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原点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21-05-23张鑫艳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原点儿童幼儿园

张鑫艳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马坡第二幼儿园基于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发展的深度思考,明确了“原点教育”的教育理念,意在创设使教育回到幼儿发展的原点,再从原点出发,探索学前教育本真的教育生态。对园所而言,教育理念的意义在于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并通过教师教育行为的不断改进,实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充分享受发展过程的教育目标。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园所发展的统领,教师专业发展是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教育理念向教师行为的转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都是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完成的,因而我们把课程建设视为追求学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环节,借助课题《利用周边自然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行动研究》,幼儿园确立了“原点课程”建设方向,并围绕“原点课程”建设开展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原点课程”建设的背景

园本研修初识“原点课程” 园本研修是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十分注重发挥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凝聚教师群体智慧,并为教师搭建了学习、研究、展示的平台,在园本研修过程中教师逐步接触到很多新教育理论,并结合课程建设主题,开展了深入的探索与创新。

对我园教师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主要有:

一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原理”,即尊重幼儿自然发展规律,相信幼儿天生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人的作用就是帮助幼儿创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

二是日本教育学者高杉自子在《幼儿教育的原点》中提出的关于幼儿教育的基本思想,即:理解幼儿,幼儿是保育的主体,要实行适应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指导,教师要关注幼儿、关心幼儿、理解幼儿,要给幼儿以温暖的关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接纳幼儿内心的想法以及行为。

三是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主张,确立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的是强调儿童的直接经验。

四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即:“用生活来教育,教育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对“原点课程”建设的认识。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园所发展 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前勤带班教师平均年龄29岁,其中87.5%为非专业教师。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幼儿的年龄特點、学习特点把握不准,专业知识有局限性。部分经验型教师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面对课改怕麻烦,实施教学随意性强,缺少课程意识和发展追求。

家庭教育资源欠缺,制约协同教育实效 幼儿园多数幼儿由祖辈看护和接送,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家庭教育水平无法满足幼儿科学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改革无疑是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开始的,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往往是在实践之后才能完成的。在园本研修学习和落实《快乐与发展》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教师逐步认识到解放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丰富幼儿的经验,以及使教学进一步贴近幼儿、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但这些认识源于对专家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观念上的认同与行为上的悖反真实存在着。因此,幼儿园基于对“理念—课程—队伍建设”三者关系的理解,将“理念”作为统领,将“课程”作为理念落地和队伍建设的载体,确立了“原点课程”研究方向。

“原点课程”的核心理念

与“教育的原点”相关的理论和书籍有很多,如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何炳章先生提出的“自育自学”思想,窦桂梅《教育教学管理:回到教育的原点》,钱志亮教授《回到原点看人—回到教育的原点》等。但这些理念中统领园所工作、将理念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经验并不丰富。

“原点课程”是追求使教育回归原点,使幼儿获得发展并享受发展过程快乐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教育回归原点,就是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观。

我们认为,“原点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幼儿特点、顺应幼儿天性、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这一核心理念具体表现为:

教师观:教师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关注并应答他们的发展需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思考问题,站在幼儿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幼儿的立场理解生活,与幼儿们共同游戏、同悲同喜。教师要能够管住嘴、放开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结合需要、适当指导、适时退出,来支持幼儿的学习,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实现发展。

儿童观:儿童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生命个体,不仅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而且具有将发展潜能转化为发展现实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信任儿童的发展能力,尊重儿童的发展差异,让儿童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去发展,不急功近利,不拔苗助长。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一旦教育与生命的轨迹同步,就会发现生命就是教育的原点。

教育教学观:顺应儿童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推动儿童全面发展,让儿童有趣地学。教育就是要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发现,操作与探索,总结与分享,激活幼儿既有经验,重构幼儿既有经验,建构幼儿新经验,丰富幼儿的学习效果;通过幼儿游戏,提升幼儿的健康水平和发展能力;通过学习与游戏中的合作以及成功体验,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和人文情怀。

“原点课程”就是要我们恪守教育的初心。

“原点课程”的基本特征

关注生命 幼儿维度:我们提倡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生命体来对待,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来对待。坚信幼儿是具有自我生长潜能并能把潜能转化为发展成果的独立个体,尊重幼儿特点与个性差异,理解幼儿由年龄特点决定的非成熟性特点;包容不同幼儿间的差异,赏识幼儿。

教育是扬长而不是补短。我们应当善于发现、及时捕捉、适度张扬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教师维度:学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关系到幼儿的未来、家庭的未來、社会的未来、教师的未来、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目标要面向未来,不能短视,要学会自如地面对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多样性,多元思考、发展和实施。

教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来源于幼儿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成长,即塑造生命的快乐、传播知识的快感。

关联生活 学前教育特征角度:教育内容必须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关联。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生活化。要基于今天的教育点去唤醒幼儿既有经验,进而帮助幼儿将既有经验迁移到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中,因此脱离了幼儿既有经验的教育内容的选择,都是不科学的。

教育的过程(即幼儿学习的过程)角度:教育的过程是在游戏中完成的,游戏是真实生活的虚拟再现。教育的过程意在让幼儿从虚拟生活中产生真实的体验。也正因此才有了“课程即生活,生活即课程”的观点。

课程的评价角度:幼儿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尺度与标准。幼儿的发展是否实现及发展的程度,只能通过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测。

生动活泼 影响幼儿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但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兴趣。那么只有幼儿从心里喜欢的活动才会使幼儿主动进入活动,这种主动性是学习自主性的基础和前提。

当我们的课程与生活紧密关联起来后,幼儿在活动中需要认知的事物、解决的问题都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了,这也符合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具体、有趣的活动,有利于支持、帮助幼儿完成对事物现象的直接认知,便于幼儿将潜移默化的碎片化认知关联起来,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实现生长 原点课程的目标落实在幼儿的成长上,即从接触自己愿意做的事物并在做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原点课程强调的不是认知、能力的形成过程,而是幼儿愿不愿意做、能不能做。源点教育与其他教育追求的目标不同,它强调的是在幼儿熟悉的众多事物中选择幼儿喜欢的。

“原点课程”实施的流程

“原点课程”的实施流程可以概括为“双四步”:

环节一:幼儿自主发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任务);教师环境创设。

环节二:幼儿自主设计(个体或合作完成解决问题的计划);教师方法支持。

环节三:幼儿自主探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赏识激励。

环节四:幼儿交流分享(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成果、感受);教师梳理提升。

“原点课程”的开发与体会

课程开发 一是“原点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幼儿园以园本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满足幼儿全人发展需要为基础。

具体选择上:依托幼儿生活、追随幼儿兴趣、挖掘教育资源。

二是“原点课程”开发中的观念转变。观念转变主要是对幼儿发展定位的转变,由当前发展转为终身发展。

三是“原点课程”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园所形成案例数十个并多次在大型活动中分享交流。教师撰写的百余篇论文先后获市区级奖项。

四是“原点课程”开发的愿景。幼儿园遵循立足幼儿特点、顺应幼儿天性、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幼儿具有好习惯、好兴趣、 好心态、好性格的学习品质,让幼儿今天快乐、明天幸福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实现流水般的一日生活,使幼儿真正生活在一个自己需要的、有兴趣的和潜能可能得到充分满足与发挥的世界里,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以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为目标:使每一位教师都师德高尚,富有教育智慧;每一寸空间、区角都具有教育价值;每一件玩具、材料都能启迪幼儿们的智慧,增进幼儿们的健康;每一面墙饰都能支持幼儿们的学习;每一次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互动都能促进幼儿们的发展;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使幼儿获得关键经验。

体会 一是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包括:幼儿的运动控制与协调能力得到发展(身体发展);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认知发展);幼儿获得了轮流、等待、分享、合作等社会性交往技能,增强了规则意识和归属感(社会性发展);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了(情绪情感)。

二是园长课程领导力得到提高。通过原点课程,园长开始重视对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增加认同管理和柔性管理;抓关键少数带全体教师,开展小步递进式实践性教学;研究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等。

三是教师课程领导力得到提高。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师变得善于发现;能够辨别什么是有益的、有教育价值的;学会了“观察三部曲”,即:我看到了什么?我看懂了什么?我该做什么?

幼儿园探索原点教育,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由于水平有限,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与探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会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马坡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原点儿童幼儿园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话题:回到原点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7.1 数形结合思想
问疑答难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