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自主探究能力

2021-05-23李玉秀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感正方体素养

李玉秀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以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其次还要清楚本学科的核心目标,以及所处年级的学段核心素养目标。在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教师要紧紧依托课堂教学,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特别是对小学教学而言,尤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是:数感和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數感,《数学课程标准》给的定义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作用,即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因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始终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因此,在学生开始从接触数、开启学习数学的历程时,就要紧紧围绕各个阶段“数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调动原有认知,培养学生数感 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从而开始数学学习。学生数感的初步培养,就是从数数开始的。学生从一一对应的点数,到以群计数,逐渐建立起数的大小、多少等认知。数感的培养,就可以在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后,进行训练,通过情境创设,出示标准的一瓶黄豆有20粒,然后再出示对比的对象:一瓶黄豆的高度大约有标准的2个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调动学生、对于高矮的认知,通过大脑的加工思考,得出答案,并进行说理,完成对数的估计的初步认知的培养。

借助具体长度,培养学生数感 学生在学习1—100以内数的认识过程中,数感的培养,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已有知识的不断增加,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加、变化。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可借助学生在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这一内容时积累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建立1000、10000的直观形象。

借助立体图形,培养学生数感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借助具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000和10000的大小概念,还可以通过立体图形,建立1000和10000大小的直观形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出一个包含1000个小正方体的大正方体,是由每面10行10列100个小正方体,这样的10面组成的;而一万又是由包含1000个小正方体的这样的10个大正方体组成。学生在观察动态画面—由面到体的直观演示过程中,完成了对1000和10000这两个数大小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分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小学数学知识的编排体系是螺旋式上升,新旧知识间横纵联系特别紧密,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准确把握知识的增长点与切入点,利用好数学知识安排的特点,精心设计引发思考的问题,就能为学生营造思考的氛围,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

借助联想,训练学生思维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从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的心理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联想,探究新知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间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相互启发,展开联想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讨论,触发灵感,打开思路,由此及彼,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具体方法有:一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究能力;二是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借助同题不同策,训练学生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发散思维定义为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易,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是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思维。一题多解,就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

二是一题多个答案,训练学生思维。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题有多个答案,也同样具有相同的效果,并且它较之一题多解,应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三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大胆猜想,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波利亚对猜想有这样的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让他们猜想该题的结果,或者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他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正确与否,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睡觉和搞小动作了。”从波利亚这段精彩的论述就可以看出,猜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通过猜想,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自主探究能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拥有良好的数感和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起到关键作用,进而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数感正方体素养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