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教师在同课异构中茁壮成长

2021-05-26王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新教师

王思

摘要:新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和学情把握不够。因此,本区针对新教师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来促进其教学成长。“同课同构”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培训方法。

关键词:新教师;同课同构;教学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5-0049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未来和希望,而新教师的教学成长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部分。本区英语教研组为新教师的提升和进步开展了同课同构教研活动。新教师在同课同构的课堂展示过程中对彼此的教学细节进行比较,取其精华、共同促进。这正是同课同构的“迷人”之处,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使新教师取长补短,提高其教育教学效果,为其教学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一、新教师教学成长的特点及问题

1.活力十足,个性鲜明

新教师都是刚刚跨出大学校门的教师,年轻是他们最大的优点。因为年轻,所以他们充满激情、活力四射;因为年轻,他们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因此,他们关注教学成绩、注重教学科研、关心自我能力提升。在教学中,他们的课堂也体现了他们的个性特色,精力充沛,时刻关注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气氛活跃。

2.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新教师在工作初期面对较为繁杂的教学任务,会慢慢发现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不足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因对教材不熟悉,经常会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无法积极调动学生或不能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他们没有经历教学的历练,没有经过岁月的洗礼,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足够的教学能力,对于教材、学生、课堂的把控不足,经常在备课中存在“瑕疵”、在课堂中出现“败笔”,这都会影响新教师的自我教学成长。

二、同课同构的实施形式

“同课同构”,即针对共同的教学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让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到整合,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根据个人素养,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本区英语教研组针对新教师实施同课同构活动,采取团队合作和个人展示形式,使新教师在同课同构的“汪洋”中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1.同课同构,集体智慧的碰撞

本区英语教研组开展的同课同构是让教师经过多方研讨及修改,统一课前导学案和课堂主线思路。在同课同构过程中,集体思想和智慧碰撞得到理性的归纳总结,而理性认识又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让最精心的教学设计运用到课堂中。这对新教师而言,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教学模式,通过享用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使他们在教学方面更为便捷,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2.同课同构,个人风采的展示

新教师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加上集百家之长的优秀教学设计,使同课同构的英语课堂更具个人魅力。本区的同课同构活动中,新教师对其教学设计及课堂细节的处理都会因人而异,需要他们加入具有个人特色的细节处理或教学设计。这种模式的同课同构,更有利于新教师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课堂展示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

三、同课同构对新教师教学成长的有效性

1.同课同构,求同存异

本区实施的同课同构,不仅是注重“同”,更关注“异”,以此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和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假如新教师照本全搬,没有自己的修改,没有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无法达到同课同构的真正目的。我们的同课同构,要在同构中,尋求“异变”。如新标准9A Module 11 Photos Unit 2读后活动,何老师让学生以对话形式分组描述关于nature和people的照片。而谢老师让学生根据以下思维导图,从本书中选取一张照片进行谈论。

两位新教师采取对话或思维导图方式,开展读后活动,但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及框架,学会对图片进行描述,学以致用,为写作奠定坚实基础。课堂是同构的课堂,但在“同构”中我们要灵活、适时地“求异”。同课同构的课堂使新教师在洁白如布的课堂上挥洒自如、大放异彩;在不同的领悟中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解、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所以,同课同构的课堂要求同存异,要“异”出精彩。

2.同课同构,催人反思

同课同构的最好效果在于课后反思。新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自我备课的钻研和课堂呈现后的比较等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评价、学情分析、细节处理等都能洞若观火,那么教学反思就水到渠成了。

如9A Module 11 Unit 2,何老师课后反思时,发现自己选取照片时,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图片大都是80后较熟悉的,如弹弓、跳棋等,而对于00后学生而言,对此知之甚少,又如何能让他们引起童年回忆的共鸣呢?

新教师要以参与者,甚至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及学情把控方面进行反思,对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总之,同课同构给新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领略其中各具特色的精彩课堂,教师“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同课同构教研方式,促进新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反思,融合新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使其教学实践知识、经验与教育知识性、理性能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段冰,施春阳.新教师成长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12):13-16.

[2]王生双.同课同构形式下“函数零点的应用”教学案例[J].中学数学研究,2018(22):22-2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325000)

猜你喜欢

新教师
浅谈新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探析
论校本环境下培养新教师的策略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新教师的探究教学体验
新手教师如何应对低年级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