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

2021-05-24郭真礼

家教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脑区讲道理阶段

文/郭真礼

处在情绪中的孩子

处在情绪中的孩子,讲道理为什么没有用?这是由于我们大脑不同脑区的信息传播速度不一致,成熟时间有早有晚。

孩子因为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充分发展,主观逻辑思维、认知计划、冲动抑制等能力的脑区成熟相对较晚,所以在孩子情绪反应强烈的时候,这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能力和脑区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常见的三种方式

面对处在情绪中的孩子,大多数父母会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应对。

转移注意力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心疼,总想做一些事情让孩子马上开心起来。所以,这个时候孩子要什么都满足,要玩具马上买,要零食马上买。这种做法对于父母知道孩子具体要什么东西的哭闹,通常当下效果很好。

但是,如果孩子的哭闹不是要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一次一次尝试给不同的东西,孩子不断拒绝,甚至会哭闹得更厉害。

长此以往,孩子在今后想要什么没有及时得到满足的,他就会哭闹,家长也会因为情绪中的孩子被指挥得团团转。

惩罚压制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耐性很低,一听到孩子哭闹就觉得很烦躁,并且在他们的认知里“哭就不是好孩子”。为了让孩子立刻停止哭闹,会采取惩罚性的措施,强制压制孩子的情绪。

比如:“你再哭,就没有……了”,“你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有的家长甚至会把孩子关到阳台或者房间,有的还会动手,直到孩子不敢哭才停止。

在惩罚压制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选择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长此以往,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绪,

讲道理

有的家长热衷于讲道理,不管孩子能不能听进去,孩子一哭闹就说:“你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讲道理啊,不是妈妈不给你买,家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了。”家长一边讲,孩子在一边继续哭,甚至哭得更大声。

以上三种常见的方式,是家长日常用的,但这些方式效果不佳,因为这些方式都忽略了孩子的情绪需求。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是每次我想和孩子讲道理,他哭闹得更厉害啊?”

2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出现,哭闹和发脾气会成为孩子的常态,很多家长对此非常苦恼。吼孩子,不仅不管用,自己心里还不好受;讲道理,哭得更厉害。那到底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坏脾气呢?最根本的是要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并用合适的方法在合适的时候去满足。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

很多家长不理解:明明什么方法都用了,为什么还是治不了孩子的“坏脾气”?这是因为孩子的每种情绪背后,都包含着他们想要表达的需求。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表达需求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情绪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情绪特征

1-2岁:这一阶段孩子的情绪反应能力基本上局限于身体的表达,比如摔打、尖叫、咬。

2-3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与权威抗衡,通过对一切说“不”来试探父母的底线。

3-4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逐渐提高,开始通过说话表达自己的不满,能够理解某种行为被禁止的原因。

4-5岁:这一阶段孩子的愤怒开始表现为说“脏话”和做出攻击行为,他不得不承认,不是每种需求都会立即得到满足。

6-7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对一切事物发表评论,以显示自己的个性,他开始学会在无人安抚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情绪。

8-10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并且将经历第一次“人际冲突”。他开始萌生出一些信念,和父母所灌输的观点截然相反。

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情绪特征,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1-3岁:四步走

怒气爆发之前

一旦发现“火山爆发”的苗头,立刻用做游戏或讲笑话的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平息怒火

如果孩子通过摔打来宣泄情绪,家长要及时介入,建议他们做点其他有意思的事,不要总陷在情绪的旋涡中出不来。1-3岁的孩子通常会采取某种“攻击性行为”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时家长要帮助他们传递友好信息,使孩子达成和解。

稳定生活节奏

焦虑也会让人容易发怒,特别是孩子。所以家长应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静的生活氛围,尊重他们的日常习惯和作息时间,包括周末。可以通过深呼吸、大笑、和孩子一起运动或做游戏等来放松、控制情绪。

孩子发怒后

及时拥抱、安慰他非常重要,这些亲密接触远胜于语言。

4-6岁:五大原则

温柔而坚定。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态度,比如“不可以这样做!”给孩子制定规则,原则问题不能退让。

不要让孩子看出你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愤怒。

在孩子彻底改正某个不当的行为习惯之前,给他几次反复的机会。

所有问题都在晚餐前解决,晚餐后不再讨论不开心的话题,让孩子拥有愉快的睡前时光。

只需就事论事,批评有时候是必要的,但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取笑孩子,不要让他独自站在角落里反省,让他回自己的房间平静一下,当他希望这件事过去时,允许他自己出来。

7-10岁:四大原则

让孩子更自信。每当孩子实现一个目标时(比如说一整天都没发脾气),及时给予表扬。

明确告诉孩子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举止,替孩子分析行动后果,并告诉他,你理解他的心情,但希望他下次能够做得更好。

无论你的心情如何,对待孩子的奖惩原则都要始终如一。

帮助孩子找到平息怒气的方法。如达成一些默契,一个小手势、眨几下眼睛或说一句话等。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不仅能让家长理解孩子的内心,提供更适宜的养育方式,还可以帮助孩子舒缓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猜你喜欢

脑区讲道理阶段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讲道理”的面包
长期戒断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特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再不动脑, 真的会傻
讲理的八大戒律
止咳药水滥用导致大脑结构异常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