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初中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之门径

2021-05-26李蓉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数学知识

李蓉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的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要牢固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又要勇于开启创新思维的闸门,并在物理知识的星空中展翅翱翔。

关键词:实验环节;思维潜能;因材施教;数学知识;学会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5-0031

为了顺应国际激烈的竞争形势,国务院专门颁发了創新驱动策略。初中物理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积极地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要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想、推理、归纳和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借助实验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才能激励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操作、观察和思维。

例如,笔者在执教“压力”知识时,先演示了“杯子吸水”的实验,其原理就是利用周围空气与加热杯子的压强不同,从而产生杯子吸水的现象;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活动,许多学生不仅在模仿的基础上成功地完成了“杯子吸水”实验,而且提出了值得大家深层次研讨的话题。再如,笔者在指导学生探究“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与绕线”一节时,为了帮助他们弄清楚立体螺线管四指所指方向与题目上的平面方向之间的规律,先让学生紧握一支笔,然后展开手掌,要求手掌平面与自身的视线垂直,此时的手指方向就是电流方向;假如用手挡住笔的视线,说明所指电流方向在外侧就是需要画的部分,但是电流方向在内侧时,内外两侧的电流方向恰恰相反。通过上述实验,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挖掘思维潜能,喷发创新火苗

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意识是构建动态化课堂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主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之间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例如,笔者在执教“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时,先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如下问题:1.浮力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2.浮力与物体体积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拥有内在联系?3.怎样表述与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涵?然后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他们一边动手实验与观察,一边讨论、猜想和验证,从而达成了共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以及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但与物体的体积及其液体中的深度毫无关联。这一教学过程,学生的探究兴趣倍增,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因材施教,优化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构建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拉近两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电路故障分析时,先开门见山地展示了一道习题:“当闭合一组串联的彩灯开关时都会亮起来,已知这些彩灯中一盏灯的灯丝烧断了,问:到底哪一盏彩灯坏了?(所用器材不限制)”顿时,教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学生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一是用电压表检验;二是用电流表检验;三是用一只正常使用的灯泡分别代替电路中的每一盏彩灯;四是用一根导线进行检验。面对上述设想,笔者没有一一点评,而是鼓励大家采取逐项排除法解决,最终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优化了师生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巧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转换能力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尤其是在物理习题中往往会涉及数学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提升学生跨学科的转换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某种意义而言,物理量正比和反比关系等物理公式属于一次函数。当然,有些物理量同样也可以采取用一次函数图像表示,从而为学生通过图像作出大小的正确判断。但是,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非线性图像,可以指导学生巧妙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一只白炽灯泡,当这只灯泡的两端电压增加时,就会出现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图略)。大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原理,但不能正确理解两图所示的意思。为此,笔者引导学生予以如此假设:假如电阻不变化,那就可以用虚线画出不变的图像,并在比较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判断出下图各自代表的意义(图略);同时,采用两个数相减是否大于0,或者两个数相除是否大于1的数学方法,就可以轻松地作出物理量大小的判断。

五、引导学生归纳,巩固探究成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渐进化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加强引导与督促,才能让学生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深层次掌握所学的新知识与新技能。为了高效达成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精神,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理念,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电磁转换”时,就采取了从试验模型观察到逻辑假设验证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激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操作,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从而轻松地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内涵与原理。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的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既要牢固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又要勇于开启创新思维的闸门,并在物理知识的星空中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裴景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61.

[2]周向南.初中学生物理思维与探究教学初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折桂中学226200)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数学知识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奇思妙想”有奖数学知识竞赛
第七届播睿智杯“奇思妙想”有奖数学知识竞赛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