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与“心”相伴

2021-05-23李君梦

教育·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健康心理

李君梦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做一个自知的人,不仅是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愉悦的心灵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成长氛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在承受着或大或小的考验。尤其是,如果身边的亲人、朋友受到疫情伤害时,心理情绪问题的表现或许更为突出。这时候,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及时介入,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与疏导。

疫情期间维护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了,满心欢喜等待的旅行泡汤了,春节和亲戚家的孩子玩耍也取消了,宅在家里不能出门,还要经常被要求洗手、出门戴口罩,学校也通知推迟开学等等,在这样的疫情影响下,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要开始无期限的居家生活,学生的情绪开始变得紧张、焦躁。疫情之下,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不管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我们都不可忽视。毕竟,很多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天生强大,而且这种疫情影响可大可小,如果不能得以缓解,就可能难以走出心理阴影。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对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现阶段,我们应该及时关注疫情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真心用心守护。

寻求适度调节状态的方法

积极关注疫情,形成科学认知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和询问父母、老师、朋友等方式获取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识别信息真假。有问题可以向老师、家长求助,和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正视疫情的严峻性和危害性,做好自我防护。面对疫情,首先要做到谨慎,能够做到简单的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减少走亲访友或聚会、保障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适当锻炼等;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和心理的调适,告诉学生不要过于紧张和恐惧,即使被感染了,多数被感染者也属于轻症,最重要的是,恐惧并不能保护自己不被感染;及时提醒和督促身边的人做好自我防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与支持。

正视消极情绪,适时自我调节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和传播期间,学生大多对疫情发展感到焦虑、害怕,甚至恐惧。而学生心理活动的来源是对自身和亲人安全的关心,以及对疫情发展的可能性无法判断,或者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明确了只要这些心理活动不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和学习,均属于正常心理反应。如果你有这些负性情绪,这都不是你的错,要能够及时调整,可以通过绘画、写日记等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等方式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学生了解了适度的焦虑和恐惧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从而更好地应对灾难。但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则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况,一旦出现身心异常的症状时,要努力尝试自我调节。

保持心情平和,享受親密时光 病毒致病,不良情绪也致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免疫力,还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居家生活,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看看自己一直想看的电影、电视剧、书籍等。享受有乐趣的居家生活,同时也可以多做一些亲子互动与交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父母,享受与父母一起宅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团聚的美好时光,还可以定期和父母谈心、做美食、大扫除等。

借助网络媒介,学会互相支持 在这个特殊时期,手机、电脑、微信、QQ等是与外界交流的媒介,既能保证学生主动与亲人、朋友、同学在线上联系,还可以增进亲密关系,获得及时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化解内心的担忧,同时也给予对方支持和关爱,增进联系与友谊。当亲人、朋友和社会上其他人遇到这种问题时,告知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媒介多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接纳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予他人积极力量,帮助别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轻率地对别人的观点、态度提出批判性意见,不增加他人的困惑与烦恼。

养成规律作息,增强身心免疫 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能做到维持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放松心情,不紧张,保持和平时一样的作息和生活规律。尽量做到生活自理,把帮助父母做家务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做好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自我照顾和自我负责,出现症状及时寻求帮助,积极应对每日的签到打卡,当作是与老师和同学的另一种联结。

走出恐慌心态,勇于寻求帮助 在疫情期间,当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时,自我调节失效,不能和班主任、父母及同学分享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或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也可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寻求心理援助,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保证良好的积极心态学习和生活。

疫情是灾难,也是财富。跟随疫情一起迭代更新的我,一瞬间长大,在面对困难时拥有了更多的坚定与从容。让我们透过疫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领学生在“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学会独处、增进亲情、安全意识、责任担当、和谐生态、敬畏自然”等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健康心理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表达恐惧之情