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新教材设计实践

2021-05-26王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问题式新教材核心素养

王硕

摘要:“问题式”教学是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做课堂真正主人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问题式”教学,设计问题是基础,问题的设置应考虑利用材料创建真实情境,可以覆盖若干条内容要求或教科书的若干章节,充分利用情境和问题链条构建知识体系。鉴于此,文章结合具体示例阐述了“问题式”教学在新教材必修一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海水的运动;新教材;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5-0013

一、“问题式”教学的价值与实施建议

随着新教材的施行,新课标特别提出了“重视问题式教学”。在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选择代表性的区域和地理环境,将“知识问题化”,立足学生学情,设置具体案例,通过学生讨论、提问、教师补充提问等环节实现教学目标围绕问题,设计具有递进层次的问题链条,能够有机串联教学各环节,启发和训练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逐步理解新知识并提升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问题式”教学不是问题的简单罗列和叠加,应当是基于真实情境的生成性问题,源于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用心观察,学生围绕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来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关注、理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具有现实应用价值的成果,发展地理思维,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材料的搜集与利用,通过运用材料,完整展示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力求有效地覆盖若干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综合思维,理解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中多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防止出现教学碎片化现象。

二、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教师引导)1950年初,中央军委考虑到渡海登陆作战的困难,做出推迟解放海南岛的决定。韩先楚军长三次向上级请示,坚决要求在5月底前完成渡海登陆,否则将不得不推迟半年,夜长梦多。那么,渡海登陆作战主要需要面对哪些困难呢?

(学生)台风、海浪、海啸等。

(承转)大规模渡海登陆的成功与否,指挥者必须考虑到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设计意图:以军事作战导入,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2.通过琼州海峡波浪特征,分析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引导)海浪是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琼州海峡的海浪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呢?

材料一:琼州海峡年内浪向分布特征

材料二:東亚和南亚季风

材料三:琼州海峡玉苞、后海、白沙门水文站测得年内平均浪高与最大浪高分布图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总结琼州海峡海浪年内浪向特征。

(2)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推测琼州海峡海浪的主要成因。

(3)根据材料三,说出琼州海峡年内浪高极值出现的季节,推测该季节浪高极值出现的原因。

(4)请根据琼州海峡的海浪特点,小组讨论,为渡海作战选择合适的时间,说明原因。

(5)除海上作战外,举例说明,海浪还对哪些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设计意图:运用图表资料,提升学生提取和总结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海浪对海上作战的影响,举一反三,进而说明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洋流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教师引导)根据大家的讨论,渡海作战的时间应在7月以前,那么为什么韩先楚将军执意将渡海作战时间选择在五月底之前呢?这还要考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是指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四:琼州海峡洋流特征:冬季洋流由东北往西南流,其中东部表层流由东往西流,西部表层流由东北往西南流。夏季吹东南风时,洋流由东往西北流;吹西南风时,洋流由西往东流。琼州海峡的洋流除6、7月外,其余时间均由东向西流动。

材料五:东亚和南亚季风

材料六:渡海战役主力部队船只主要出发和登陆地点示意图

(1)根据材料四,总结琼州海峡一年中洋流流向的变化特征。

(2)结合材料五,分析影响该地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

(3)请大家根据琼州海峡洋流流向变化,结合渡海作战船只出发地和登陆地点,小组讨论,为渡海作战选择时间,并说明理由。

(4)举例说明,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在探究过程中生成知识,得出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通过丰富的图文材料,在问题引导中总结规律、构建知识,由学生说出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引导)在刚刚的讨论中,学生综合海浪与洋流对渡海作战的影响,讨论出最佳的作战时间在6月之前,在一个月当中,哪天登陆最为有利呢?还需要考虑到潮汐。潮汐是海水一种周期性的涨落,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材料七:琼州海峡潮汐规律

材料八:1950年4月月历

(1)根据材料七和八,小组讨论解放军渡海出发和登陆的最佳日期。

(2)举例说明,潮汐现象对人类活动还有什么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境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规划渡海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师总结)通过对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我们学以致用,成功找到了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的最佳时间。今天,我们正努力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发展,学习好地理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走向海洋,向深蓝进军。

三、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

《海水的运动》是新教材中重要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中,教师应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理解波浪、洋流、潮汐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虑到选择性必修的内容,本节难度不宜过大,不宜从成因组织教学。

利用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这一真实事件作为背景,同时呈现琼州海峡水文资料,有利于构建真实情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探究地理事象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充分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本节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常拆分为三个课时,拆分的优势在于讲解详细,利于知识与技能的落地,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材料和教学方式选取不当,易造成知识的碎片化,人为割裂知识体系。本教学设计通过渡海战役这一事件,将三种海水运动融入同一情境,一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探究活动。构建完整的问题链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认知地理事象。另一方面,体现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避免知识碎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地理事象的全面认知,有助于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地。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518118)

猜你喜欢

问题式新教材核心素养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