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汇智立人”理念的学校课程建设

2021-05-23张国元杨清梅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本劳动评价

张国元 杨清梅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核心,推动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发展之路,提升教育内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稳步发展,正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重庆市江津区海汇小学校建校以来,始终以“汇智立人”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学生成长、教师成功、学校发展,积极构建劳动幸福观下的汇智课程,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价值追求。

以“汇”铸魂,构建海汇文化体系

海汇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在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文化治校,文化立校”的根本思想。海汇小学所在地——圣泉,是明代工部尚书江渊出生成长的地方,博闻好学、胸襟广阔、一心为公的江渊精神哺育了一代代江津人。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在滨江新城,为新城建设奉献智慧、不辍耕耘。为了从先进的办学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资源中凝练出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学校核心文化理念,并进一步衍生出特色鲜明的教育文化体系,在几经思考、调研、讨论后,结合人文历史及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管理团队提出了“海纳百川,汇智立人”这一学校文化核心理念。并从海纳百川的思想意境中精准地凝练出“海汇文化”主题,为海汇师生的成长提供了思想根基和前进方向。

循着这样的思想,搭建了海汇小学的学校文化理念体系。海汇文化的核心凝聚于一个“汇”字。在核心理念引领下,师生用博大的胸懷、不懈的拼搏汇聚来自各方成长力量,成就具有“健康体魄、广博学识、儒雅气度、果敢担当、创新思维、天下情怀”的海汇人。学校坚持“兼容并蓄,日进日新”的校训,塑智慧之师、育进步之生,立志“做有未来的教育,办有品质的学校”。

以“汇”增智,构建汇智育人课程

构建汇智课程体系(如图1) 我们根据课程总体结构,依据科目性质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形态,采用长短课时相结合、必修选修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力争让每位海汇学子在六年时间里积蓄成长力量。

开发汇智校本课程 我校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努力拓展校本课程开发途径,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的校本课程分为拓展性课程(科普类拓展性课程、艺术类拓展性课程、体育类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四节课程、四主题课程、四仪式课程、幸福劳动课程、生涯启蒙课程)。汇智校本课程体系让“校本课程生本化”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丰富的课程门类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课程走向深入。

打造汇智特色课程 我校全面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落实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基础融通地位,构建了汇智特色课程——幸福劳动课程(如图2)。“幸福劳动课程”以“五育并举,劳动育人”为定位,以多角度、有层次、重评价为视角,采用项目式学习、主题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通过学生参与不断深入的劳动活动项目,促进学生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本领、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幸福。

构建课程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课程的顺利落实,学校构建了多角度的课程保障体系。从理念、制度、队伍、经费、教科研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如:实行多元评价机制——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展示式评价、竞赛式评价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引发学生对课程的热爱,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在实施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科研课题、教师赛课、学生比赛均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一、二、三等奖。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学校文化来引领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师生的生命价值,塑造鲜活的学校精神,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力争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海汇小学校)

猜你喜欢

校本劳动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