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察觉不到的往往更加致命

2021-05-25杨直

电子竞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境遇共识竞技

杨直

如果说2021年的年初,我们仍未摆脱疫情的影响,赛事依然要在线上进行并未带来过多意料之外的惊愕的话,那么Tian和Ning两位世界赛FMVP的暂别可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尽管在外界看来,这两位世界级的打野选手之前的境遇迥然不同。

夸张点形容的话,两个司职同一位置的职业选手恰好站在了对立的两级:一位太“敬业”,一位太不“敬业”。但两人也有相似的境遇:都是通过已有的赛事体系一层一层走上了世界赛的舞台。都是单纯靠着竞技和成绩成为了备受认可的顶级明星选手。

因此,将二者放在一起也许是合适的。我们不妨把两者视为一个阶段性的路标,来看看在下一个阶段,我们职业体系里应该补全的是什么。

很容易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选手管理。但实际上,无论从任何一种已有的经验来借鉴,这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体育自不必说,传统体育项目里有着非常完善的规则,但更衣室里依然需要一位老大哥,在杂志之前的专栏里,我们也专门对此有过讨论。一体多面之下,娱乐产业的经验也难以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

事实上,就像我们讨论电竞博彩时一样,规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洞悉人性。

我们不妨先看一个之前流传很广的论调。

“能够稳定登上LPL舞台的选手就那么多,职业选手收入高、粉丝多,年纪轻轻就是人生赢家。甚至躺着就能赚钱。”

翻开社交媒体上关于职业选手的讨论,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在整个社会趋利的前提下,这和Tian的离开和Ning的认错形成了巨大的对比。而过去几年的发展,Tian、Ning甚至其他选手的境遇都印证了一个观点:单纯的物质激励或者说金钱激励并不能塑造出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

比物质激励更重要的,可能是所有职业选手要共享一个基于竞技被塑造出来的共识。而且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个共识一定是明确的。

在科比逝世一周年的当下,他那句“你见过凌晨四点洛杉矶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财富、名声、社会地位都得到满足的当下,科比追求的无疑是一个更务虚的东西。你可以说那个东西是突破自己,但一个更精确的答案也许是追求“更完美的自己”,后者就是共识的具象化。

我曾经问过WCG总导演王珏一个问题,他们那代人是如何看待并塑造电竞的。他的答案是,把電竞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他可能是国内最早通过视频形式记录选手生活常态的内容创作者,也是第一个把这部分内容搬上屏幕,放入比赛里的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影响了整整那一代人,把电竞和“公平”联系在一起。

我记得看过一个调查。其结果显示,在规避风险的天性下,穷人只会更穷。但这个结论在电竞上失效了。所有早期参与到电竞竞争里的人都选择直面竞技巨大的风险。原因很简单,就是通过努力训练抓住里面那唯一的确定性。在这个前提下,电子竞技的公平就不再局限在赛事里,而是成了更广义的公平,一种美国梦式的公平。

回到今天的话题上。LPL等成功的职业联赛无疑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只不过和之前选手的困顿相比,当下选手的待遇要好得多。既然如此,整个共识就需要发生变化。困顿之时,作为一个“托底式”的共识,公平无疑是有效的;而富裕之下,显然单独一个公平就不够了。

从现实的经验看,在成熟的职业生态里,规则、模板和共识三者自下而上地作用着。规则即是底线,是衡量一位选手是否“合格”的标准,规则更多的作用在于划分出那些不可为的行为,是一个托底式的存在。

而模板则是选手职业路径上的一个个路标。

近两年一个很热的话题是,谁是最伟大的《英雄联盟》职业选手,Faker无疑是最受认可的竞争者。实际上,在Faker身上,我们不光赞美其高超的竞技水平,还有其严谨自律的职业态度,甚至是一直留在“SKT”的忠诚。

我们常说:“始于实力、成绩、颜值,忠于人品。”可以看到,起点虽然不同,但终点却只有一个。这意味着,我们对某个明星的崇拜最终还是落回到一些永恒的命题上,而这个命题说穿了无外乎一个“完美的人”。这一点在Faker身上,同样成立。

其实翻开电竞的历史,这样的人并不少。WCG两连冠的SKY、韩国星际1最后的本座Flash、包括Faker,这些人都足以成为路标式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对于更多的选手而言,这些人又太过遥远。

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更切实际的目标,来指引选手的成长。

如果Faker作为共识的具象化是90分,而一名遵守规则的选手是60分,那么在成长路径70分、80分的地方,我们就需要树立“选手的目标”,让选手可以一步一步地、坚定地成长。

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话题。抛开职业选手的身份,不管在学习里,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个小目标,通过这些小目标我们把自己和更大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并清晰地付诸努力。

而这些被作为“目标”的选手们,就是共识的具象化。换句话说,当我们询问一位选手,你想成为谁时,有梅西、科比这样的答案,也有马拉多纳、乔丹这样的答案。这种回答一定是渐进式的,从现实跃向理想的。

我们都知道,C罗和梅西是现役足球运动员中最出色的两位。对于许多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年,媒体总是愿意给他们安上“新梅西”或者“C罗接班人”的称号,就连梅西自己,直到现在依然会被冠以“马拉多纳接班人”的名号。

将Ning和Tian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在于此,不完善的职业体系造就了不同的境遇背后二者在遭受着的同样的困境:迷茫。

最后说说共识。

一定程度上,我们很难清晰地描绘出这个共识的每一面。但从结果看,作为站在“顶端”的选手们,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其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各自的领域,他们也激励着不同职业的人。这也是我为何要使用“共识”这个词的原因。

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传统体育选手时,通常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比如世界杯、奥运会冠军等等。当然,还有职业精神、体育精神等等。但很多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或者说人们愿意相信的是往往是全人类共享的、更大的共识。

在收入、名声、社会地位都远高于电竞选手的情况下,他们仍然比电竞选手更自律、更坚持的原因。在巨大的激励之下,他们仍能保持着清晰的职业性,这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是值得探寻的。

前两年,以色列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特别流行。里面提到: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种里,只有人类才能完全的和陌生人开展协作,并共享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想象和承认。

说的也是同一件事。

职业精神也好、体育精神也罢,一定是有一个清晰的悬于头顶的共识在指导、规范、约束、激励着职业选手。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它,难以看到它。但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恰恰是这些看不见的,务虚的东西往往更为致命。很多时候,也是它在和功利对抗,让所有人都能够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当然,面对Ning的职业态度散漫我们依然要完善约束选手的规则;面对Tian的困境我们依然要引进专业的人士。但如果不“上一楼”,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永远只能追着问题跑。

结果很可能是失去更多优秀的职业选手。

最重要的是,即便在饭圈文化入侵电竞文化正激烈的当下,Tian和Ning的成名路径依然是非常“传统电竞式”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自动纠正的开始,但留住这种苗头,构建一个更健全的职业生态放在何时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

猜你喜欢

境遇共识竞技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境遇与对策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竞技精神
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境遇与挑战
花与竞技少女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