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过度赞美麻木了孩子

2021-05-24祁陶宇

家教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设想踢球案例

文/祁陶宇

祁陶宇,科学学习力父母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副主任。

每个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最出色的。孩子的第一次翻身,蹒跚的第一步以及咿咿呀呀说的第一句话,都让父母惊喜和赞叹。“宝宝真棒!”生活中处处可听见这样的赞扬声。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懂得赏识孩子带来的正面效应,但是,有些父母并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盲目赏识不仅不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各种的问题。所以要让孩子积极自信地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正确地认识“赏识教育”,避免进入赏识误区。

【案例】

明明很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展览作品的时候,他噘着嘴说:“不论我画成什么样子,老师都会说画得真不错。薇薇(班上的小朋友)乱涂乱画,老师也会夸她,还奖励给她和我一样的小贴画,真没意思!”慢慢的,明明就对老师的夸奖越来越不屑了。

晨晨也是从小被爸爸妈妈夸大的,他们常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晨晨刚咿呀学语,大家就夸奖她:“宝宝真聪明!”甚至连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忘夸赞:“晨晨真有个性!”可随着晨晨慢慢长大,晨晨的父母和老师渐渐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晨晨只愿听好话,不能听任何批评,而且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老师忽略小孩子的表现好坏,盲目且千篇一律地表扬所有孩子,这让明明觉得自己不论表现得怎么样,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明明就会变得不愿意积极地表现自己,失去自信心和进取心。而案例中的薇薇从小到大从父母口中听到的都是表扬的话语,即使发脾气父母也不会指出她的问题,慢慢的,当薇薇的交际圈越来越大以后,周围的人并不会像薇薇的父母一样夸奖她、赞扬她,一旦别人指出问题,孩子心里就会难以承受,自尊心和自信心会严重受挫。

和案例中的明明、晨晨一样,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扬和肯定中极易自以为是,甚至出现沮丧、愤激、退避或敌对的行为,家长却浑然不觉。其实,过度赏识和不必要的赞美,并不能有效表达你对孩子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孩子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而没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还会弱化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缺乏做事的动力,甚至变得自私自利。

赏识是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的欣赏,这种欣赏不仅可以通过夸赞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在不经意间,通过表情、肢体动作流露出来。而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赏识是由内而外的赏识,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赏识孩子呢?

打破设想,真正认识孩子

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己一样,所有的父母心中都设想了一个完美的孩子的形象。但是现实中你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你设想中的样子。所以,父母首先要打破自己心中的对孩子的设想,不要用自己的设想去衡量孩子。要真正从现实出发,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是赏识的前提。

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身的特别之处。父母千万不要用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来对比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父母要擦亮眼睛,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强化,让孩子的优点在你们的欣赏和赞美的眼光中发扬光大。

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当孩子表现不错的时候,父母千万别说“你真聪明!”其实每个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多,且智力水平是先天因素,孩子无法改变。除了先天因素外,一个人的成功更重要的还要靠后天的努力。而后天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多努力一点,成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所以,父母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

通过别人来赏识孩子

除了父母的肯定外,孩子很渴望从别人的口中听到对于自己的评价,当孩子不确定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是好是坏时,父母适时把别人的赏识传达给孩子,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励孩子更加努力。所以,当孩子表现好或者取得进步时,父母可以借别人的嘴巴说出赏识孩子的话。比如,“王阿姨觉得你很有礼貌”等。

孩子进步了要及时鼓励

孩子的表现好坏,父母一定要看在眼底,记在心底。当孩子进步时,父母不要泛泛夸奖孩子做得好,而是应该说出孩子这一次表现比上一次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争取下一次表现得更好。鼓励孩子一定要及时夸奖,以免孩子因没有得到及时鼓励而失望,这样就会大大削弱赏识效果。

在犯错中赏识孩子

孩子犯错不可避免,他们需要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所以,父母不要揪着孩子错误不放并因此责怪或打骂孩子。当孩子犯错时,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为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而口不择言,说出伤害孩子的话。要想解决问题,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用赏识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比严肃的批评打骂更有作用。当孩子犯错后勇于承担并改错时,也要及时给予表扬。比如,孩子踢球时破坏了家中的物品,父母不要立刻责骂,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引导:“我发现你踢球踢得很准啊,不过,踢坏了家里的东西就不好了,我们可以到球场去踢球,看看你能不能精准地踢进对方的球门。”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老师、家长的希望,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我们都要抱着“赏识”的心态去对待孩子,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积极地成长。

猜你喜欢

设想踢球案例
踢球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关于为“一带一路”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星座的设想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像梅西那样踢球
跟踪导练(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