行界定的。数学课堂应该围绕学科素养开展教学,这样的课堂效果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正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所要体现的。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等.数学必修5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郭玉珊,郑晓龙等.中学教材学习讲义:高中数学(必修5A版)[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怀尧等.高中数学新课标同步辅导与检测(必修5A版)[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华侨中学516100)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课堂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