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悄悄搭起孩子的诗意人生

2021-05-23李冬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洞庭诗句古诗

李冬

近年来,随着统编版教材的全国推广,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渐重视,使得宝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进一步焕发勃勃生机,回到了语文教学应有的轨道。而古诗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感受诗人的境界。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觉得古诗特别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诗解诗,丰富想象,感知画面

描写同一景物的诗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味其中的异同,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在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一诗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诗中景物,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时,借助古人的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通过以诗解诗,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深层意蕴,从而让学生进入深层的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学生想象《望洞庭》的秋月时,横向串联“月”的诗句。让学生辨别此处的月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圆月,还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弓”的弯月,之后再进一步引入那句同样水天相映的“唯见江心秋月白”,让学生们感受到那轮皎皎明月,进一步想象出那明镜一般的湖面,才能感受到“湖光秋月两相和”的那种和谐之美。在学生理解洞庭湖水为白银盘时,引入“碧水东流至此回”,引领学生思考为何湖水的颜色是白而非碧,进一步体会到月色下湖水的和谐之美。在学生体会“白银盘里一青螺”时,引入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以诗解诗,让学生的画面感油然而生。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古诗的分类整理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诗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既是诗歌内容理解的重要抓手,又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台阶,也是让诗歌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路径。

品词酌句,推敲对比,体会诗意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典诗歌最大的魅力。古代诗词作家崇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言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在古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对于同类诗句进行对比,有助于学生进行细腻的品味,提高學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在《望洞庭》一课中,在学生感受月下洞庭湖的和谐之美时,引导学生对比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体会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差异。进一步细品慢酌这份静,借助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僻静,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幽静,来感受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宁静。

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一方面理解了诗意,走进了诗的意境中,丰富了积累,另一方面拓展了视野,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情境创设,纵览一生,感悟诗人

诗歌是对生活的提炼,提炼后的生活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之间总隔着一定的时空距离。这样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理解古人诗作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而我们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还原当时的场景,让学生们了解诗人,置身其中,以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化背景为依托,来探寻诗歌中的那份思想与品质,探寻诗人的那份豁达的胸怀,探寻诗人内心来理解诗人,理解诗文。

例如,在《望洞庭》一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诗人一生坎坷的遭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的境遇,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学习,延伸同诗人的作品,选取刘禹锡被贬期间所做的四篇诗文——《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竹枝词》《陋室铭》,在探讨交流中通过共鸣的方式,感受诗人的乐观与豁达,进一步理解诗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经过拓展,积累古诗,学生的底蕴得以快速提升。

吟诵渗透,拓展古诗,提高修养

诵读,不是诵读之声不绝于耳,学生讨论热火朝天,而是对学生能力有梯度的培养。诵读如同登楼,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地设计,搭建起由浅入深、由低至高的一层层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感悟诗歌的多种意义,体察诗人的丰厚情感,品味诗歌的精美意境。通过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力和诗歌本身的难度,在每一层台阶上设定一个既定的速度目标,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以《望洞庭》一课的教学为例,第一层阶梯:熟读成诵,读出节奏;第二层阶梯:感受画面,读出情感;第三层阶梯:感悟内心,读出思想;第四层阶梯:吟诵渗透,读出传承。

古典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是生命之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学生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因此,我致力于在每一堂的语文课中,带着学生感悟这美好且重要的诗歌,引领学生沉潜其中,感受那一份诗情画意,感受那一层生命底蕴。希望在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奠定文学积淀,为其审美观、人生观的塑造打下坚实的根基。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小学)

猜你喜欢

洞庭诗句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六一来了
洞庭临眺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劳劳亭
游岳阳洞庭
春风染绿洞庭波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